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嫁给病弱太女A后笔趣阁最新更新 > 第47章(第1页)

第47章(第1页)

离开京口大营,不到半个时辰,他们的马车就进了京口郡的城门。

车外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京口本就是大郡,最近涌进许多流民后,更显人烟浩穰。

人多并非全是好事,街上随处可见游手好闲的闲汉,这些人在异地他乡没有土地,也没有亲眷,晚上睡在人家屋檐下,白日则盯着坤泽的裙底看。

目前郡里没有人敢杀人越货,但趁乱偷鸡摸狗的官司却逐日增多。李维为了管辖流民,忙得焦头烂额,见衙门中的差役忙不过来,还向京口营寨借过步卒。

元祯一诺千金,进城先奔向最好的铺子,让萧夷光挑了八条月杖和十只马球,寄存在店中,然后才去码头坐船。

码头上的人鱼龙混杂,流民们大都衣衫褴褛,眼神畏畏缩缩。也有出身不俗的士族,通常是携家带口,雇一整艘船渡江,腰间悬着香囊佩刀,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精明的小贩看准商机,挽着篮子在人群中穿梭,叫卖着自家做的蒸饼,时不时就得停下来,用荷叶包出一张或数张饼,收回几枚铜钱。

“这买卖一日不如一日,世家大族早早就过了江,去了会稽郡南边。哈,有的威风极了,带着两三千部曲,一过江就攀上关系,或是做都尉,或是做司马,最不顶的也投入军中,跟着大王去打豫州,然后回来买房置地,照样钟鸣鼎食。”

听说今日渡江的是位大官,还是营寨的曹将军来雇的船。船主王大郎扎起下摆,头缠白巾,亲自跟来伺候。

端上茶水点心,他见元祯对北岸的流民颇感兴趣,不由打开话匣子,抱怨个不停:

“剩下的全是些穷鬼,不然留在对岸等死,不然就是把自个卖了,才能跟着主人渡过长江。像女郎您这样出手阔绰的人,一下子就把我们最好的船定去,可真是不多见。”

这女郎生得仪表非凡,跟随的仆役如云,一看就非富即贵,只可惜腿断了,身子骨比饿了十天的流民还瘦,像是活不了几年。

恭维过后,王大郎心里头摇得像拨浪鼓。

船舷翻起白浪,甲板随着江流颠簸,汹涌湍流中,江上的渡船来往如梭,流民一个挨着一个,像盘中的牢丸挤满船头船尾。

听他提起买卖奴婢,元祯询问:“去对岸买奴婢是什么行市?”

“哪里还有行市?遇到那快饿死的,给一块胡饼,就跟着你走,乾元可以做部曲,稍微贵些。”王大郎胡须翘起来,他殷勤推销自家的大船:

“女郎可是要雇船做牙侩的买卖?近来有不少建邺、会稽世家来这买仆役部曲,牙侩发了财,世家得了僮仆,除开雇船要花银子,简直可以算做没有本钱。前段日子,会稽萧太守就遣了家令来,一口气买了一千人。”

这些流民原本都是大周百姓,每年要向朝廷缴纳田税丁税,如今世家趁人之危,不花几两银子就将他们买去,世世代代为奴作婢,天底下再也寻不出这样划算的买卖。

只是长此以往,百姓就变做世家的百姓,而非大周的百姓。世家肥,朝廷瘦,国库自然也就无税可收。

王大郎口中的萧太守就是萧琼,为了安置笼络中原世家,广陵王将会稽郡扩充一倍,在里头设置侨县,任用世家为官吏。

她为会稽郡守,负责协调南北世家,又将妹妹嫁入东宫,使得兰陵萧氏在长安之乱后,俨然有了复兴的苗头。

元祯瞥了一眼萧夷光,见她垂着眸子,并不做声,也不知对此事知不知情,便问王大郎:

“萧太守买这么多人做什么?”

王大郎一拍大腿,他嘴上闲不住,遇到元祯追问,就像瞌睡时得了只枕头:

“太守在会稽购置了几千亩土地,可不要人去种嘛,再者说世道这么乱,得用部曲仆役守着庄园财宝,样样都不能少。”

“岸边还有不少落难的世家坤泽,有的直接开门迎客,做了伎子,有的身子清白着,就可以卖给世家做姬妾,换点粮食给父母。”

舔了舔嘴唇,王大郎笑道:“怪道是世家养出的精贵坤泽,那模样身段没得说!女郎家财丰厚,不妨买几个回去伺候,小人给你介绍牙侩。”

“若有勤快老实的婢女仆役,倒是可以荐几个来,至于姬妾——”

元祯刚想婉拒,只听萧夷光道:“我家娘子屋里人少,正想买几个美妾,不过,寻常家世的坤泽可入不得她的眼,这些世家中人,可有兰陵萧氏?”

有了八娘还要肖想其他坤泽?

昔日的世家子,如今的虎豹骑都侍立在船舷边的,将这话听了去,纷纷为萧夷光不值,李大郎更是握紧长弓,深吸了两口气。

元祯紧抿双唇,却是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方才因萧琼大肆敛财买人起的芥蒂,这会散去了些许,看向明月婢的眼神充满同情。

按理说,买几个合心的奴仆,只需遣苟柔渡江采办即可,根本无需大费周折,亲自去这五方杂处的地方。

萧夷光之所以偏向虎山行,还是因为心底仍抱有一丝幻想。

或许不用等到北伐那日,她就能在流离失所的流民中找到阿母呢?

王大郎祖祖辈辈行商,只在流民口中听过世家的名号,为了赚中人钱,信口开河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