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祯让步后,京口营寨上下都把嘴牢牢焊死,并无人敢置喙萧夷光与将领们的接触。
乾坤有别,司马侃心中也有端量,她让人起了一顶新帐,只许连带曹楚在内的七位偏将去听兵法。
这七位将领识文断字,都不是出身草莽的粗人,在太女妃授课时,他们眼神言语安分,让人瞧着放心。
至于教授骑射之术,免不了要肢体接触,就算元祯默许,萧夷光也主动婉拒了去。
一来,她是打着照顾元祯的名义,才来到了京口,总不好转而去忙旁务,二来,元祯待她极好,若自己再与旁的乾元拉拉扯扯,岂不是教这人伤心?
那日帐中新置了长案后,萧夷光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帐外坠雨声沉闷,秋风呼啸,仿佛要将整座营寨都席卷了去。身边的呼吸细不可闻,却带给萧夷光莫名的安心,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起两人的关系。
在长安时,无论是与乾元宴饮还是游玩,只要自身坦荡,她是不会顾虑旁人的眼光,不论是卢猷之,还是范阳卢氏。
到了今天,萧夷光却发觉自己每做一件事,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元祯的脸,进而想知道她的感受。
这理不明的牵扯,像是一种介乎于亲情和友情之间的感情,在二人的相处之间弥漫,有些陌生,又有些甜蜜。
当然,还有恼羞,趁着元祯熟睡,萧夷光傲娇地丢开她搭上自己腰间的手,让她敢用左手去摸心娘。
摸了别人,就不许再碰我了。
秋风乍起,枯透的草地弯下了腰,马蹄踏过,月杖击起拳头大小的七宝球,于空中画出一道曲线,落入球门中。
萧夷光与元祯晚间散步时,会在校场旁驻足片刻,欣赏骑卒们打马球的英姿。
这项马上的运动,是马术与蹴鞠的结合,盛行于长安世家和军中。萧夷光常与姊妹好友择一好天气,在仆射府的马场打马球。
赢一球,就在场边插一旗,萧夷光马术球技娴熟,又肯用心角逐,常夺魁首,不到黄昏,己方就插满飘动的旗帜。
人数不同,打球的规则名称也不同,她们多人一起游戏,叫做“大会”,只有两个人也可以玩,名唤“单对”。
明日他们就要经由京口郡渡江,元祯答应到时给她买几支月杖,让她与苟柔闲暇时打“单对”。
晚间掌上灯,孟医佐送来汤药,照例催促二人赶紧休息,试试药效:
“殿下,太女妃,这回的药里又加了龙胆草与九香虫,通络利阴,每日一剂,十五日内定有效果。”
医书翻烂了几本,在她的努力下,元祯的腿和腺体都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虽然摸上去还没有知觉,但惨白中能看出丝血色。
这让元祯也备受鼓舞,不仅对她的医嘱言听计从,第二日坦白房中细节时,不再需要孟医佐刨根问底,就爽直的全说出来。
今日却是个例外,案边的药碗都没了热气,元祯仍未动过,甚至都没分给它一眼,她手中捏了封密信,自打开后就陷入怔神。
陪元祯处理政务时,萧夷光重新拾起书法,一手龙腾凤舞的字练完,她抬起头,瞧见的便是元祯以手撑腮沉思的模样。
端起药碗,萧夷光摸了摸碗底,就教苟柔重新去热,叮嘱道:“莫忘了避开心娘静娘,不要教她们知晓殿下的身体状况。”
这两人都是王后的眼线,或许还背负着继续下毒的任务,不能对她们掉以轻心。
苟柔会意,低声应道:“奴婢都省得。”
帐中只剩下两人,元祯主动递过密信,脸色比焦糊的药渣还难看:“萧国相来信,羌部大汗段牙在长安称帝了。”
大周兴盛时,疆域北起焉支山,南至百越,威震四海,各国各部俯首称臣。那羌人还在茹毛饮血,连去长安朝拜的资格都没有。
如今这跳梁小丑趁大周内乱,烧杀抢掠故都长安,还抢先登基自称正统,意欲摧毁大周数百年间的统治。
祖先的基业被毁,元祯身为高祖后嗣,又羞又愧,恨不得亲手将段牙碎尸万段。
信中字迹寥寥无几,段牙为了笼络投靠羌人的世家,娶了卢氏三郎为左皇后,其余世家,萧国相则一字未提,想来她也不清楚他们的下落。
萧夷光看后,暂且收起对母亲的担忧,而是对元祯道:“殿下如今的处境堪忧,妾看在眼里,未免心里着急。”
羌人称帝后,下一步就是南讨,长江之南,广陵王实力最强,两者迟早会有大战。
她们所在的京口紧邻长江,是抵御羌人来袭的第一道防线。
元祯明白她的意思,蹙眉道:“京口营寨缺兵少将,防御薄弱,很容易被羌人盯上,父王若不调兵,自守极为困难。”
大军正在豫州厮杀,监国的又是元焘,恨不得置她于死地,元祯想破脑袋,也寻不出现成的兵马,干脆道:
“明日你收拾行装,我教上官校尉送你回建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