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神。”
*
吾乃九天上神在世间的转世,于尘世历练三生三世方得归位。
吾历练之时所作一切,皆为苍生。奈何世人不解,反污吾清白,愚不可及!愚不可及!
*
贾子诚是家里小儿子,自幼聪慧,但不好诗词歌赋,也不愿习武,醉心神佛道鬼之术,一心只想成仙、成神。
父母祈愿他学点本事,长大后好混口饭吃,他不愿,只道:“我只求登仙。尔等凡人愚钝,不予计较。”
父母摇着头叹息。如此劝了许多次,实在劝不动,只好随他去了。
贾子诚十岁那年,家中父母、兄姐皆因天灾所亡,但他半点悲伤没有。他认为,凡成仙、成神者,必得斩去尘缘,方得羽化登仙。
父母等就是他的亲缘。他们不因天灾而死,也会被他亲手杀死。总之,他们必须死,不然他的亲缘斩不干净。
家人全都死亡后,贾子诚开始流浪。
他跟了一老乞丐。
老乞丐见他年纪小,似乎还会读书写字,有心帮他一把,不叫他饿死街头。
贾子诚对他的帮助无可无不可。在老乞丐问他要不要跟他走时,他只说:“随缘。”
老乞丐怕他饿死,顺着他的话说:“好,我就是你的缘,你跟我走吧。”
从此以后,老乞丐要乞讨两份餐食。
贾子诚日日打坐,据说是在吸收日月精华,不愿意跟老乞丐出去讨食。
老乞丐认为他只是年纪小,不愿意做乞讨之事,没有勉强他。反正他乞讨讨一份是讨,两份也是讨,不妨事。
但老乞丐天天风餐露宿,年纪又长,渐渐的,身子骨弱了,进气比出气少,眼看是大限将至,就要没了,此后再也照顾不了贾子诚。
老乞丐毕竟养了贾子诚一段日子,不忍心就这样抛下他,于是仔细筹谋几日,给他寻了一个去处,将他交给人牙子做个跑腿的小工。
虽说不是个好去处,但至少饿不死。
于是乎,贾子诚十六岁,成了一名人贩子。
他的新监护人可不像老乞丐那般心善,由不得他天天打坐。甚至,这位新监护人一见着贾子诚打坐,一听见他说起所谓成仙之道,便要给他好看,说:“哪来的狗屁神仙之说!整日叽叽歪歪的,看我不打烂你的嘴!”
贾子诚第一次挨揍还能咬着牙承受,并对自己说,这就是变神仙前的历练,熬过去就好了。
第二次挨揍时最多哼哼几句,但仍旧能安慰自己说,自己是要成神仙的人,挨打都是历练,熬吧。
第三次、第四次……
挨打次数多了,他不敢再在新监护人面前打坐,也不敢提半个神字、仙字,生怕再挨揍。
但他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未来是要变成神仙的。
新监护人见贾子诚终于听话了,便开始教他拐卖之术,带他正式踏入人贩子行业。
贾子诚很聪慧,一点就通。
新监护人对聪慧的他非常欣赏,把毕生绝学以及自己的人生经验全部教授给他,看样子是打算把他培养成继承人,好待他迈不动腿时将自己饭碗传承给他。
贾子诚一面学着这些“俗世之事”,一面琢磨找个机会逃离,好寻自己的成仙之道。
终于,他在十八那年,寻了个空当逃跑。
他准备前往东海。书上说,东海有仙岛,登上仙岛就可成仙。但仙岛只有有缘人才可找到。他相信自己就是那有缘人,所以他要去寻岛。
当然,寻岛路途中必定艰难万阻,他都做好准备了,他坚信自己熬得过去。但他没想到,第一道难关便是肚饿。
他幼时家境不错,家里从没短过他一口吃的。
家破人亡之后,跟了老乞丐,虽然吃得差,但也很少饿着。
到人贩子手里,最初时时挨打,但也有馒头可吃。后来不挨打了,吃食上了个等级,从没饿着。
哪能料到寻仙第一步,却是饿着了。
如何解决肚饿呢?
乞讨或者挣钱。
前者行不通。他有手有脚,穿得衣服不说多好,也是齐齐整整的,不像乞丐。他倒是可以装成乞丐模样,但他不愿意。
只能考虑后者了。
挣钱要有本事。他会什么呢?拐卖。但拐卖不是瞬间来钱的本事。但他的肚饿却是现在就饿的。
那就去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