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孙子·九地》有云:“兵之情主速。”
&esp;&esp;攻其不备,这是张鲁做出来的汉中袭击计划。
&esp;&esp;他知道苏固在汉中任职多年,颇得人心。想一举占据汉中,就只能迅速将苏固除去,让各县郡兵和汉中豪强失去为之效力的目标。
&esp;&esp;而且,从被刘焉授予兵马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处境就只能胜不能败!
&esp;&esp;若是进攻汉中失败,就算在蜀中有很大情面的生母卢氏也保不了他。
&esp;&esp;废物,是不值得上位者圈养的!
&esp;&esp;哦,不对!
&esp;&esp;是刘焉绝对会废物利用的。
&esp;&esp;会以私自出兵叛乱的罪名,将他和张修的首级给取了,拿去熄灭汉中吏民的怒火和堵住益州豪强士人的悠悠之嘴。
&esp;&esp;老天爷有些时候,就是这么公平。
&esp;&esp;慷慨给予机遇的时候,也不会忘了偷偷埋下风险。
&esp;&esp;但对于张鲁来说,以修道之人的身份踏上仕途,为家世门楣开启积累声望的道路,是值得用生命去搏一把的。
&esp;&esp;
&esp;&esp;大巴山脉往西延续的米仓山,是隔绝汉中与巴郡的天然屏障。
&esp;&esp;两郡的联通,是依靠着两条水流冲击出来的谷道。
&esp;&esp;发源于南麓的巴水(古称潜水),几乎以直线顺着山势流淌过汉昌县(后世巴中市);而发源于另一条北麓的水流(查不到名字)蜿蜒注入汉水,汉中南郑城池,就修筑在两水汇流北岸的约莫二十里处。
&esp;&esp;构成了全长约莫160公里的米仓道。
&esp;&esp;在依托人力、畜力运送物资的时代,有水流分担运送成本,是很划算的事。
&esp;&esp;因而,米仓道从古时就被官府及民间大力修缮,行走其中,道路平坦,交通十分便利。
&esp;&esp;也给了张鲁兵贵神速的基础。
&esp;&esp;他之前就让三百部曲化整为零,扮作商贾、游侠儿等混入了汉中。
&esp;&esp;恩,这三百部曲,并不是被刘焉授予官职后才招募的。
&esp;&esp;而是从祖父开始客居蜀中传道,通过三代人努力积累出来的成果。这些人世世代代都奉张家为师尊,忠心耿耿,人人甘愿赴汤蹈火。
&esp;&esp;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esp;&esp;这些人,就通行米仓道进去汉中的倚仗。
&esp;&esp;之前在巴郡板楯蛮叛乱的时候,可是在米仓山北麓设一部兵马驻扎的!
&esp;&esp;虽然时过境迁,随着叛乱平定那座营寨如今只剩下约莫四五百兵卒驻扎,但依着山势固守,也不是轻易能攻破的。
&esp;&esp;不过,如果从后方突然袭击,结果就另论了。
&esp;&esp;当张鲁带领着一千兵卒,才刚刚越过米仓山南麓,踏上汉中郡土壤的时候,米仓兵营的守将就得到了消息。
&esp;&esp;他没有派人上前询问,或者交涉什么的。
&esp;&esp;而是直接派人前去南郑报信,并且让所有兵卒都拿起兵器,准备固守兵营等待汉中驻军的驰援。
&esp;&esp;不得不说,他对危险的嗅觉很敏感。
&esp;&esp;因为米仓道从来没有过上千余人的商队;而如果是益州军队调防路过,也应该提前传送文书才对。
&esp;&esp;但机敏,也救不了他的命。
&esp;&esp;当张鲁率军直接顺流而下,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早就潜伏在他后方的张家部曲,忽然逆杀而来。
&esp;&esp;两面夹击之下,让本来就兵力悬殊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esp;&esp;随他坚守的兵卒们,人人面露惧色。
&esp;&esp;但这还没完。
&esp;&esp;紧随张鲁身后的张修部,也在小半时辰后,声势浩大朝着兵营席卷而来。
&esp;&esp;先是失去先机,再腹背受敌,还是以四百余人对阵三千五对军,战局还会有悬念吗?
&esp;&esp;米仓山北麓兵营内,依旧存活的兵卒们,士气大崩。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扔下了兵器,临阵抱头求饶投降,引发了无数人效仿。
&esp;&esp;也让汉中南郑城池,在张鲁面前变成一马平川。
&esp;&esp;不过,张鲁脸上并没有兴奋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