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对于通敌罪看得特别重,尤其是对汉人官员,经常会因为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加以重刑,生怕他们身在清朝心在明朝。
这一点其实从三顺王那里就可以看出来。
皇太极他们是真的防着这些归顺的汉官的,只让汉军旗的士兵负责火炮事务,不让他们接触骑射,给满蒙八旗做为辅助使用。
话虽如此,这些人的待遇也已经比在明朝的时候好得许多。
为什么呢?
因为明朝重文轻武,武官做得再好也比文官低人一等,怎么努力都混不出头,打胜仗打败仗都要被文官拿捏。
像三顺王这样的,你能不服皇太极这样的打压吗?不服有什么用?至少他们在清朝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回明朝那就是全家陪葬的节奏。
所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然是选择一个稍微能过得下去的上司。
然后在清朝,你若犯了死罪,也可以通过金钱赎身免除死罪,也可以论功免其死罪。这也是皇太极的策略,在威慑后,再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其罪犯宽宥,让他们更加为自己赴汤蹈火。
此为前提。
胡湘湘这段时间的确是来得非常频繁,这不免让济尔哈朗起了疑心。
好好的王爷不在盛京待着,偏偏要来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做什么?
胡君山做事一直一丝不苟,就连济尔哈朗都害怕这人会取代自己在刑部的位置,他千辛万苦
隔三差五的来找自己,莫非又是看上了这屯田的活?
不是说太积极是错,可胡君山的一些行为实在是让人生疑。
他到底是什么人,投奔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其身份,这么多年,那么多人在私底下查他的背景,一直都查不出来,这更让人好奇他来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清上层贵族肯定会对胡君山有更多的防备。
皇太极对他是怎么样的不知道,从给他的待遇上来看,还真是比三顺王都要好,而且胡君山可以接触六部不用报备,完全是已经打入内部。
如果一旦在最后发现他是明朝奸细,那他们可就太危险了。
济尔哈朗不免产生这样的担忧。
这位敏亲王,他真是渗透到了大清的方方面面,哪里没有他啊,而且哪哪都离不开他。
包括他,刑部所管事务,包括多尔衮,吏部也会参考胡君山的意见。
不想还不觉得有什么,细想就觉得后背发凉。
他似乎是比任何人都要低调强大的人。
这不,当胡湘湘说起了关于这段时间在刑部发生的一切的时候,济尔哈朗就已经在暗自打量她。
胡湘湘知道济尔哈朗在想什么,但她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她继续说:“正白旗雅什塔控诉说家中有一个守寡的儿媳妇,在守寡未除服期间想嫁人,被这家的家公控诉,然后根据刑部审查核实,将儿媳妇鞭打一百做为处罚,然后交由家公雅什塔看管,是留是
杀,都由家公说了算。”
为什么胡湘湘要为了这个案子专程过来,相信看到这里的人也了解了,就是在古代,离婚是非常难非常难的。女子本身就不能和男子公平对待。在很多人看来,女人嫁人后就属于夫家,即使夫死,儿媳妇想回到娘家,那也是不允许的,更别说在这个期间想改嫁了。
这个案子就是,刑部上交给皇太极之后,皇太极就判了惩罚媳妇鞭刑,完了也不能回娘家,一切都交由婆家。
真是死了就是夫家的鬼啊。
还有没有王道了!
结婚不由自己,离婚也不由自己,改嫁也不由自己。
合着就是任何权利都没有呗。
要相信男人是不会站在女人的立场做事的。
他们认为这就是侵犯了他们的利益,自然就惩罚这个弱者了。
谁要你们是女人,谁要不想这么年轻就守寡,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不行,都不行,你必须服丧,不然就是对丈夫的不忠。
胡湘湘都快呕了,这是什么霸权主义,那么多男人在妻子死后几天就另娶,怎么就没人来给这些不守夫道的男人惩罚呢?
说白了就是女人命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