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买了点,找了个店加工一下就是个早午餐了。
因为酒店离码头的位置还是有点距离的,天还没有亮,几人就起床了。
原本小团子和小圆子是起不了床的,但听到要去码头买东西,有好多宝贝在那边,两人立马就起床了。
海口渔港的清晨热闹非凡,渔船靠岸的汽笛声、渔民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气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和鱼虾的鲜味。
“妈妈你看,好大的鱼!”
小团子兴奋地指着一条比他的手臂还长的海鲈鱼。
小圆子也学舌道,“大鱼!好大的大鱼!,我们吃大鱼。”
萧学沐拉着两个孩子,生怕他们跑丢了。
而魏薇和姜琦则负责挑选和讲价。
“这虾怎么卖?”魏薇用普通话问道。
渔民伸出五个手指,“五毛一斤,新鲜的很,今早刚捞的。”
即使看出几人是外地人,渔民们也没有坑他们。
因为这里买的本地人也非常多,特别是那些饭馆、餐馆之类的都来这边进,来这边批进货的人也不少。
他们只要稍微转一圈,多看一下就知道价格,没必要为那一点点钱坏自己的名声。
姜琦惊讶地眨眨眼,“这么便宜?在京市得卖两三块呢!”
魏薇也凑过来看,篮子里活蹦乱跳的大虾在阳光下闪着青光。
“多买点吧,”魏薇小声说道,“我们俩个和小团子小圆子都喜欢吃,到时候白灼红烧都来点。”
最终,他们买了三斤大虾、两条石斑鱼、一堆螃蟹,还有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贝类,总共才花了不到十元钱。
回去的时候就是魏薇和姜琦牵人了,至于萧学沐,则是提篮子
中午,他们找了一家小店,把买的新鲜海鲜当场加工。
热腾腾的海鲜上桌,简单的蒸煮保留了原汁原味,这边的特色还是得这边的人做才最地道,鲜美的味道让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小团子抓着一只虾,笨拙地剥着壳,汁水沾了满脸。
小圆子在吃的方面和李志斌非常像,口味也非常像,用小乳牙努力啃着蟹腿,弄得满手都是油。
“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
魏薇笑着拿纸巾给两个人擦脸。
饭后,几人就在码头附近散步,看着渔民们修补渔网,整理捕捞工具。
小团子和小圆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
“爸爸,为什么船不会沉下去啊?”
“阿姨,那个网好大,能抓到鲨鱼吗?”
……
三人轮流解答,实在答不上的就糊弄过去。
“有时候想想,生活在这里也挺好。”姜琦突然说道。
“节奏慢,压力小,天天能看到海。”
都说南方人的执念是看雪,北方人的执念是看海,在后世,他们湘省,要雪没雪,要海没海。
不过这些年她们两个没少看雪,看雪都有些看腻了,但对于海,这还是头一道。
魏薇点头,“是啊,不过我们还是得回去,偶尔来一趟就行了。
这边的紫外线还是太强了,而且一直待在这边,湿气会很重。
像这些年,一直待在北方,看雪也有些看腻歪了,一直待在这边,到时候海也会看腻歪的。”
这个姜琦倒是非常赞同,看腻歪不看腻歪先不说,就紫外线和湿气这两件事就能够将她劝退了。
偶尔玩一玩还行,但长待的话,她有些承受不住。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关越来越近。
海南的春节氛围与北方大不相同,没有冰天雪地,却有温暖的阳光。
没有饺子飘香,却有各色海鲜和特色年糕。
除夕前一天,五人特意去了海口最热闹的集市采购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