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画下“水”字,就讲陈怀安如何带领人们挖掘坎儿井,向地下要水。
她画下“舟”字,就讲林昭棠如何驾驭“破浪号”,搏击风浪,寻找新家园。
她画下“煤”字,就讲沈砚秋如何在地下挖掘“黑金”,又如何为了活命与人斗争。
她把那些遥远的故事,和眼前的地道、身边的苦难联系起来,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先辈,从来都是在各种“天地不仁”的境遇里,挣扎着、学习着、传承着,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小向阳还太小,听不懂这些。但顾清欢常常抱着他,指着土壁上的字,一遍遍地念给他听。她相信,这些声音,这些故事的碎片,会像种子一样,落在他纯净的心田里,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她还给向阳起了个大名,不再仅仅是乳名。
“就叫顾承志吧。”她对李大姐说,“继承的‘承’,志向的‘志’。继承所有不该被忘记的,立下走向光明的志。”
李大姐含着泪,用力点头。顾承志。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沉甸甸的希望。
三、地上的消息与地下的根
时间在地底的黑暗中缓慢流淌,偶尔会有一些模糊的、来自地上的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递下来。有时是好消息,比如游击队又炸了一座炮楼;有时是坏消息,比如哪个地道被现了,伤亡惨重。
这些消息像风一样在地道里流传,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希望与绝望,如同潮汐,在地底人们的心中起伏。
但无论消息好坏,顾清欢的“土壁课堂”没有停止,赵铁柱带着人的警戒和修缮没有停止,人们对小承志(向阳)的呵护也没有停止。
一天,顾清欢在教孩子们认“根”字时,外面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震得地道顶部的泥土簌簌落下。孩子们吓得缩成一团,面露惊恐。
顾清欢自己也心跳如鼓,但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没有中断教学,而是指着土壁上的“根”字,声音清晰地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根’吗?”
孩子们茫然地摇头。
“根,就是树埋在地底下的部分。”顾清欢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你看不见它,但它拼命往下扎,往里钻,吸取水分和养分,才能让地上的树干长得高,树叶长得茂。”
她顿了顿,听着外面隐约传来的喧嚣,继续说道:“咱们现在,就像这‘根’。咱们在地底下,外面在打仗,很危险。但咱们在这里认字,学道理,照顾小承志,把先辈们的故事记在心里……咱们就是在往下‘扎根’!”
她的目光扫过孩子们渐渐平静下来的脸庞:“只要根还在,扎得深,就算地上的树干被砍了,被烧了,等到春天,还能出新芽!咱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认的每一个字,都是在让咱们的‘根’扎得更深,更牢!明白吗?”
孩子们似懂非懂,但看着顾清欢坚定的眼神,听着她沉稳的话语,心中的恐惧似乎消散了不少,都用力地点了点头。
顾清欢看着他们,看着在李大姐怀里安然入睡的小承志,看着周围在危难中依然坚持倾听的乡亲,心中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她忽然深刻地理解了太奶奶,理解了老秀才,理解了《刍狗纪》里所有那些在绝境中依然不忘传承的先辈。
传承,不是在太平盛世锦上添花的雅事。
传承,是在至暗时刻雪中送炭的坚持,是面对毁灭时留住火种的决绝,是文明存续的本能,是“刍狗”对抗遗忘与虚无最悲壮、也最伟大的反抗。
这地底的地道,这土壁上的课堂,这嗷嗷待哺的婴孩,这口耳相传的故事……就是这反抗最真实的现场。
外面的炮火或许能摧毁村庄,屠戮生命。
但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聆听,还有一个字被认出,还有一个故事被记住,还有一枚铜铃在无声地见证……
那么,根,就未曾断绝。
传,就仍在继续。
喜欢睡前小故事集a请大家收藏:dududu睡前小故事集a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