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娘得意了,重重地哼一声。这种上不得台面的,还想跟她女儿比!她大女儿,可是要嫁给大人物的!袁建设这种货色,给她家婷婷提鞋都不配!
衆人心思各异,姜楠丶周知行和温强三人做了笔录,让衆人签字後,事儿也就处理完了。一般这种吵架的小事儿,不用带到派出所,三人又说了几句调解的口水话,这才离开。
只是没走几步,姜楠疑惑地回头,又望了眼人群,挠挠头,总觉得哪里有些怪,她小声地问周知行:“人群里是不是少了几个人?我记得来的时候不止这麽点儿人。”
周知行回头看了眼,不在意地道:“应该是回去做午饭了吧,你觉得哪里奇怪吗?”
姜楠不确定地说:“来的时候,好像有一两个陌生人,我也不太确定。”
温强:“不确定就别想了,油田这麽多人,有一两个亲戚过来住太正常了,别想那麽多。”
姜楠点点头,三人不再说话,很快地回到派出所。
所里,邹立带着自力和更生出了另一个现场,据说也是一波吵架,还没回来呢。
随着温度渐渐升高,大家的火气好像也越来越大,最近吵架打架的事儿格外多。周一一天,派出所尽是这种外勤,跑得姜楠的腿儿都细了,劝解的话说多了,嗓子也有冒烟儿的趋势。
下班时,姜楠第一次骑自行车都没劲儿了。以往可都是骑得飞起,今儿是真累了啊。
周知行提议:“要不我带你?”
姜楠斜眼儿:“两辆自行车,怎麽带?”
她直起身,给自己打气:“没事儿,反正没几步路,很快就到了。”
周知行:“去供销社买点儿东西?你不是说,买东西治百病吗?”
姜楠:“都这时候了,也没啥好东西了,走,回家,爸妈肯定做好吃的了,回去吃饭。”
她小小地欢呼一声,瞬间仿佛吃了大力丸,嗖嗖嗖窜出去老远。周知行看得直摇头,果然,女人的嘴,骗人的鬼。
两人很快地回到一号院,没在楼下多耽搁,一溜烟儿上了四楼。如今周知行将粮食都搬来了姜家,日常除了住,基本就在姜家解决,楼里早就见怪不怪了。周家虽然有曹老太,毕竟是大伯一家分的房子,表哥表姐时不时还要回来,偏房子和姜楠家一样大,人一多,局促得很。还是姜家好,四人知根知底儿的,待在一起毫无心理负担。
刚上到四楼,就听到裘生儿略带嫉妒的声音:“盼儿啊,孩子都没生下来呢,就买婴儿车,这也太奢侈了吧?不是姐姐说你,你也太不会过日子了。这要是个女娃,你买车子不就浪费了吗?”
裘盼儿的声音倒是没有想象中的生气,反而略带炫耀地说:“哦,这是我爸买的。我不让他买,他说这是他第一个孙辈儿,怎麽奢侈都不为过。这不,还买的是最贵的凤凰牌,真是,男人过日子就是不会算计。”
姜楠嘴角抽了抽,这炫耀的语气哟,她用馀光瞥了眼裘生儿,啧啧啧,嫉妒得脸都变形了。裘盼儿也不遑多让,还分外得意地看了眼刚上来的姜楠呢。
姜楠假装什麽都不知道,很快地开门进屋。一进去,哦豁,她爸和她妈齐齐躲在门後,刚才肯定是贴着门听热闹呢。
周知行钻进去,姜楠赶紧关门,小声道:“两人说多久了?”
姜满城低声:“从我做晚饭的时候,就一直在说。能有半个小时了。”
姜楠奇怪:“裘生儿不用做晚饭?”
陈金花抢答道:“她说她来看裘盼儿,隋老太同意了的。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麽药。”
姜满城更加小声:“图裘向东的工作呗。裘盼儿他们肯定也是图隋家姑姐那几个工作。还有隋强他爸妈的工作,等着吧,这两家有的闹。嘿嘿嘿,也不知道这两家谁厉害。”颇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架势,又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这才拍拍姜楠和周知行的肩膀,“去洗手,一会儿吃饭。”
东西户离得太远,姜楠实在听不到,只得耸耸肩,去卫生间洗漱。很快地,四人坐在餐桌前,开始吃晚饭。
吃着吃着,姜满城突然提议道:“如今天气越来越好,咱们这周末出去踏青吧,要是再不去,天气热起来就不好去了。”
陈金花疯狂点头:“好啊好啊,山上肯定很多花都开了,咱们去采点儿花,回来插瓶,在家看着也高兴。”
姜楠:“那我到时候多换点儿水果饮料啥的,咱们吃顿好的。”
周知行也很高兴:“说不定还能打到什麽猎物呢。”
四人十分的有兴致,很快商量好了细节。
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四人规划得再好,还是被突发的案子耽误了。
翌日一大早,刚到派出所,就有人来报案,还是个半大孩子,看起来不到十岁,瘦瘦小小的,一身灰布衣服,小脸儿跑得红扑扑,说气话来气喘吁吁。
“警察叔叔,我要报案。警察叔叔,我们柳树沟第十大杂院闹贼了,警察叔叔,你们快去抓贼,好几家都被偷了啊。”
姜楠给小男孩倒了一杯水,轻声道:“小朋友,别急,先喝杯水。你说说,都有几家闹贼了,怎麽你来报案?”
小男孩儿也是渴了,接过杯子咕咚咕咚喝完,急忙道:“我叫小能子,我家住柳树沟大杂院,我们院子闹贼了,我家昨儿刚买的面粉全丢了!五斤呢,全都丢了!院里一共有三家都丢东西了,对,加上我家就是三家。不知道其他大杂院有没有丢。警察叔叔,警察姐姐,你们快跟我去看看吧。”
说到最後竟十分的着急,眼睛都红了。
姜楠丶周知行等一行人早戴上帽子,不敢耽搁,急匆匆地让小孩儿带路。听小孩儿的话头,失窃的不止一家,他们可都得去看看。
作业处所在地的前身,就是柳树沟大队和杨家洼大队。两个大队虽然没发现石油,但地理位置好,离周边发现石油的大队都不远,是最适合选址作为作业处办公点的。两个大队的人原地从农民变成吃商品粮的城里人,还能一家有一个工作名额,可不都乐开了花。
只是那时候早,还没有兴起分家潮,有些大家口儿就一个工作,又不能继续种地,日子也不是很好过。挤在大杂院里,整日吵吵闹闹的,治安都不好。
柳树沟大杂院和杨家洼大杂院,住得大多是当时村子里的人,彼此都是熟悉的。按常理说,这种大杂院能够进贼,也是很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如今大杂院可是都有管院儿的,就跟筒子楼有楼长一样,这年头大家警惕意识都很强,大杂院就是进了一只苍蝇,都能被发现,这怎麽突然就进了贼?
一行六人,脸色都十分的严肃,心里都清楚,这贼只怕不简单,不是神偷儿,就是内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