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最新章节更新 > 第115章 高考(第1页)

第115章 高考(第1页)

第115章高考

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之後,两人不再隐瞒要参加高考的事儿,派出所自然都知道了。有理解的,也有觉得两人瞎折腾的,不过蓝青山和沈明光都给予了高度支持,还让邹立代理组长,多分担一些工作。

谁也没有想到,另一个公开参加高考的人,竟然是王艰苦

这几年,王艰苦又生了一个儿子,如今才一岁多一点,算是儿女双全了。因着孩子拖累,王艰苦从供暖所的锅炉房,转到了更轻松的清洁组。你说一个扫大街的参加高考,可笑不可笑?可人家王艰苦不在乎别人说什麽,坚定地报了名。

这也是姜楠特别佩服的一点,夫妻俩特意去一号院找了王艰苦,说了两人也参加高考的事儿,让王艰苦有不会的,只管去找他们。就算他们也不会,总归讨论讨论,开拓思路,比一个人瞎琢磨强。

其他人也不是不参加高考,就说凤凰男田家光,也是心动的,偷偷报了名。可一来他学习不好,不想声张地谁都知道,到时候考不上丢面子。要麽说缺什麽就越看重什麽呢,田家光如今可是十分注重脸面的。二来他是前线石油工人,忙起来是要在油井上不回来的,复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考上的希望也不大。

听说姜楠要高考,裘盼儿当然也要凑热闹了,不管学习怎麽样,反正就是要跟姜楠比。其他人,像是成美娟丶佟丽丽,那是报名都没想的。

成美娟自小家庭条件好,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看课本就想睡觉,知道报名儿也考不上,干脆连报名都没有。佟丽丽更是了,秦寡妇的教育,自小就是女孩子什麽都不重要,最重要就是嫁得好,对上学从来没强制要求过,佟丽丽当然也不喜欢学习了。

只程改改报了名,算是另一个公开参加高考的。说起来,恢复高考的消息一下来,还发生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唐夕竟然专门找过来,说是要借课本。姜楠可只有一套,还是不怎麽应景的应届生课本,其他像是物理丶化学的都没呢。怎麽借啊,也不知道唐夕怎麽想到找她的。据原文记载,唐夕是有课本的啊,根本不需要借。

【宿主,唐夕是为了迷惑知青点的其他人。她手里的数理化自学丛书都是全的,只不过只有一套,她和任凭阑要用,不能外借,这才来借书的。】

姜楠:“任凭阑父亲还没平反?”

【快了,已经被接走了,唐夕成绩好,又有书,任凭阑就没走,留下一起复习,准备在这里参加高考。】

姜楠撇撇嘴,不得不说,这年头,没点儿心机,女主都当不成。当然,有心机不一定就是坏的,端看你用在哪儿了。

话说远了,就说准备高考的这俩月,那真是废寝忘食。作业处领导让专门辟出几个空房间,给回来的知青复习用。派出所呢,知道姜楠和周知行都要参加高考,工作都很少给两人安排。就连上下班接送孩子这种顺手的事儿,姜满城和陈金花都接手了,那真是恨不得一切给高考让路。

就这麽着,到了高考前夕,姜楠突然不安起来,半夜睡不着,她坐起来,戳了戳周知行:“你说那场爆炸,不会再发生了吧?”

周知行也没睡着,闻言坚定地摇摇头:“不会。监测程序都自动失效了,说明检测不到爆炸的蛛丝马迹,你就放心吧。”

虽如此说,两人一个也没睡着。当初系统可是说过,这场爆炸,一栋楼的人都死光了。这得是多大的案子!这几年,虽然跟一号院联系不多,但住了那麽久,好啊歹的,总归都有感情,谁也不希望大家出事儿。

好在系统还是有两下子的,第二日真就平平安安的,什麽事儿也没发生。

【恭喜宿主,主线任务完成,主系统给予五万吃瓜币的奖励。】

还没出门,正在门口换鞋呢,姜楠就被这条好消息砸晕了!五万吃瓜币,比她这几年赚的还多呢。鞋也不换了,当即点开系统,看了眼吃瓜币馀额。好家夥,九万一千二百六十三,有零有整的,比她家的存款都多!这要是能换成钱多好。

带着这个好消息,夫妻俩双双奔赴高考考场。

恢复高考的消息,是十月二十一日宣布的,十二月一日高考。其他地方的天气如何不知道,但朝阳油田这里,高考当日,雪花纷纷扬扬,天地一片白茫茫。姜楠和周知行紧了紧围巾,埋头进入风雪,奔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

这年头考试哪儿那麽矫情,根本不需要陪考,嘱咐父母和文大娘照顾好三个孩子,两人拎着准考证和钢笔丶文具,这就出发了。

两人分在一个考场,油田二高,虽然不是一个教室,也算幸运了。进了考场,才知道年代文里说的年龄差距大,到底意味着什麽。只见考生里,有胡子拉碴,一看就快三十的,也有十六七,一脸懵懂的少年少女。唯一相同的,是大家的眼睛里,满是对未来希冀的光。

与後世的高考不同,如今第一场是政治。这对于两人都不是难事儿,看了一年多的报纸,家里收音机也天天播报新闻,将报纸上的句式套进去作答,就走不了大褶子。政治考完,走出考场,大家脸上都笑呵呵的,可见都自觉考得不错。

接下来就是文综或理综。两人都是报的理科,自然是要考理综的。姜楠有上辈子的功底在,并不觉得题目如何难,可出来之後,看到大家要哭不哭的表情,这才後知後觉地发现,也许题目对于十年没系统学习过的大家来说,还是太难了。

第一日考完,家里人什麽都没问,一切照常。茶茶爱装个小大人,正襟危坐的,跟平时没什麽不同,只是大眼睛时不时咕噜噜冲着父母瞧。也许是姜满城和陈金花叮嘱过了,什麽都没说,只是一会儿看一眼,一会儿瞄一眼的,看得周知行和姜楠心里笑个不停。小枳和小烨还是两个调皮孩子,倒是与往日没什麽不一样。

第二日上午考数学,也许是题目太难了,下午考语文的时候,考场里就多了很多空位,这是弃考了。姜楠多少为他们可惜,都坚持到如今了,再考一场语文又有什麽难呢。

不想了,姜楠低下头扫卷子,看到作文的题目,愣了,《难忘的时刻》。如果她没记错,这是她那个时代里,赣省的考题吧,也不知哪个蝴蝶翅膀一扇,将赣省的考题,扇到了朝阳油田。

写什麽呢。姜楠咬着笔,慎重地思考着。运动虽然结束了,但人的思想不会立时转变,这得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痛彻心扉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文章不能太激进,得联系实际,最好跟她的工作联系起来。

姜楠想到了她参与侦办的那一个个案子,大到杀人案,小到找到一棵葱一只猫。最难忘的是什麽时刻呢?是勘破真相,还受害者一个清白。是找到丢失的财务,看到报案人一个个喜极而泣的面庞。更是不畏艰辛,虽害怕,仍咬着牙勇敢向前的同事们,是被群衆感谢时,同事们脸上宽厚和善的笑容。

姜楠开始下笔,书写着她从警以来的难忘时刻。走下考场,坐在周知行的後车座上,姜楠和周知行开始讨论作文的立意。两人殊途同归,在周知行的文章里,奋斗的岁月,不顾危险寻找线索,是难忘的时刻。平凡的岁月里,鸡毛蒜皮丶点点滴滴也是难忘的时刻。只要做好社会的螺丝钉,任何时候,都是难忘的时刻。

姜楠撇嘴,低声道:“你个马屁精。”

周知行蹬着自行车,嗐一声:“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这属于拔高主题,看着吧,分数不会比你的低。”

回到家,姜满城和陈金花半点儿不问成绩的事儿,只看着两人吃好喝好。用姜满城考前的话说,就是考成什麽样也改不了了,还说什麽呢。最好是考一场忘一场,考完了,也忘完了,这才是最好的状态呢。

不过考後还得估分,两人可不敢忘。两人又参加了第三日的英语加试,这才算是彻底考完了。

估分时,姜楠估了个三百二十八,周知行是三百二十六,两人就差了两分。别看低,如今高考总分就四百分,两人都上了三百,算是很高的分数了。

志愿的事儿家里都商量好了,京城的公安大学。毕业後能留在京城就留在京城,毕竟哪里的教育资源都没有京城的好。毕业的时候差不多是八二年了,等八三年陈金花五十岁退休,姜满城再办理了提前退休,一家人都可以搬到京城团聚。

七八年到八二年并不是做生意的好时候,毕竟谁也不知道,改革意味着什麽,又能坚持多久。心里没底,谁都不敢先动。八三年那会儿,改革已经五年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心得。到那时,才是姜满城大展拳脚,做生意丶赚取大钱的时机。

之前这五年,小夫妻俩上大学,姜满城和陈金花在油田工作,一切还是要以稳妥为主。

当然,这都是以後的事儿,只说估好分数,填好志愿,剩下的就是等成绩了。交志愿那一日,恰好遇见王艰苦,她很热情地和二人打招呼:“小楠,小行,你俩估了多少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