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们村子的简短故事 > 第572章 富家千斤爱上了我这穷书生23(第3页)

第572章 富家千斤爱上了我这穷书生23(第3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体验包一定要做得精致,让游客一看就喜欢。”张辰拿着设计图,和牛雅溪讨论着,“还要配上简单的教程,让零基础的游客也能学会基础的刺绣针法。”

牛雅溪点点头,手里拿着布料比划着:“我觉得可以在布料上先印上简单的图案轮廓,游客照着绣就行,这样更容易上手。”她拿起一块印着小槐花的布料,“你看,这样游客就能很快绣出成品,也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张辰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他立刻拿出笔,在设计图上修改起来,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三叔举着相机,在施工现场转来转去,快门声“咔嚓”不停。他一会儿拍工人们组装展柜的场景,一会儿拍林晓在墙上画画的样子,一会儿又拍村民们帮忙搬材料的身影,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得留着给后人看,咱平安村是咋把土手艺变成金宝贝的,这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他忽然跑到院子中央,对着刚从东边山头冒出来的太阳拍了张照,阳光金灿灿的,洒在整个村庄上,给房屋、树木、田野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你看这太阳,照着咱村的样子,多精神,多有奔头!”三叔看着照片,脸上满是激动。

村里的婶子大娘们也主动过来帮忙,她们带来了自家做的鞋垫、绣帕,还有编好的竹篮、竹筐,都想放在展柜里展示。“雅溪,你看我这鞋垫绣得咋样?能不能摆进去?”王大娘拿着一双绣着牡丹的鞋垫,小心翼翼地问。

牛雅溪接过鞋垫,仔细看了看,连连点头:“太好看了,王大娘!这牡丹绣得真鲜艳,肯定能受欢迎。”她把鞋垫放在一旁,“都能摆进去,咱们村每个人的手艺都值得被看见。”

越来越多的村民带来了自己的手工艺品,有编得精巧的竹筛、竹簸箕,有绣着各种花纹的枕套、门帘,还有用麦秸秆编的小摆件,琳琅满目,摆满了半个院子。父亲看着这些东西,眼里满是感慨:“没想到咱村藏着这么多好手艺人,以前都没现。”

“以前是没机会展示,现在有了工坊,大家的手艺都能派上用场了。”我笑着说,心里也为村民们感到高兴。

中午的时候,母亲和村里的几个妇女一起,做了一大锅面条,还炒了好几个菜,给施工队和学生们加餐。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热热闹闹地吃着饭,有说有笑。施工队的队长一边吃着面条,一边说:“你们村的人真热情,面条也好吃,比城里的馆子还香。”

“好吃就多吃点!”母亲笑着给大家添面,“以后你们常来,婶子给你们做更多好吃的。”

下午,牛雅溪举着一块刚绣好的山雀布,站在老槐树下,阳光透过枝叶落在布上,山雀的羽毛像是闪着光,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飞走。她回头冲我笑,眼睛弯成了月牙,脸上满是憧憬:“等工坊开了,我要教游客绣平安村的每样东西——老槐树、蒲公英、院角的小鸡,还有山上的野花、河里的小鱼。”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我还要把村里婶子大娘们的手艺都记录下来,编成一本教程,让更多人能学会这些老手艺。”

我看着她被阳光染成金色的梢,看着她眼里的光亮,忽然想起刚认识她时的样子。那时的她,穿着朴素的衣服,举着一个糖画,笑得一脸纯真。那时的我们,谁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在平安村的老槐树下,守着竹编和刺绣,把日子过成这样热气腾腾的模样。

张辰走到牛雅溪身边,手里拿着一个刚做好的刺绣体验包:“雅溪,你看,体验包做好了,咱们要不要试试?”

牛雅溪接过体验包,打开一看,里面的线、布、针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布料上印着一朵小小的槐花。她拿起针,熟练地穿上线,对着布料绣了起来:“真好看,这样游客肯定会喜欢的。”

林晓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编好的竹篮:“我也做好了一个体验用的竹篮,简单易学,游客肯定能学会。”她把竹篮递给我看,竹篮小巧精致,上面还编了一个简单的十字结,十分可爱。

父亲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院子中央,拿起一根竹篾,随手编了起来。竹篾在他手里翻飞,很快就编出了一朵槐花的形状,栩栩如生。“等工坊开了,俺就教游客编这个,让他们把平安村的槐花带回家。”

三叔举着相机,把父亲编槐花的场景拍了下来,嘴里念叨着:“这就是咱平安村的味道,有山有水,有手艺,有温情。”

施工队的进度很快,没过几天,玻璃展柜就组装好了,厢房也改造完成,变成了干净整洁的体验区。展柜里摆满了村民们的手工艺品,竹编的蝈蝈笼、竹篮、竹筛,刺绣的枕套、门帘、布包,还有麦秸秆编的小摆件,每一件都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匠人的心血。

体验区里,摆放着一张张桌子和椅子,桌上放着做好的竹编体验材料和刺绣体验包,墙上挂着林晓画的竹编纹样和牛雅溪绣的花鸟图,整个空间充满了艺术气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非遗工坊开业的那天,县里来了不少领导,还有很多媒体记者。王科长亲自为工坊剪彩,剪彩仪式结束后,游客们就涌进了工坊,有的在展柜前驻足欣赏,有的则迫不及待地来到体验区,想要亲手试试编竹篾、绣花。

林晓和父亲负责教竹编,体验区里挤满了人,大家都认真地跟着学习,虽然动作笨拙,却都兴致勃勃。“左手捏稳定篾,右手绕上去……”父亲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游客,脸上满是笑容。

牛雅溪和张辰负责教刺绣,丫丫也来了,她拉着几个小伙伴,认真地跟着牛雅溪学习绣槐花。“雅溪姐,你看我绣得好不好?”丫丫举着自己绣的槐花,一脸期待地问。

牛雅溪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丫丫绣得真好,比上次进步多了。”

游客们对这些手工艺品赞不绝口,很多人都买了竹编和刺绣的成品,还有不少人买了体验包,想要带回家自己慢慢做。“这竹编真精致,放在家里当装饰品肯定好看。”一位女游客拿着一个竹篮,爱不释手地说。

“这刺绣太有特色了,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比机器绣的有温度多了。”另一位游客一边挑选着绣品,一边说道。

三叔举着相机,忙得不亦乐乎,他要把这热闹的场景都记录下来,编进村志里。村支书则陪着县里的领导,介绍着平安村的手艺和未来的规划,脸上满是自豪。

中午,母亲和村里的妇女们做了一大桌饭菜,招待领导、记者和游客们。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地道的农家菜,聊着平安村的手艺和故事,气氛十分热烈。

王科长举起酒杯,对着大家说:“今天,平安村的非遗工坊正式开业了,这不仅是平安村的喜事,也是县里的喜事。希望平安村能守住这些好手艺,把它们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平安村,了解平安村的故事。”

大家纷纷举杯,共同庆祝这一时刻。酒杯碰撞的声音,欢声笑语,回荡在平安村的上空,久久不散。

我站在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看着父亲、牛雅溪他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感动。风穿过竹篱笆,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和槐花的甜香,吹得人心里暖暖的。

我知道,非遗展只是一个开始,就像院里刚种下的向日葵种子,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总有一天会开出一片金色的海洋。而平安村的故事,也会随着这些手艺,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铭记。

我们会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些老手艺,继续编下去,绣下去。让手艺活着,让日子笑着,让平安村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在岁月里流传。那些竹篾的纹路里,藏着村庄的根;那些绣花的针脚里,绣着日子的暖。而我们,会带着这份坚守与热爱,在这片土地上,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手艺传得越来越久远。

喜欢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请大家收藏:dududu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