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落语解惑
“此事日後再说。玉阶兄,眼下我有一事好奇,你为何会被困在杨府,又是怎麽从杨府逃出来的?”邓惜无端感到一阵後悔,若当时他与顾栀在听到周堂被困于杨府柴房的响动时能在敏锐强硬些,执意要将门打开看看内情,是不是这之後一切都不会发生。
周堂叹了口气,这或许曾经被他一厢情愿地认为是“家事”,但显然杨希岳并不打算当他作“家人”。只是眼下,他那自他出生就未曾见过几面的父亲已然身死,这麽多年积累下的仇怨也随之消散,难寻来处。
或许邓惜只问了两个简单的问题,但在周堂看来,要讲清此番来龙去脉,势必是一个冗长的故事。
斟酌片刻,他最终决定暂时将漫长的前情压下不表,只回答邓惜的疑惑,“吾只身一人从苏城入京,原想找杨氏问明昔日造成吾与家母差点葬身火海一事之真相,谁料杨氏一见到吾就明白吾的身份,随即就命人将吾困在杨府。”
“他虽困吾于府,但并未过多看管,似是觉得吾亦可自生自灭,对他造成不了威胁。平日尚且如此,更何况那日寿宴,他更是无暇顾及。吾这才得以在有人经过时发出些响动,以期有人注意到那处偏房。”
“你确实弄出了声响,我与庭朗也的确注意到了,可正当我们欲推门一看究竟,却不想被杨府管事打断。恰巧彼时院墙上有只猫儿,那管事便借口是猫儿闹出的动静将我们打发了,这才未能救你出来。”邓惜回忆起那日的场景,如今看来确实破绽太多,但当下他们既在杨希岳的地盘,府中管事又将漂亮话说得冠冕堂皇,他们只是心中疑惑却未有实证,实在不好强硬地坚持,遂才作罢。
“无妨。那时吾只不过是想试试,没怎麽抱着成功的念头。只不过……”周堂写下那三个字,笔尖一顿,在邓惜和不忘略带疑惑的眼神中,缓缓写道,“直到後来,门外似有阿言的声音传来,吾虽知那应是幻觉,但当时当刻确也生出这般想法——一定要逃出去。”
写毕,周堂似乎是认为饶言会出现在杨希岳寿宴上一事过于荒唐,竟自嘲般地扯了扯嘴角,摇着头,像是嘲笑着自己的想法是多麽可笑。
只是下一刻,邓惜就出声道,“玉阶兄,那并非你的幻想,我们的确与饶班主在那间房门外停留了片刻……”
周堂猛地擡头与他对视。片刻後,他眼中燃起不久的光再一次熄灭,周堂再次垂下头,无力地挫败着,“若是那时就能见到……”
提笔未尽之言,不过是诸如就不会造成今日这般局面此类。
邓惜在对方将这些後悔写就前出声打断,“既已如此,後悔无用。之後你又是如何逃出来的?”
周堂的笔尖落在纸上许久,那一小团墨渍洇开,他不得不在旁边的位置重新落笔,“那日夜里,有人将落在外头的门锁打开了。”
“你是说……”邓惜不确定似地问,“杨希岳寿辰当晚,有人替你打开了锁,助你逃走?”
周堂点点头,“吾听见响动,待要去看,却见那门一推即开。当下便不作他想,只觉是老天助我,遂趁此赶紧离开杨府,这才有了其後与不忘在街上相遇一事。”
“简直如同今夜一般……”邓惜喃喃着。
周堂显然是听见了他的自语,提笔认同道,“确是像的,彼时吾一心想离开杨府,未作多想。不过今日想来,所有一切未免太巧了些。”
“杨希岳既想困你在府中,那断不能是他或手下管事为你开的门。”邓惜回想起那日听到响动时,除了他和顾栀丶後来的饶言之外,还有谁曾在那时那刻与他们一起停留在杨府那一处偏僻的柴房前。
想了片刻,邓惜依然痛苦地没有什麽头绪。那日杨府往来衆多,兴许周堂并非只闹出了那两次动静,若还有旁人路过那处,或许也被声响吸引也未可知。
“此事留待後议,总能查出个子丑寅卯来。”邓惜有些疲惫地伸手摁了摁眉心,力有不支地坐回桌边。回到定国公府之前,他身上的毒才将将发作过一次,眼下紧绷的意志稍稍放松下来,体内那阵巨大的疲惫感瞬间排山倒海反噬而来。他用力晃了晃脑袋,想将这股疲惫暂时压制,却只觉眼前愈发模糊,身体也逐渐提不起力气。
周堂发现了他的不对劲。他搁下笔,三两步上前扶住邓惜的肩膀,又低头去看他的脸色。
“无妨……”迎上对方关切的神色,邓惜摆手,还想撑着精神请周堂将事情说个明白。但很快,反应过来的不忘也走过来,蹲下身,满眼忧心,“定国公,您身上还带着病气,还是先歇着吧,公子眼下状况未明,您可不能垮了身子!”
周堂点点头,认同了不忘的话。他也顾不上所谓身份尊卑,固执地扣着邓惜的肩,显然是不愿让他强撑着身子再重新站起来。
邓惜确也感到疲惫了。
一桩由饶言刺杀而引发的连环事件,眼下看来就如一团愈来愈大的线团,非但找不到最开始的那根线头,反而是随着邓惜逐渐深入,这谜团愈发大了起来,他一时之间只觉头疼难忍,说不清是因为馀毒未清,还是状况纷乱。
想到顾栀,他又是心中一痛。距离自己上一次听到他的确切消息又是过了两日。那日霍引仓惶离开傅府时的确同他说过自己能暂时保证顾栀安全,可非但那时自己交给他的东西未收到“回音”,霍引此人也好像突然销声匿迹一般,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作。邓惜被困在傅府的第二日正逢这月十五,可似乎也没听到傅识早起进宫参加朝会的动静……
说起来,他最後听闻天子近况,还是宫中传出楚泽昭龙体抱恙,已是许久未视朝政的消息。可按理说当朝首辅遇刺合该是天字第一号要案,可宫内似乎还未传出任何风吹草动,实在诡异。
燕都城面上安静,内里却波云诡谲,暗潮涌动,这般看似平静无波的湖面,才是最让人捉摸不透,心底生寒的。
夜已深,不忘虽站在一旁守着邓惜,但眼下也难捱困意,打起哈欠来。
“今日便先如此吧。”邓惜发了话,他扬声将门外候着的岳伯喊了进来,请他为周堂备好在定国公府歇脚的一应物什。
老管家很快走了进来,说一切早已备好,就连洗澡的热水都已命人准备妥当,只待他们夜谈结束。
“哥儿,夜深露重。眼下你身体微恙,便也早些歇着吧。”岳伯放心不下邓惜,几步走上前来看他的面色,见着邓惜面泛苍白,又心疼了起来。
“这便歇着了。”邓惜叹了一口气,又回过身来对周堂道,“玉阶兄,眼下你便现在我这儿住着,待明日我再探探情况。”
周堂点点头,看着邓惜,有些欲言又止。
福至心灵般,邓惜好像明白了他来不及写下的丶问不出的话,“玉阶兄可是在关心饶班主的情况?”
周堂沉沉地点了点头。
邓惜原本想将话说得委婉些,但斟酌了片刻,他还是觉得不如早些将事情告知周堂为好,“饶班主在衆目睽睽之下杀了杨希岳已是事实,刺杀当朝首辅,死罪是逃不过的。”
他一边说,一边盯着周堂的眼睛。那张被火烧伤的狰狞的脸上,只有右眼和周围一块皮肤尚算完好。那眼里原还能有些微星火,在听闻邓惜这般斩钉截铁後,瞬间犹如冬日里最凛冽的寒风吹过,将那微弱的火光尽数吹熄在寒冬的无尽夜里。
可是这就是真相,极残忍,却也无可奈何。
周堂似是再也控制不住,呜咽着哭起来。从刚才开始,他的左手就一直握拳垂在身侧,似是握着什麽东西,如今他擡起左手放在胸前,邓惜这才勉强看清,他似乎握着一块似是玉佩一般的物件。
他猜想,这或许是饶言交予他的信物。见玉如见人,可美玉尚在手中,心悦之人却身陷囹圄,生死难测。
若说先前他二人阴差阳错分别後是隔着遥遥山水,此番以後,也许就是无可奈何的生死茫茫。
邓惜无法违心地安慰周堂,只好沉默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请岳伯将人带了下去。
待正厅只馀他和不忘时,小书童似是又想到自家公子眼下所处的困境,话语中又染了几分慌乱,“定国公,那我家公子……”
“你放心。”邓惜安抚道,“我一定会将庭朗好好地接回来。”
这一夜自然难以入眠。
邓惜身体累极,但精神却依然紧绷着。自家熟悉的卧房里已经许久不曾是他一个人孤枕难眠了。
枕边空了一半,也没有那人靠在自己胸前好梦正酣,邓惜在不由地攥紧被褥,喃喃了几声“庭朗”,最终在天空鱼肚翻白之际昏昏沉沉,陷入混沌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