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三国之西凉军 > 第二五九章庙堂云谲(第3页)

第二五九章庙堂云谲(第3页)

&esp;&esp;而年九岁的皇子协,现今连喉结都没有凸出,语调依旧清脆悦耳。

&esp;&esp;昔日他被朝中百官参拜,如履薄冰,言行举止都惶恐不安。但他有共录尚书事的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蕃伺候左右,在背后充当撑起天子威仪的屏障。

&esp;&esp;而皇子协,连外戚都没有。

&esp;&esp;仅仅依靠小黄门蹇硕手中的西园新军,能将如此幼小的孩子,扶上帝位吗?

&esp;&esp;天子刘宏的眼光慢慢暗淡,又觉得眼帘有千钧之重。

&esp;&esp;皇子协很乖巧,行至龙床前时,只悄悄的偷眼看了下,又着恢复了恭敬的行止。

&esp;&esp;抚养他长大的董太后,还有时常入宫给他讲述一些宫外趣闻的骠骑将军董重,在送他来寝宫之前,就偷偷叮嘱过,让他好生听天子的嘱咐。

&esp;&esp;说是天子今日,会给他说很重要的事情。

&esp;&esp;无论是对他的未来,还是对大汉朝。

&esp;&esp;只是他想不到的是,沉默了好久的天子,询可了他最近的学业和饮食,又摸了摸他的头夸赞一声后,便让他带着一片小锦帛退出了寝宫。

&esp;&esp;折好的小锦帛也不是给他,是让他转交给董太后。

&esp;&esp;上面只写着两个名字:蹇硕,华雄。

&esp;&esp;这两个人,皇子协都认识。

&esp;&esp;蹇硕就不用说了,而并未谋面的华雄,他却从骠骑将军董卓和一些宦官宫女口中听闻过。

&esp;&esp;但他不明白,天子写下这两个人名,让他贴身收好回去转给董太后的缘由。

&esp;&esp;虽然他一直很聪颖。

&esp;&esp;然而九岁的阅历,限制了他撕破迷雾看到本质的眼光。

&esp;&esp;更不知道,他垂头躬身小趋步离去的时候,天子刘宏泛着几丝怜悯的眼光,一直追随着他的小身躯,直至大殿门外的拐角。

&esp;&esp;然后,闭目长叹。

&esp;&esp;作为天子,他想为大汉挑选最适合的储君。

&esp;&esp;作为父亲,他却将孩儿推进了水深火热中。

&esp;&esp;是的,无论朝中百官如何谏言,不管朝廷中各大派系势力如何勾连,他还是想立皇子协为储君。

&esp;&esp;不是一意孤行。

&esp;&esp;而是以皇子辩的才能,无法驾驭得了,如今狼烟四起的大汉朝。

&esp;&esp;虽然他在士大夫们的眼里是名正言顺的继位者,还有权势十分大的外戚为助力。

&esp;&esp;“陛下,臣觉得,如果想让讨逆将军遥以为势,还需赐下一物。”

&esp;&esp;小黄门蹇硕微微抬眉,见天子依旧闭目忧思,便加了一句。

&esp;&esp;恩,在天子的计划里,是让蹇硕率领西园新君,在雒阳扶立皇子协为新君;让华雄在西凉聚兵附议,以此形成内外皆谐的局面。

&esp;&esp;当然了,最初的选择里,是没有华雄的。

&esp;&esp;他的官职太低,兵权太弱,参合不了这种事。

&esp;&esp;也远水救不了近火。

&esp;&esp;但天子无法让手持重兵的皇甫嵩、以及镇守京兆的盖勋率兵入雒阳扶立皇子协。

&esp;&esp;他们两个人,虽然生于边陲之地,但也是拥护“立嫡立长”的。

&esp;&esp;而加上华雄,则是想着多做一手准备。

&esp;&esp;如果蹇硕成功压制大将军何进,拥立皇子协了,华雄在边地聚兵上表,就能牵制住关中三辅的兵力,以防何皇后和大将军失利后,会矫诏关中将士入雒阳。

&esp;&esp;就如当年王甫矫诏杀了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得事迹一样。

&esp;&esp;如果蹇硕无法压制大将军何进的话,那就一切作罢。

&esp;&esp;到了时候,也没有然后了

&esp;&esp;“嗯?何物?”

&esp;&esp;天子再度吃力的睁开眼帘,气喘吁吁。

&esp;&esp;“回禀陛下,臣斗胆,请陛下赐下‘中兴剑’。”

&esp;&esp;中兴剑,是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天子刘宏令人铸造的四把剑,名为中兴。其中有一把,无故和小篆书一同丢失。

&esp;&esp;赐下中兴剑,不能给以华雄兵权。

&esp;&esp;但能让他想起天子亲口赞誉“朕之虎臣”的称号,和一直以来的提携。

&esp;&esp;以此来激励他,迸发边陲之徒的血勇:在大将军何进的权势面前不畏缩,拼死捍卫皇子协为储君的诏令,以报天子之恩。

&esp;&esp;“准。拟诏,用印吧。”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