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六零筒子楼吃瓜日常 > 第112章 调查知青失踪案(第2页)

第112章 调查知青失踪案(第2页)

又鄙夷地看了姜楠一眼:“看你也是个穷鬼,这都猜不到!”

姜楠无视这位大婶儿的胡搅蛮缠,继续问:“继续,後来呢?”

大米婶子见姜楠一点儿也不恼,知道是个心机深的,没敢再胡闹,回忆道:“後来?後来贺玲扶着一个大娘走了,我就去国营饭店吃饭了啊。谁知道她怎麽失踪的,可不关我的事儿。”

姜楠立刻道:“你看清了?贺玲扶着一个大娘?那大娘什麽样,两人去哪儿了?”

大米婶子又是掐腰,又是瞪眼的:“嗐,我说你怎麽说话的。老娘才四十来岁,眼不花耳不聋的,怎麽可能看不清。说是扶老大娘,就是扶老大娘!那老太太看着得有六十了吧,从公厕出来就倒在地上了,贺玲个多管闲事的,上去扶人。。。。。。”

说着她一拍手:“哎呦,我知道了,是这个老太太把贺玲关起来了,是吧?老王,你说是不是这回事儿?”

被叫做老王的王队长一脸的无奈,他对姜楠和周知行解释道:“这个情况我们调查过。”

说着望向大米婶子:“案子到底怎麽回事儿还在调查,你继续说,贺玲将人扶到哪条胡同了?”

大米婶子撇撇嘴,小声抱怨道:“不说就不说嘛,牛气什麽。”

说着哼一声:“还能去哪儿,公厕东面的胡同嘛,具体去哪家了我可不知道。我急着去国营饭店吃饭呢,谁有功夫管贺玲的闲事儿。”

王队长看向两人:“那条胡同叫金匠胡同,我们去挨家挨户的调查了,也找到了那位老太太。老太太是公社的老坐地户了,在那条胡同住了几十年,三亲六故的都在公社。老太太就没离开过公社,绝对不可能是人贩子。”

姜楠点头,人贩子不可能不离开本地,仅这一条就能排除:“那就是说,贺玲失踪是在送老太太回去之後?”

王队长欣喜:“对喽,送老太太回去之後,遇见了什麽,我们也在胡同里挨家挨户的问了,不过至今没找到目击者。”

姜楠和周知行对视一眼,周知行又问了几个问题,三人这才离开。时间已晚,两人没在大队停留,跟吴春丽简单的告别,便和王队长一起又回到公社。三人先在国营饭店简单吃了点儿饭,才各自分开,回家的回家,回招待所的回招待所。

翌日,吃过早饭,还不到八点,王队长又带着二人去了金匠胡同,边走边给两人介绍胡同的情况:“从名字就能听出来,以前这个胡同里住着金匠呢。不过都是老黄历了,那金匠早死了,如今知道他的都没多少人了。不过也是巧了,那金匠和贺玲扶的老太太,还有点儿亲戚关系,那老太太是金匠儿媳妇的妹妹。”

说着,他继续介绍道:“老太太姓韩,今年有六十二了,生了二子二女,孙子孙女都六七个了。两个儿子在公社的五金厂和钟表厂上班,两个大孙子在玻璃厂上班,其他孙子孙女还在上学,家里条件不错,月月拿工资的,真不至于去做人贩子。”

一行三人边走边聊,直走了约莫五百米,右拐,穿过胡同再左拐,上了另一条大道。路过公厕时,王队长还给二人指了指:“就是这个公厕。”

说着直走了不到两百米,左拐就是金匠胡同。胡同右侧第六个门,就是韩老太家所在的院子。说是院子,其实更像是大杂院,并不是独门独户。

三人到的时候,四名老太太正坐在小马扎上,翻晒菜干呢。宿省是南方,冬日里也不缺青菜吃,但一些时令菜还是缺的,像是黄瓜丶番茄等等,另外也有夏天晒梅干菜的习惯。此时四个老太太就在晒黄瓜条和番茄片呢,这是准备晒干储存起来,冬日里拿出来吃。

韩老太看起来十分的慈祥,瘦瘦白白的,一头银发,笑起来满脸的褶子,见到王队长,忙站起来道:“小王来了,快进来。小贺怎麽样了,找到了没有?”

王队长摇摇头,介绍道:“韩奶奶,这是小贺家乡那边过来的警察,过来了解下情况。”

见王队长摇头,韩老太眼里的光,肉眼可见的熄灭了,长长的叹口气:“小贺这孩子,命怎麽这麽苦呢。都是我害了她!”

王队长忙安慰道:“韩奶奶,可不敢这麽说!小贺失踪是意外,谁也不想的。您就别自责了,您看,要不咱们进屋说?这两位同事有些话要问您。”

韩老太擦了擦眼角,道:“瞧我,年纪大了,不中用,连招待客人都不会。快请进。”说着,慢悠悠地朝东面的一间屋子走去。

姜楠馀光瞥了眼剩下的三位老太太,有人眼神儿闪烁,有人撇撇嘴,有人什麽反应也没有,只管翻菜。将这些反应记在心里,姜楠迈步跟在老太太身後。

房间不大,只靠墙摆着一张正方形的餐桌,旁边放着三条板凳。对面的墙边立着大柜子,没有沙发。因住得久了,到处塞满了东西,显得乱糟糟的,就连餐桌上都摆满了瓶瓶罐罐,估计平时吃饭,也就能用馀下的三分之一桌面,局促得很。

韩老太招呼三人坐下,见凳子不够,又蹒跚着出去,把马扎搬进来。王队长赶紧起身,伸手接过,道:“我来,我来。韩奶奶,您快去坐,不用麻烦。”

韩老太这才坐回餐桌上,姜楠掏出纸笔,问道:“韩奶奶,请问那日您出去是做什麽的?怎麽遇见贺玲贺知青的?”

韩老太:“我们胡同离公厕不远,我是去上厕所的。您也看出来了,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太方便,那日蹲的时候有些久,出来趔趄了两下,倒在地上。”

她叹口气:“贺知青是个好人,当时就跑过来扶我。听说我住在附近,还扶着我回家。我给她倒了糖水,她也不喝,急着回去,说是和人约好了。我腿脚不好,只在门口看她出了大门,至于後来的事儿,我就不知道了。”

她自责道:“要是送她回去就好了,我家在金匠胡同住了几十年,就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唉,一个大姑娘,怎麽就失踪了。”

姜楠:“贺知青是朝哪个方向走的?”

韩老太点点头:“就是离开的方向,对着呢,我看得真真的。”

姜楠:“那贺知青送您回来的时候,都遇见过谁?”

韩老太回忆道:“当时快晌午了,胡同里小孩子们陆续都回来了,乱糟糟的,我也没看清都有谁,不过起码有六七个小孩儿都看到了的。路过前面那五家时,当时大家都没关大院的门,估计在家的都能看见。回到家的时候,刘大姐她们也都看见了。”

姜楠:“就是院里和你一起晒黄瓜条的三人?”

韩老太点头。姜楠犯起了愁,目击人还挺多的,据王队长说,这些人都问过了,只看见贺玲出了胡同,之後去哪儿就不知道了。

三人又问了刘老太三人,还实地从公厕往韩老太家走了一趟,就算搀扶着老人,顶多二十分钟就能走到。据齐磊说他上厕所大概半个小时,那剩下的十分钟内,贺玲去了哪儿呢?

三人站在金匠胡同的路口,左右张望着,只见路人行色匆匆,见到穿警服的王队长,顶多看了几眼,很快走开。姜楠眯了眯眼,良久後,她指着一个方向道:“那里是什麽地方?我刚才观察了,好像去那里的人特别多,大多都埋着头,那样子像是,像是怕被人看到一般。”

王队长看过去,讪笑两声道:“那儿啊。。。。。。”

他压低声音:“那里可乱,解放前就是暗门子聚集的地方。解放後,虽然都取缔了,但那条街名声不好,大家都避着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