胡湘湘觉得清初有两大翻版,皇太极VS代善,多尔衮VS济尔哈朗。
两对都是在夺权上是“死对头”,非得把对方压下去才行的那种。
当然因为其中一方的性格实在不是那种争强好胜的,于是他们的斗争还算比较缓和。也就皇太极、多尔衮两兄弟,对权利有种极其痴狂的程度,所以才会步步紧逼。代善的性格胡湘湘是可以肯定的,宽厚还真说不上,至少在对子侄还有下属上面,他的形象就是恶霸啊!试想这么多年,到底有多少人投诉代善已经数不清了。但神奇的是,这人在大事上真的特别拎得清……
这就是胡湘湘值得学习的地方,小事可以胡来,但大事必须站对!绝对不能糊涂。
代善知道努尔哈赤死前,八旗内部的情况就不利于自己,便是大方的推出,选择让皇太极上位。在后来皇太极解决掉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之后,他也可以再次退让,皇太极南面独坐。后来崇德称帝,代善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过起了养老生活。对比其他兄弟,代善的政治仕途虽然有一些小小的波动,但真的已经比很多人都要顺利,足以可见是他的这种性格庇佑了他的一生。
至于济尔哈朗,同样是懂察言观色,谨小慎微的人。因为他的身份,本身就已经非常尴尬,能在这些堂兄弟身边一直占据高位,后
来皇太极死后他又能和多尔衮平起平坐,成为摄政王之一,你说这人没点小本事可能吗?但人家最后能全身而退,在经历了多尔衮多次打压,还能亲眼见证多尔衮被顺治挫骨扬灰的样子,胡湘湘就想明白了,人世间这种争得你死我活的事到底有啥意思?没意思,真的很没意思。
所以对于这次多尔衮越过她故意提拔了杜度,胡湘湘真的丝毫没有放在心里。
放心里干嘛?
气他不想让自己当主帅?
人家杜度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主帅,胡湘湘要是当了主帅那才是鸠占鹊巢好吗?
再说权利之争,对于多尔衮来说很重要,他这么多年一直忍辱负重,对皇太极是从没有怨念,让打仗就打仗,让娶亲就娶亲,指哪打哪,可不就是想要有一天将权利握在手中,独揽大权吗?
至于胡湘湘,除了她本人没有想要和多尔衮争这个的意思,她也明白自己的客观处境其实比济尔哈朗还要尴尬,一来没有背景,二来没有实权,空有一个王爷名号,你拿什么去争?这一次出征,多尔衮连岳托都已经不放在眼里了,你要是和他撕破脸难道还会真的放过你吗?不会的,一旦让多尔衮意识到胡湘湘必有用心,可能下一个除掉的就是她!
政治斗争好难啊,举步维艰,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胡湘湘应该庆幸这一次正好遇上了一个天花(没有说天花好的意思),也好
让他们正好避开了这段敏感的地方。
等胡湘湘从隔离点出来,杜度已经成为了右翼主帅。当他看到胡湘湘的时候,便想和多尔衮请辞,说这些天是代胡君山带兵,现在看他出来,便是把这个身份还给他。
杜度也是这么多年在打压中摸爬滚打,自然是知道嚣张的代价是什么。
但没想到胡湘湘立马就对其制止,她表示杜度当的好好的,为什么不继续当下去呢?更何况主帅不能轻易更换,以免军心动荡。
于情于理都应该是他。
她认为做个顺水人情,这样一来大家都高兴,自己在当官的时候也舒坦。
晚上,多尔衮过来找胡湘湘,这么多天多尔衮的精神压力也很大,因为城一直攻不下,再加上大清这边又一连损失了几员大将,所以他的情况并不是很好。
他走到胡湘湘面前,先是像一个找安慰的孩子,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么多年,他一直把胡湘湘当成最依赖的人。
但看到胡湘湘双手抱胸,这是一个潜意识里防备的动作。
多尔衮便是立刻就改变了想法,找了一个地方坐下,然后抱着头。
痛苦和矛盾交织在一起。
不是不想对他好,而是情况所逼,不得不让他这么做。
多尔衮在心里对自己说。
可是他心里又有另外一个声音响起,这样的决定真是非做不可吗?
如果真的把胡君山,为什么还会这么做?
说到底多尔衮的意识里是认
为胡湘湘是不安定因素,他并没有完全把她当朋友,更多的是一直放在一个可以较量的位置。
所以找准了机会,他不仅会收拾岳托,还会连带胡湘湘一起解决了。
解决!
真可怕,但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事实。
庆幸君山没有在杜度让贤的时候站出来要当这个主帅,不然他还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面对他。
朝廷里已经有个济尔哈朗让他头疼了,还有个豪格,对了,豪格,这位也是不可小觑的人物。现在只不过是因为被罚成了贝勒,而且还是在他的左翼,尚且不用参加主帅的候选,但保不齐这次过去又让他官复原职。一旦让豪格也升为了亲王,恐怕他以后的日子会更加难过。豪格是个难啃的骨头啊!
多尔衮感谢胡君山并没有选择站在他的对立面,而且积极配合他的安排,他真的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