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最新章节更新 > 第117章 一家子上京了(第1页)

第117章 一家子上京了(第1页)

第117章一家子上京了

见两人没说谎,真的乖乖来登记,方大姐的脸色彻底柔和下来。就怕这归还祖産的二人是俩刺头,他们胡同可是多少年的模范胡同了,可不能因着俩新人砸了招牌。

唠叨了几句注意事项,什麽注意安全,收容陌生人要来街道办登记等等,半个小时之後,两人才从里面出来。

眼看到了晌午十分,两人也不急着回家,先去国营饭店吃午饭。路上,姜楠低声道:“是不是该拜访邻居了?不是说治安不好嘛,咱们新来的,肯定被盯着呢。那些地头蛇还没盘出咱俩的道儿,这是还不敢动。要是再不去拜访,估计过两天就得来偷东西了。”

周知行点头:“行,吃完饭去供销社买袋子散糖,一家抓一大把就行。地头蛇的事儿先别急,今儿我跟周围的人聊聊,看这一片谁说话好使,咱们去送些礼,把面子给他撑起来。京城这里讲究这个,估计去个两三次,周围的小混混就不敢下手了。”

姜楠了然地点点头,可不是嘛,《老炮儿》里那些人年轻的时候斗来斗去的,不就是斗个面子?既然你讲究这个,那咱们就给你。反正,面子不面子的,她可不在乎,只要有实惠就行。

在国营饭店吃了顿丰盛的午餐,绕到供销社买了糖,这才溜溜达达地往家走,远远看到胡同时,姜楠指着自家临街的墙,道:“院墙加高一尺,这个可以吗?这样能防贼,咱这院子临街,不这麽着怕出事儿。”

周知行点头:“行,明儿去找一趟颜回,问问他这事儿该找谁。”

正走着呢,见胡同口的小路上,支着张桌子,俩大爷对坐下象棋,四周围了一圈儿人,噼里啪啦指指点点的,好不热闹。周知行冲姜楠摆摆手,低声道:“你进去,我跟他们打听打听地头蛇的事儿。”

姜楠点点头:“行,快着些,院子里那些死老鼠还没烧呢。”

周知行失笑:“记着呢。”

姜楠这才回家,她可不沾这玩意儿,看着就膈应。送完礼,还得打扫卫生呢。四合院看着好,但谁打扫谁知道,那个累啊,那麽高的房梁,要踩着梯子挨个儿扫灰,那麽多的窗户,得二三十扇窗吧,得踩着凳子一个个擦。还有门丶墙丶地面,哪个都不能落下,一扫一个不吱声。

周知行进来的时候,姜楠已经送完糖,正在东厢房的耳房里,坐在支起来的梯子上,闭着眼扫灰呢。听到动静,这才低头看了一眼,随即咳嗽了几声,嘟囔道:“怎麽才回来?我这都累死了。”

周知行赔笑道:“这不是去拜访地头蛇道哥了,买了些点心送过去。这大哥有意思,非要请我吃饭,我这好不容易才推掉。”

姜楠夸张地鼓掌,竖起大拇指夸奖道:“社牛!牛逼!这是交上朋友了?怎麽样,以後咱们这院子没事儿吧?”

周知行笑:“哪儿那麽容易交朋友,只不过知道咱俩是警察,不敢得罪罢了。以後遇见了再聊聊,放心吧,我把咱俩的工作都露出去了,他们不敢胡作非为。”

姜楠点头,如今还是有些乱的,警力紧张,这些小事儿警察照顾不到,他俩要读书,常年不在家,只能求助这些人。日後吧,日後制度更完善,就没有这种人的生存空间了。

周知行将院子里的死物都收集好,走出老远,直到来到一条不怎麽大的河边,才拿出火柴烧起来。

院子拾掇了能有两天,第三天才去了旧货市场,淘换了一堆旧家具。据周知行介绍,虽不是值钱的木头,只是榉木的,优点就是结实耐造,家里两个皮小子呢,闹去吧,再怎麽糟践都没事儿。

其他都买好了,就是家庭锅炉不好买,取暖的事儿只能以後再说。等屋子都拾掇出来,已经是大年三十儿,夫妻俩从招待所退房,直接住回了四合院。

即使只有两个人,姜楠和周知行也隆重地买了肉和菜,准备包一顿白菜猪肉饺子。带来的粮票不多了,就够再买一包沙琪玛的。饺子配沙琪玛,也算是入乡随俗,过了个带着京味儿的年。

大年初一清早,天刚蒙蒙亮,两人点燃了新春的炮竹。新年新迹象,在京城有了房子,还暖了锅,家具都买好了,剩下的就是早些回家,说不定还能在家过个晚年呢。

回程顺利多了,二人买到了初三的火车票,一早给家里发了电报,初四傍晚应该能到家。火车上再没出什麽幺蛾子,下车时,茶茶丶小枳和小烨见到父母,哭得那个凶哦,差点儿引来巡逻的民警,还以为孩子遇到什麽事儿了呢。

幸亏民警是熟人,五组邵勇带的队,可不是熟人嘛。姜楠抱起茶茶,调侃邵勇道:“邵组长,您这红围脖可够吸人眼球儿的。嫂子织的吧?手艺可真好。”

邵勇得意地瞟了周知行一眼:“可不是,你嫂子听说我要巡逻,熬了两晚织好的,纯羊毛的,暖和着呢。”

後面的小赵几个纷纷翻白眼儿,显然是听多了,都有条件反射了。姜楠笑得不行,差点儿抱不稳孩子。小枳和小烨不明白妈妈笑什麽,还不放下姐姐抱他们,急得直跳。

没办法,周知行将行李递给姜满城,一左一右抱起这哥俩,颠了颠,调侃道:“跟爸爸说,过年都吃什麽好东西了?这至少胖了两斤啊。”

你有媳妇儿亲手织的围脖,我有三个孩子,不仅没输,还赢了呢。

邵勇朝天翻个白眼儿,气哼哼地离开了。後面,小枳和小烨咯咯咯的笑,接着是小丫头清脆悦耳的笑声,混杂着女人爽朗的笑声和男人带着促狭的高阔笑声。邵勇回头去看,突然有些不舍。以後,只怕很少能见到这一家子了吧?

可不是,不说永远见不到吧,只是回来的次数肯定少多了。为啥呢,还不是因为姜满城和陈金花调到了京城!元宵节後报道就行,比小夫妻俩开学的时间还靠前。

这不,刚回到家,姜满城就引爆了这颗大雷:“我和你妈调去京城了,还是一个单位的,元宵节报道,初十那天咱们就出发去京城。我票都买好了,卧铺,咱们一家子一个车厢。”

姜楠还抱着茶茶呢,直接蹦起来了:“爸,妈,你俩怎麽这麽厉害呢!调哪个部门了?”

姜满城端起大茶缸,乐呵呵的:“工业部,不过都是小卒子,混到退休罢了。”

姜楠望向陈金花,问道:“姥爷办的?对方提什麽条件了?”

陈金花笑着摆摆手:“别担心,对方想让两个儿子跟你姥爷学习,你姥爷见过人,不是调皮的,就答应了。反正我俩是过去混日子的,也不求升职什麽的,还是很好安排的。”

周知行这才笑起来:“那感情好,我出去买点儿好吃的,咱们明儿去总部看看姥爷?”

陈金花点点头:“好啊,买些糕点吧,你姥爷退休,爱吃甜的了。”

姜楠递过去一沓子钱和票,估摸有一百,周知行所幸衣服都没脱,直接转身出去了。两人考上大学,陈万里给了一千,陈金海和陈金洋各自给了五百,情谊深重,可不能有半点儿疏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