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和宿敌一起重生后被宠上天 > 132 第132章(第2页)

132 第132章(第2页)

而刘贤妃之父身为淮东宣抚使,正是庆帝继朱忠出事後,打算用来牵制周家的关键棋子。天子既有意让武将之女互相扶持,刘贤妃主动结交庄妃,不过是顺应圣意的寻常之举。

至于刘贤妃对何年的刻意疏远,自然是她这个聪明人早就看穿,天子名义上是请北境王夫人入宫调养,实则是为牵制李信业。

刘贤妃出身将门,最是懂得避嫌之道。她若与北境王夫人往来密切,难免惹来猜疑。因此每逢何年拜访,她不是称病不出,便是借故前往佛堂诵经,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可不是麽?”何年轻摇团扇,笑得勉强,“我三番五次递帖子,刘贤妃不是头疼就是脑热,她这次主动去拜访庄妃,那自然是有心结识。若贤妃娘娘和庄妃娘娘交好。。。。。。。”

她擡眸看向郑淑妃,眸光里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心疼,“姐姐一个人在这诺大的後宫,也该多为自己打算才是。。。。。。”

话音戛然而止,留下无限遐思。

郑淑妃心口突然涌上一阵灼热,指尖不自觉地掐进掌心。昔年她对宋皇後唯命是从,如今宋家倾覆,连皇後都被打入了冷宫,她却还要替个阉人卖命。。。。。。这深宫里,何曾有人真正替她着想过?

这两日她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每当更漏声起,便睁着眼直到天明。

选秀才罢,宫里就添了这许多家世显赫的美人。待到三年後再选秀时,新人换旧人,她这般无子无宠的嫔妃,哪里还有容身之地?

更可恨的是,她今日才知晓,竟还被人……被人用这等阴毒手段断了子嗣。。。。。。

“今日让妹妹见笑了。。。。。。”郑淑妃仓促拭去眼角的泪痕,强撑着站起身来,“宫中还有些庶务,就不叨扰妹妹了。”

她说完步履匆匆地离开。

甫一回到自己宫里,她立即挥退闲杂人等,只留下贴身女官彩衣与黄杳。

“彩衣,你去查一查刘贤妃,这几日是否与庄妃娘娘走得近?”又对黄杳道,“你去太医院请郭太医,就说我心悸旧疾犯了。记得,务必要避开宋勾当的眼线。”

很快,郭太医便提着药箱赶来,他捧着那枚簪子,在灯下反复查验,眉头却越皱越紧。

“娘娘明鉴,这簪梅蕊,确实以零陵香与水银粉凝固定型。”他枯瘦的手,握着簪子一角,眼神严肃而凝重,“《本草经》有云,此二物相合,妇人久佩,令胞宫如坠冰窟。。。。。。”

郑淑妃颓然跌坐在绣墩上,良久才找回声音,“可还有。。。。。。补救之法?”

“容老臣先请脉。”郭太医三指搭上她的手腕,半响,才眉头微松,“幸而娘娘佩戴时日尚短,若以艾灸暖宫,辅以汤药调理,未必没有转机。”

郑淑妃指尖轻轻抚过小腹,她本就感恩秋娘冒险示警,现在听还有挽回的机会,心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

“有劳太医了。”郑淑妃眸中重燃光彩,眼神略略示意,黄杳立刻捧出早备好的锦囊,里头沉甸甸的尽是金瓜子。

“郭太医切记,”郑淑妃压低声音,带着几分警戒的意味,“本宫今日只是旧疾复发,需几剂安神的汤药。”

郭太医躬身接过锦囊,退下时却步履踟蹰。天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在朱红宫墙上扭曲变形。

往昔给嫔妃诊完脉,他总要第一时间向宋皇後禀报。这些妃子们能不能怀孕,全看宋皇後会不会开恩。

如今凤驾幽居冷宫,宋家大厦已倾,郭太医摩挲着袖中金瓜子,忽觉这太医院的青石板路从未如此难行。那支暗藏玄机的簪子,八成是宋皇後当年所为。现在真相从他口中道破,谁知会不会惹来杀身之祸?

转过回廊时,他暗暗打定主意,若宋勾当问起,只说诊得心脉淤堵,需活血化瘀。在这九重宫阙里,医术不过是块敲门砖,能揣摩透主子们的心思,方是保命之道。

黄杳送罢郭太医後,彩衣也匆匆归来,裙角还沾着雪沫子。

“娘娘,奴婢买通了景福宫的粗使宫女,她说刘贤妃近日确实与庄妃娘娘往来频繁。”

彩衣面上挂着担忧,“娘娘,此事要禀告宋勾当吗?娘娘在宫里也只能仰仗他了?”

郑淑妃突然抓住彩衣的手腕,护甲在她肌肤上留下几道红痕。

“你以为那阉人会为我做主?他不过是圣上跟前的一条狗,主子对谁摇扇子,他就对谁摇尾巴。如今庄妃正如日中天,他岂会为我这个过气的嫔妃,去触圣上新宠的霉头?”

彩衣的泪珠子扑簌簌往下掉,“娘娘,咱们总不能。。。。。。”

“先保守秘密,”郑淑妃做个噤声的动作,“容我从长计议。。。。。。”

她正思考着对策,忽听得廊下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小宫女慌慌张张打帘子进来,“禀娘娘,宋。。。。。。宋勾当来了。”

郑淑妃猛地松开手,迅速理了理衣襟。铜镜中映出她瞬间变换的神色。方才的愤恨已化作恰到好处的虚弱。她朝彩衣使了个眼色,後者立刻会意地将那支簪子藏进了妆奁最底层。

宋檀掀开珠帘踏入内室时,郑淑妃正斜倚在软塌上,一副病西施的娇弱模样。

“娘娘这是。。。。。。”他缓步走近,脚步犹如毒蛇游过枯叶,发出沙哑阴冷的声调。

郑淑妃虚弱地擡头,正对上他那双幽深如潭的眼睛。她这才惊觉宋檀面颊红肿,唇角还渗着血丝。

宋檀似浑然不觉,在郑淑妃榻前的椅子上坐下,姿态看似随意,却带着某种蓄势待发的压迫感。

他轻垂眼帘,浓密的睫毛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翻涌着遮不住的阴毒情绪。

李信业不声不响收复了塑雪城,不仅让两国和谈陷入僵局,更让宋檀在御前颜面尽失。

北梁使团认定大宁明里议和暗地出兵,却因前线战事不利,不得不继续和谈。可北梁向来倨傲,如今骑虎难下,却仍不肯让步。庆帝在大宁占据上风时议和,若拿不出像样的议和条件,也无法向满朝文武交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