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六零筒子楼吃瓜日常 > 第121章 灭门惨案(第2页)

第121章 灭门惨案(第2页)

周知行立刻问:“大妈,您确定您看到的是甄怜的大哥?”

大妈点点头:“确定,那小子经常来这边,我认得出来。”

“对,甄涛经常来,我们都认识。”

这就又出现了一个嫌疑人,周知行将此人记上,问衆人:“甄涛是什麽样的人?他经常来冯家吗?主要是来做什麽的?”

挤进来的绿上衣大妈道:“来借钱呗,甄涛是做小生意的,当时没本钱,还是冯家借的钱呢。知道妹子这里有钱,如今还三天两头地过来缠磨。冯家父母刚开始还借一点儿,可甄涛就不是个做生意的材料,别人做生意都赚钱,可甄涛做生意竟然亏钱!你们说这多稀奇,如今做生意还有赔钱的。”

她语气十分的不屑:“前面的钱不还,後面还想借更多,就算冯家父母不是啥好人,可不再借钱给甄涛这事儿,不能怪那老两口。是谁都不会借的,警察同志,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周知行点点头,这个甄涛得仔细查问。又问了几个问题,见大家说来说去都是车轱辘话了,便起身离开。进到院子里,见甄母木呆呆地坐着,他走过去道:“甄大妈,您儿子甄涛呢?我们有事儿要问他。”

甄母也正被人问话呢,闻言擡起头,良久才道:“找涛儿做什麽?他要做生意,在动批忙着呢。你。。。。。。你不会怀疑是涛儿做的吧?不可能,涛儿是个懂事的孩子,他。。。。。。”

周知行赶忙安慰道:“不是的,就是正常问话。您别急,这麽大的案子,所有认识死者的亲属好友,就是同事,我们都会问一遍的。”

甄母这才松口气,将甄涛卖货的地址告诉了周知行。动批是京城动物园批发市场的简称,算是小商贩们自发形成的集市。按说在那里做生意,应该不存在亏本的情况。周知行不动声色,点点头,低声跟刑明说了情况,带着人朝动批而去。

倒了两趟公交,又走了一段儿,找到地方才知道,甄涛今天根本没出摊。

这是跑了?周知行带着人,急忙往甄家赶。甄家在京郊农村,目前一家子还是农村户口。家里大门开着,甄涛的媳妇儿孩子都在,就是不见甄涛的人影儿。周知行问甄涛媳妇儿,她还迷糊呢:“出摊了啊,一早就走了。”

周知行不动声色,要了两张甄涛的照片,说是要对个体户存档。甄涛媳妇儿也不懂这些,乖乖交了照片,客气地把人送出去。

一出来,周知行赶紧派两人回公安局,回去就说明情况,第一时间往火车站丶汽车站打电话,让那里的工作人员帮忙留意找人。其他人则立即赶往火车站丶汽车站,得去送照片呀,让人家帮着留意,起码得让人家知道,这人长什麽样儿吧。

满京城忙活了一天,走出最後一个汽车站时,太阳都快下山了。周知行松了松领口,还得回公安局,这麽大的案子,再晚都要开案情通报会的。正走出大门下楼梯呢,一名工作人员追出来,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女人,眉眼舒展,一看就是十分爽朗的性子。她叫住人,道:“周警官,那什麽,我突然想起来,我今儿下午的时候好像见过这个人。”

周知行眼神儿冒光,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女人笑笑,自我介绍道:“我姓柳,是汽车站卖票的。今儿上午,大概是十点多吧,这个人来买去昌城的汽车票。我们车站一天有两趟去昌城的班次,上午九点一趟,下午三点一趟。我记得那人买的是今天下午三点的,应该是坐车去昌城了。从咱们京城到昌城大概两个半小时,估计他现在已经到昌城了。”

周知行忙问:“请问你为什麽记得他?当时是有什麽事儿吗?”

女人笑了:“那什麽,我来上班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在汽车站门口卖衣服,我看那衣服颜色挺鲜艳的,还挑了挑,不过没发现喜欢的,什麽都没买就走了。谁知道十点多了,这人来买车票,我多看了几眼,记住了。不过这一天忙忙叨叨的,我已经忘了这事儿了,还是下班的时候,有同事提着新衣服回去,我才想起来,这不,赶过来跟你说一声。”

这就对上了,甄涛媳妇儿说他去出摊儿了,那必是带着货物出门的。在汽车站门口摆摊卖衣服,顺便筹集路费,是甄涛能做出来的事儿。从冯家邻居的言语里就能判断出,这是个有小聪明,却不会和人处关系的人。

守着冯家老两口这两个棉纺厂的领导,却只想着借钱,不想着借鸡生蛋,不知是聪明,还是愚蠢。不过这人又有胆子练摊,是个十分矛盾的人。

周知行冲售票员点点头,表示了感谢,这才带着人赶回公安局。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了,东城公安局灯火通明,刑事调查科丶法医科都没走。一下子来了这麽多尸体,尸检都得不少时间,是以大家都没下班。

刑事调查科的大会议室里,刑明眉头紧锁,站在白板前,凝神看着一个个名字和线条。只见白板上如蜘蛛网一般,画得乱糟糟的,估计也就刑明能看懂了。大家四散着坐开,小声地讨论着案情。

周知行他们组是最後一个回来的,同事们已经帮着泡了方便面。衆人一到,刑明示意他们边吃东西边听大家说。

周知行看着白花花的已经有些坨了的面条,以及一碟子酱菜,有些反胃。这时候的方便面跟後世的不同,还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酱包,就一个面饼子,泡着吃吧。至于是配咸菜啊,还是单独炒菜,随意。周知行运了几次气,才开始动筷。

刑明将白板上的纸取下来,换成一张干净的,刷刷刷歇下六个死者的名字,开口道:“死者冯大发,男,今年54岁,任第五棉纺厂副厂长。。。。。。”

将六名死者的基本情况介绍完,刑明又开始介绍这些人的社会关系,先是关系较近的亲属:“甄怜的母亲是甄兰,招赘的丈夫,因此甄家的两个孩子都随母性。哥哥甄涛,今年32岁,京郊平顺大队人,农民,目前在动批做衣服批发。据冯家的邻居说,曾多次去冯家借钱,还曾经吵嘴,并且在死者死亡前後见过面,是本案的重要嫌疑人之一。”

说着,将甄涛的照片贴在白板上,又介绍道:“当然,我最怀疑的嫌疑人是他,甄怜的丈夫冯革命!”

刑明倾身向前,在办公桌前的照片里找到冯革命的照片,贴在甄怜的名字旁边:“冯革命的父母丶妻子丶儿子和女儿丶还有弟弟,都死了,而冯革命却下落不明。据邻居说当晚见到冯革命从家里出来,心情十分不错,说是要出去耍。据调查,这人经常前往舞厅丶音像厅等地,王峰丶李山丶周知行,今晚带队去京城的这些地方,尽快将此人找出来!”

“是。”

周知行擦擦嘴,将甄涛可能坐车去昌城的事儿说了。邢明当机立断,去跟秦国秦局长借车了。甄涛也是重要的嫌疑人,得连夜去趟昌城,尽快将人控制起来。

一行人又要连夜行动,姜楠从法医组出来,见大家小跑着出去,也没等周知行,先回家了。这麽大的案子,公安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越快找到凶手,衆人身上的压力才越小。

回到家,已经晚上九点了。三个孩子都睡了,姜满城丶陈金花和文大妈坐在凉亭里,摇着蒲扇纳凉呢,见姜楠终于回来了,纷纷起身。

陈金花忙问:“吃晚饭没?要不要吃点儿东西?”

姜楠忙喊住要往厨房走的文大妈,轻声道:“别忙了,我在公安局吃过了。爸妈,文大娘,你们休息吧,周知行今晚不一定回来。”

“真有大案子?”姜满城吃惊不小,“我和你妈回来就听说了,说是灭门案,真的假的?”

姜楠点点头:“真的,家里人除了大儿子不见踪影,其他人都死了。这几天大家都忙着这个案子呢,估计回来的都晚,你们晚上该睡就睡,不用等我们。”

是啊,实在是太忙了。虽然才八十年代初,但京城的娱乐场所也如雨後春笋一般,唰唰唰全冒了出来,恐怕不下百家,找起来哪儿那麽容易。当晚就没找到冯革命,还是三天後,在西郊农村的山|沟|沟里,才将人堵到。

据说是村里的二流子开的舞厅,兼具提供不正规服务的功能,因此位置十分隐蔽,一般人都找不到地方。还是甄母提了一嘴,说是有一次来这里走亲戚,仿佛是看到过女婿,但看的不分明,当时也没当回事儿。这不是最近几天警察们问得多,她日夜回忆女儿女婿的事儿,才想起这茬儿。刑明审问了当地的村民,斗智斗勇了一番,才知道此处还藏着这麽个地方。

冯革命也惊讶极了,没想到警察连这里都能找到。他不屑地笑,冷眼看着警察给他上手铐,全程一言不发。被带到审讯室了,还是半点儿不配合,来个沉默是金。

心理素质这麽稳定的,就得先晾着了,先审问甄涛再说。是的,甄涛也被找到了,当夜刑明带着人,连夜开车去昌城,在那里好一番找,最终在东郊的一处招待所按住了人。再带回东城公安局时,已经是第二日傍晚了。

此时甄涛已经在审讯室呆了两天,情绪崩溃,问什麽都会乖乖回答的,正是审问的好时候。

刑明带着周知行,推开了甄涛所在的审讯室的门,步伐沉稳,不慌不忙。

看在甄涛眼里,那每一步,仿佛都宣判着他有罪。这俩黑警察,这是一定要逼他认罪啊!

甄涛越想越崩溃,他大喊,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人不是我杀的,真的。我承认,那天晚上我去过冯家,可我过去是想偷钱的啊。我该死,我不该有坏心,但我真没胆子杀人!我去的时候他们已经死了,到处都是血,我吓坏了,喊都喊不出来,直接跑了。真的,我没杀人。。。。。。”

刑明端起旁边的保温杯不慌不忙地喝着,直到甄涛的声音都嘶哑了,这才说:“哦,既然人不是你杀的,你逃到昌城做什麽?”

甄涛冤枉得很:“我不跑行嘛!死了六个人呢,六个啊,我还去过现场,在现场留下了血脚印,你们这些做警察的也不是吃素的,肯定能查到我的啊。到时候要是屈打成招可怎麽着啊,我还不想死呢,真的。我没杀人,我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杀人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