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是《上海服饰》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版块。
当然,其他版面的内容也要继续加强。
这是赖常清第一次做杂志。
他过去都是做图书的。
做书与做杂志完全不同,书多是在讲故事。
故事说得好,那这本书就成功了大半。
但杂志不一样。
得吸引眼球,让人觉得我每个月订阅你是值得的。
从熟悉的环境中跳出来,做一个全新的东西。
对赖常清而言其实挺有压力的。
哪怕自己完全不用担心资金的事。
但无形中的压力巨大。
而这种压力,在得到读者还有沈穗这个大老板的反馈后,如同一缕青烟散去。
“我之前看了很多香港的杂志,想从中汲取经验。”
沈穗听出了他的欲言又止,笑着打趣,“然后大开眼界了对吧?”
何止!
赖常清忍不住吐槽,“明明是服装杂志,结果聊着聊着就成了感情史。”
就很……
赖常清一个文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窥私欲。”
沈穗说出了赖常清的心里话。
没错,其实这本质上是对其私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的窥探。
赖常清挺不喜欢的。
“我想贩卖内容,而不是贩卖人的隐私。”
他当然明白人性,大陆同胞跟香港人其实没什么区别。
如果搞一些国内演员的八卦隐私在杂志上,那杂志的销量肯定会更好。
但赖常清觉得,他们不该这么做。
沈穗与他意见一致。
没这个必要。
如果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杂志,面临着生存还是破产的抉择,放下身段、丢弃节操,那倒也没什么关系。
可他们是刚创刊的杂志,势头很好。
没必要。
更何况国内现在的风气跟香港那边挺不一样的。
别步子跨大了扯着蛋,那反倒不美。
至于沈穗说追加投资的事,赖常清笑着答应,“那我也不客气,不过我觉得我们这边很快就能自负盈亏。”
现在杂志印刷的少,成本还没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