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修行2014 > 第62章 事先安排好的剧本(第2页)

第62章 事先安排好的剧本(第2页)

刘承宗所携带的这三艘船实际上只有两艘装了货物,他所乘坐的这一艘船,并未承载货物。到了此处,刘承宗并未出面,而是让刘五出面进行交割。刘五出去之前,刘承宗曾说“见机行事,如遇不对,可丢弃货物,优先保人,损失刘家承担的起”。

随后,刘承宗所乘坐小船在远处河岸边停靠,远远的观察。

很快双方就进行了交割,刘五先眼看货物,确认数量无误之后,命人将白银三千八百两交予郑老三,郑老三出具“收条”,上书“今收银三千八百两,货清”。随后乌篷小船上的货物被搬到了“福顺号”上,“福顺号”也有一些货物搬到了乌篷小船之上。

到了戌时中,在双方交割完毕之后,刘家三艘乌篷船先行撤离。

等到六月二十日巳时,账房赵九至刘五处,收取“货银”三千八百两。刘五带人将货物秘密运到刘家的一处仓库,随后向刘承宗复命,刘承宗赏给刘五白银二十两,并且叮嘱“切勿向外人提及”。

从这一次“走私”的情况来看,周家就好像全程参与了。而且这件事还有后续,在结案报告中,官府在六月二十一日,在长吉县境内将郑老三抓获,在“福顺号”上面现了私盐、茶叶若干,此外还有许多丝绸,甚至还有部分铁器,甚至是腰刀。总价值四千三百两。

而在刘家,后续搜出来许多西洋香料,其中胡椒一百二十斤,苏木八十斤,沉香二十斤,此外还有番银以及一些南洋丝织品。

在国朝初立之时,太祖皇帝就曾规定盐、茶等物品不能私自贩卖,这点前面其实已经讲过了盐了,同理茶是一样的。没有官方放的“茶引”,私自贩卖茶叶就可能构成私茶罪。

而军械更是严格管制的物品,至于交易西洋货物,同样是违法的。太祖登基第二十六年,也就是在天下各衙门设置架阁库之后的第二年,太祖规定,禁止民间用番香、番货。当时就提到,沿海的人,往往因为巨大利益,私自下诸番,贸易番货,甚至也有因为财帛动人而成为海盗的,于是命令礼部严禁此事。

又一年,朝廷进一步颁布了法令,禁止民间使用以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海外产品。私自交易的,严重的流放充军。

也就是说,刘家从郑老三那里“买过来”的香料、沉香等番香,是属于货真价实的违禁品。而刘家向郑老三“出售”的盐、茶、军械等物品,也是货真价实的违禁品。

至于番银,此时朝廷的银两含银量其实不是太稳定,一般在o到之间,而番银一般而言,含银量比较稳定,多在o以上。因此,在进行交易的时候,足量的番银都受大家的欢迎,也就是说番银成了一般等价物了。

而且番银不仅含银量高,而且制作规范,难以伪造,便于携带和转移,因此颇受商人们欢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都是国家行的货币,怎么成色不佳的钱币就不受欢迎呢?其核心是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严重不匹配。一般的钱币都是合金钱币,例如一枚铜钱,八二的就是一枚不错的铜钱了,意思就是八成铜,两成其他金属。那么大家在买卖之时,价值一枚铜币的货物,虽然铜只有八分,但是大家都觉得值。

可如果这枚铜币铜的含量只有五成呢,那么同样的一件货物,大家就会觉得不值,这样实际价值与名义上价值就不对等了,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愿意用这种货币了。

东汉末年,董卓据长安之后,毁坏五铢钱,大量铸造小钱。这种小钱可以看成是五铢钱四边都剪了,然后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孔洞。新行的这种小钱,做工粗糙,而且重量不足,含铜量也不足,史书称其为“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人用”。

在《魏志》中更是直接说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廓,不抹鑢”。而董卓在行这种新钱币之后,谷价暴涨。《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记载谷一石,数万钱。《晋书》与《后汉书·孝献帝纪》则记载一斛五十万。

《晋书》中还记载,在小钱行期间,中原地区“时谷一斛五十万,人相食啖”的惨状。

因此,刘家交易一部分番银,其实也说得过去。

而从诉状以及后续的卷宗来看,好像刘家走私一案,确实没什么疑问。可是这一切都太巧合了不是吗?按照诉状,六月初五刘家和郑老三在长吉县接触,并且交了定金五百两。到了六月十九日,双方在一处极少有人去的河岸边交易,交易之后刘家众人做了什么,周家都一清二楚。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一切不像是周家全程参与的,而更像是周家策划的。但是卷宗中其他的案卷又说明这件事就是刘家做的,那就是证词和证物。

证物这么多年已经找不见了,但是证词却还在。李逸拿起了刘府护院头领刘五以及“福顺号”船主郑老三的证词。

其中刘五的证词中说,六月十九日,刘五听闻刘承宗有事吩咐。刘承宗说“苏州来的郑老三有一批‘南货’,你带人去接,如果遇到什么不对劲,可将货物丢弃,优先保人”。当天,刘五挑选了护院里十六个手脚麻利的弟兄,带上刘承宗共计十八人分三条乌篷船,酉时出,到丑时三刻到达交易地点。

郑老三此时已经到了,他的船高,船上有八人,叫刘家的人到了,便用跳板将船连接起来。证词中,详细讲述了当时交货时的场景,他和郑老三之间的对话,甚至是一些举动。例如在点货之时,因为“福顺号”上少搬运了一包货物,而与郑老三生了争执。

之后就是将货物运回去,账房赵九过来检查,检查之后存到了刘家的一处仓库。等他回去复命,刘三公子让他不要将此事往外说,此外还得了二十两银子。

郑老三的证词在交易的地方以及前期接触的地方与诉状上说的几乎一致,甚至于在说到六月初五与刘府账房赵九交谈之时,一些说话的细节都补充上了。

他的证词主要不同的在后半部分,“福顺号”出后不久,六月二十一日被河面上巡逻的官差现不对劲,于是上船检查,结果现了这批走私物品。

那么为什么官差会现不对劲呢,里面同样有证词。按照这位巡检司的弓手所说,他现“福顺号”吃水不深,但是船上却有八名船员。他本以为这就是一艘普通的运粮船,但是既然是运了粮食,吃水不可能不深。如今船上有这么多人,吃水又不深,于是有怀疑,就上前去检查了。

这一切都严丝合缝,什么时候出现了什么人,这些人的供词也都有,真的太巧了。

“不对劲啊!”李逸呢喃一声。

一旁的王怀远看向李逸,问道:“李大人何出此言!”

“王先生请看这份供词,供词问供日期写的是六月二十六日,而供词中,刘五能够详细的讲述六月初五之时,他与刘府账房赵九接触的事情,甚至是一些小细节也记得。我想问问王先生,你可记得二十日之前你在做什么?和谁说过什么话?而且,能够完全记得你和他之间的对话吗?”

“王先生再看看这份供词,乃是巡检司的一位当时在河上巡查的弓手所供述的,这个人的出现,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凸显‘福顺号’船主郑老三所说是真的。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个人现在应该也找不到了。”

“这些案卷和证词看下来,确实是环环相扣,丝丝合缝,从办案的角度来看,这简直就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办案。可是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哪有这么顺利?或者说要凑齐所有要素,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周家的诉状,简直就是全程参与了刘家的走私一般,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岂不是周家也参与走私,可是最后周家却没事!”

“整体看下来,这起案子给我的感觉就是,这就是一个事先安排好的剧本!”

喜欢修行王朝请大家收藏:dududu修行王朝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