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第152章
◎大结局◎
拓跋仪率领北梁使团跋涉半月,终于抵达玉京城。
使团队列缓缓穿过御街,满载着北地特有的雪貂皮丶寒山参等贡品。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十匹通体如雪的照夜玉狮子马,马鬃上系着的银铃,随着步伐发出清越的声响,引得沿街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文德殿内,庆帝斜靠在龙椅上,面色青白交加。长期服用的丹药让他眼窝深陷,脸颊带着不自然的潮红。
拓跋仪行至玉阶前三丈处,右手抚胸行了个标准的北梁礼。
“北梁使臣拓跋仪,奉我主之命,特来呈递议和国书。”
庆帝阴鸷地盯着鱼贯而入的北梁使团,被北梁女帝戏弄的屈辱记忆,如附骨之疽般灼烧着五脏六腑。
“你们北梁不是自诩铁骑无敌吗?怎麽今日反倒要向我大宁俯首求和?”
他干裂的嘴唇抿成一条细线,下颌绷紧到几乎碎裂。
拓跋仪不卑不亢道,“我朝女帝乃大公主普荣月之後,心系苍生,协和万邦。今若两国修好,则边关可息干戈之祸,商旅得通有无之利。于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望陛下以苍生为念。”
庆帝枯瘦的手指攥紧龙椅扶手,喉间溢出一声嘶哑的冷笑。
当年先帝万寿节,拓跋氏长子拓跋宏,进献的四只海东青在御前发狂,那猛禽当殿抓伤皇子,害得先帝气郁攻心。如今北梁女帝特遣拓跋仪为使,分明就是暗戳戳在羞辱他。
“好一个协和万邦丶心系苍生!你们北粱这些年,想议和便议和,想毁约便毁约,如今让个朝令夕改丶妇人心性的女人主政,叫朕如何相信这套说辞?”
庆帝的讥讽在殿中回荡,拓跋仪面色如常,他自然明白庆帝的怨怼从何而来。
庆帝与女帝密谋共除李信业,谁料女帝转眼便与北境王暗通款曲,反将庆帝算计其中。这般背盟之举,换作是谁都要怒火中烧。
临行前,女帝亲自为他饯行,那双素来凌厉的凤眸少见的柔和。
女帝恳切道,“拓跋卿乃我朝肱骨,三朝元老,当知此番议和关乎多少将士性命。若庆帝迁怒。。。还望卿以江山社稷为重,以苍生福祉为念,暂且。。。忍一时之气。”
若是女帝没有一番重用和示好,拓跋仪或许还有异心。但现在,他只想抓住向女帝表忠心的机会,好好促成这件事。
他整肃衣冠,双手交叠行了一礼,“陛下明鉴。我主御极以来,蠲免北梁三成赋税,沿寒河两岸设‘济民所’二十八处,‘御寒院’一十六所。凡冻馁者,无论北梁子民抑或大宁流民,皆可入内就食取暖。仅半月,便活民一万八千馀口。现更命臣携盟书前来,以求两国友好。望陛下念及天下苍生,准此和议。”
“至于陛下所言妇人主政,”他不疾不徐,却字字千钧,“且不说在我北梁,女子自幼习武修文,与男子同入行伍,共赴沙场。。。就是大宁女子为弱,也有萧太後临朝四十载,造就太平盛世。依臣之言,古往今来,保家卫国,何分男女?治国安邦,怎论雌雄?”
庆帝闻言冷笑连连,“蛮夷之地,果然不通教化。”他眼中满是轻蔑,“女子抛头露面,与男子厮混军营,这等伤风败俗之事,也配与中原礼法相提并论?”
礼部尚书沈清介忽然出列,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坚定,“陛下,臣有异议。”
满朝文武顿时哗然。这位向来明哲保身的沈尚书,今日竟敢直谏龙颜?
“《周礼》有云:协和万邦,黎民时雍。”沈清介执笏而立,目光灼灼如星,“北梁虽行夷狄之制,然其济民善政,暗合我大宁‘仁政爱民’之要义。臣斗胆,请陛下效法尧舜,以德化怨,允此和议,为万世开太平!!”
得知女儿假死脱身丶如今贵为北梁女帝的真相时,沈清介确实惊骇不已。
但震惊过後,他的处世之道也随之转变。无论北梁过往如何,如今既由亲生骨肉执政,他便只盼两国永修盟好。
毕竟,一旦烽烟再起,他将陷入两难绝境:一面是忠君报国的臣子本分,一面是血脉相连的骨肉至亲。即便无人知晓这个秘密,沈家的立场也会变得艰难。
沈清介说完这番言论,已然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
王公眉头微挑,若有所思地打量着这位反常的同僚。
片刻沉吟後,他整肃衣冠出列,沉声道,“老臣以为,沈尚书所言极是。北梁既遣重臣携国书而来,更在边境广设济民之所,其求和之诚可见一斑。《春秋》有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与其劳师远征,不若以德化之。”
他双手执笏,郑重一礼:“臣亦主张,陛下当准此议和之请。”
随着王公表态,朝堂上陆续响起‘臣附议’之声。
拓跋仪目光扫过殿中纷纷附议的朝臣,心中暗自称奇。此番议和竟比预想顺利许多。
可为何当初三皇子亲赴京城议和,反倒遭逢不测?这个念头刚起,便被庆帝的怒喝打断。
“够了!”庆帝猛地拍案而起。
他枯瘦的身形在龙袍下微微发颤,眼中怒火几欲喷薄而出。
“好一个‘为国为民’!好得很!”庆帝怒极反笑。他想要议和的时候,他们百般阻挠,现在他受够了北粱的羞辱,这些臣子反倒争先恐後地主和。这莫不是存心和他对着干?
“朕看你们这些臣子,”他从龙椅上暴起,九旒冕上的玉珠碰撞出凌乱的脆响,“何曾将天子威仪放在眼里?”
身形摇晃间,侍立的老太监慌忙上前搀扶,却被一把推开。
韩焘见状,急忙上前半步,躬身劝道,“陛下息怒。诸位同僚也是各抒已见。。。”他偷眼观察着庆帝神色,声音渐低,“只是。。。只是此事还需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