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明首辅 > 第63章(第1页)

第63章(第1页)

江芸芸听得咋舌:“读个书还能被杀头?”

黎淳和气笑了笑:“国子监门口有一长竿,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嘛?”

江芸芸迷茫摇头。

“洪武二十七年,监生赵麟写了批评学校的文章,被认为“诽傍师长”,太祖就把他杀了,枭首示众,那长杆就是用来警戒的。”

江芸芸听得头皮发麻。

她在学明史时听说过朱元璋喜欢杀杀杀,杀得人头滚滚那都不是稀罕事,现在听老师说起和自己相关的事情,更听得头皮发麻。

“那我挨打的标准是什么啊?”江芸芸小心翼翼试探着校规。

黎淳冷笑一声:“你是打算钻空子。”

“不是。”江芸芸连连摆手,“我是不想自己不小心做了不好的事情,惹得老师不高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她特意强调了‘不小心’三个字。

“科举之路,十年乃是基础,你自然会知道。”黎淳坏心眼地没有给她明说,只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

江芸芸顿时垮下一张脸。

“太祖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供士子们讲习,以期达到“道兴俗美”。太宗为实现“家孔孟而户程朱”,倡明圣道,所以集“诸家传注而为大全,凡有发明经义者取之,悖于经旨者去之”,而编四书大全。至此乡试、会试,涉及经义者,四书主朱子《集注》,五经主程朱之学。到今日已是“不讲朱氏之学,不名为士”,如今你能在市面上看到的各种注释书籍,大都奉朱子为圭臬。1”

江芸芸学过这段历史,也跟着点了点头。

“君子发身,以科目为重。重科目,所以重斯文也,重斯文,所以为天下国家计也。”黎淳继续说道,“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

江芸芸没好意思说这段引经论典的话没听明白,挠了挠脸,黎淳睨了她一眼,话锋一转。

“所以今日开始你先学论语。”

江芸芸点头。

“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我们今日就学,学而。”

江芸芸翻开手中崭新的书皮。

这是之前拜师时候给的,也是黎循传花了两日默出来的新书,书皮崭新,书页丝滑,连着字迹都还带着墨的清香。

前面的黎淳已经开始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江芸芸也跟着韵律,摇头读了起来。

“朱子赞其‘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此句既能分成三部分看,也能连成一个意思……”黎淳教书格外细致,等江芸芸把这句话念到流畅时,便开始一字一句地解释着,中间穿插着市面上流通的各家注释,又一一为他分析对错,缘由和切入点。

单这一句话的解释,竟教了两炷香的时间。

江芸芸有些听不太懂就模模糊糊写个意思,等课后再去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