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里正大人何时登基by珑韵 > 7080(第11页)

7080(第11页)

景清辞没料到即便在盛世已经在为他暗地里铺路的时候,长安依旧没有忘记那件事。

他想起几年前的那个晚上,长安看着他说“我为何要让这天下姓傅”,甚至他还要“将天下送给一个人”。

景清辞那时候只以为长安是心中有怨,怨建元帝动手害了景家,恨建元帝害了他母亲。

想要颠覆朝纲的话,不过是一时气愤,等到年纪增长,便会改变想法。

他没料到过了几年,长安依旧不曾改变主意。

景清辞心中苦涩,他觉得是建元帝与景家不可调和的仇恨,才让长安有了此等想法。

“只有一个办法,”他垂下眼眸艰难道:“你在不占理的情况下弑君杀兄凶残暴虐,背负所有骂名,且拥兵自重,朝臣不管立哪个小皇子小皇孙为帝,都会被你杀了……”

景清辞说到最后不禁道:“其实你不必如此,舅舅知道你不是凶残之人。”

面对景清辞的担忧,长安只是仰头一口将碗中酒饮尽,由于姿势粗犷,不少酒液撒了出来,他随意地抹了一下嘴角,眼中凶光一闪而过。

“舅舅你错了,你以为我是为了师父才想要弑父杀兄,其实不是的。”

“恰恰相反,傅家人生来就是凶残的疯子。珉王、昌王手下劫掠百姓,遇到不降的城池甚至还要屠城。傅临睿、傅临舟、傅临淮平日里都一副仁善的模样,但下起手来一个比一个狠,而我,也不例外。”

长安嘴角的笑意凉薄得让人心惊。

上一世傅临淮也屠过城,而他自己杀过的人更是数不清。他们傅家人就没有不嗜杀的。

“若不是为了维护在义父心中的样子,我与其他傅家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就如义父之前来信,让他上折子提醒边关都要提高警惕,防止戎人突然来袭。若是按他自己的性子,那些人的死活关他什么事。

只是义父心里牵挂那些百姓,那他便会听话地上折子,虽然他觉得傅临舟大概率是不会当回事。

景清辞没料到长安居然如此坦然地承认自己与傅家其他人一样。

他想起之前长安被派去江陵调查军备被换一事,当时长安带在身边的,就有自己拨给他的人,回来后那些人对长安毕恭毕敬到了畏惧的地步。

而军中之前也抓到过一个奸细,最后那个人的死相极其难看,咽气的时候整个人已经没了人形,而负责问讯的便是长安。

景清辞心中沉痛,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抿了一口,叹息一声道:“是我们对不起你。”

他还是觉得若是姐姐尚在,长安必不可能变得如此。

长安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与你们没有关系。我很庆幸遇到了义父。”

若不是义父,他依旧是山中那个吃不饱穿不暖不知明天是什么的小乞丐。是义父抓着他的手,一笔一划教他的名字如何写,是义父亲自请了师父教他拳脚功夫,是义父告诉他何为仁何为德,虽然有些他不以为意,但他还是认真地听了。

虽然那些过往,义父已经不记得了,但他想到那些,便会努力压住心中的猛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他不想要义父如其他人一般怕他惧他。

而他不愿意登上帝位,是害怕到了那天,自己会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利,做出什么无可挽回的事。

例如……

看着远处脱了上衣扭摔在一处的两个人,长安又仰头喝了一碗酒,压住心头莫名的躁动。

因为害怕,所以他要斩断所有的可能。

第77章第77章你中意的,果然不是十一……

傅临舟在收到居洪关的战报后,立即在朝堂上夸赞长安作战勇猛,没有辱没了皇家的脸面,甚至还亲自写了一封表扬信,令宫中内侍即刻前往居洪关,要让长安感受到来自皇家的赞扬和认可。

朝臣虽然嘴上说着陛下圣明二殿下英明,心里却无不觉得不愧是父子,其行事作风真是与陛下如出一辙。

至于长安之前上的折子,则被傅临舟嗤笑一声抛之脑后。

戎人地方虽大却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部落,本就争斗不断,即便一统,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还能攻到大凉都城不成?

如今长安北出居洪关狠狠搓了戎人的锐气,不就说明那群人不堪一击吗?再说了数十年来戎人侵袭,进攻的都是西陉关和居洪关。而这两处现下有宋宣和景清辞坐镇,他有什么不放心的。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解决大凉境内那些叛乱者。

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傅临舟在意的一直是南边的局势,年前何炎收复两城,逼得珉王的队伍后撤到了集源河附近,高兴得傅临舟以建元帝的名义连下数道圣旨。

大权在握又接连大捷,傅临舟春风得意得觉得自己就是天命之子,但这个年也不全是令他舒心的事。

在他的授意下,有几位大臣于朝堂上进言,请求封他为太子。他虽喜不自禁,但仍假意推辞,做出为难的样子,说建元帝为前太子的事心伤龙体欠安,请封太子是在建元帝的伤口上撒盐,为人子理当为父分忧,如何能够用这样的事去烦扰圣上。

他句句为建元帝着想,实际上处处踩了前太子傅临睿一脚,那些朝臣立即闻言拜倒说二皇子仁孝。

只是他是假意推辞,打算玩三请三辞那种把戏,却不想有人当真了,觉得他言之有理。

更有甚者,觉得不论是在南边打了胜仗的三皇子,还是刚刚突袭戎人成功的十一皇子,都骁勇善战有实打实的功绩。

虽没明说,但那话中分明是指二皇子不仅没有够硬的功绩,此前还与前太子争斗。虽前太子败了,但宫变那日的情景,大家可都还没忘掉。

若论名望,三皇子不输二皇子,甚至三皇子礼贤下士,一直深得民心,而论出身,十一皇子虽在民间长大,却是先皇后所出,是为嫡子。

之前没人提起长安,不过是因为太子已立。太子无重大过错的情况下,是不能轻易废除的,那是在动摇国本。

但今日不同往日,前太子自己作死被废,导致太子之位空悬,为何不能论嫡?

傅临舟实在是没想到傅临睿被他拉下去后,朝堂上还能有这么多支持傅临淮和长安的人。他当朝强忍着没有发作,却在下朝后,砸了一地东西。

傅临淮不死心找人从中作梗,他早有预料,但有人会支持长安实在是他没料到的。他并不担心傅临淮,毕竟傅临淮的出身不如他,势力也不如他。即便蹦跶,也蹦跶不出什么花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