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线传回大军胜利的喜讯,毕善终于咽下了最後一口气,死前之境况与其父颇为相似。
同年,毕胜登记称帝,定国号为“周”,年号开圣,定都长安,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记入史书的女皇帝,後世称为周高祖。
毕胜即位後,开始着人修纂国史,需往前追溯毕氏的宗族来源,可到了这一步时她却犯了难。
不说往前几代,但说毕胜自己的出身就存在诸多问题,她非毕善和开平公主的亲生女儿,生母毕灵早逝,父不详。
这……
还是含砂一催定音,“毕善算什麽养父?你是我一手带大的,我不图名位,只有几点要求。”
毕胜:“舅母请说。”
含砂:“你生母需得尊号,至于你父亲……他本也没给你留下什麽,不过是你姨母毕仁的手下败将而已。
不如把毕仁放在首位,毕家军最早的班底是她组建起来的,幽州牧是她,松亭侯是她,追封的大司马亦是她。
毕善不过是捡了个漏,也是当时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
你既为女子称帝,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便不需在乎以往那些旧例,新朝就得有新气象。
开疆拓土的主帅为女人,一统九州的皇帝也是女人,这样不失为对天下女子的一种激励。”
班文在旁听得直点头,“确实如此,不如就追封陛下的姨母毕仁为世祖吧!只有更多的女子站到历史的台前来,才能形成一股现实的号召力,激励她们迈出家门,不再困守于内宅终老一生。”史书已经定了由她来写,若是要把毕氏父子都纳进去她是万分不愿意的。
程闻音也附和:“毕氏连续两代开疆拓土的都为女子,那族谱也得改一改了。”
毕胜疑惑:“族谱还能怎麽改?追本溯源朕还是随的外祖姓氏。”
班文:“非也非也,陛下随的是您母亲的姓氏,是您姨母的姓氏,与您外祖父无关。”
程闻音:“毕氏旧族谱早已于战火中遗失,既然重修,就以陛下的姨母为首吧,毕竟,她才是您手中权柄的最初来源。”
毕胜沉思片刻,而後点头。
至此,重新修订的毕氏族谱中,松亭侯毕仁成为上林毕氏那一支的祖宗。
大周建国後百废待兴,毕家军原班底除几位镇守边疆的大将之外,其馀诸人随毕胜进京,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打天下不易,治天下更需良臣。
值得一提的是,大周建国时的朝廷中有不少女子入朝为官,凭借她们的智慧与能力继续辅佐新帝治理国家,这也为天下女子们争取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比如程闻音官拜幽州刺史,三郡在其治理下百姓富足,军队战力彪悍,更有北部马场每年为朝廷进献大批优良马种,这对于骑兵的发展大为有利。
班文先是任职着作郎,主要负责记载史事丶编写史书,同时还兼管国家典籍,後期更是积极参与到普及女子教育的行列中,《大周国史》既由她开笔,後调任中书令。
西门朔方为太史令,主要负责推算历法,掌管天文,他与班文任着作郎时的职责互相交叉但又各有分工。
户部尚书一职毕胜曾想让季乾担任,但他个人表示还是喜欢”挖土“,遂推辞了她的一番好意,没事儿就喜欢去找西门朔方切磋分金定xue之术。
周衍在毕家军时一直负责粮草调度,从未有失,被毕胜晋升为户部尚书,其左右手程宽和何二妮被任命为左右侍郎,他们三人在建国後成为了毕胜搂钱的耙子,装钱的袋子。
白清因其知人善用,不藏私心,被毕胜晋升为吏部尚书。
班雅调任长安京兆尹。
贾二调任兵部尚书一职。
老曹因为居功至伟,被毕胜封为周国公,世袭三代。
隋康调任左神武大将军,隋兴驻守兖州。
文四娘任右位将军。
孙盘任光禄卿。
班泰任将作大匠。
刘莲任青州观察史并兼任转运租庸盐铁史,在青州设立造船厂,为新朝的漕运工作做准备。
冯仑任冀州防御史,陈翠任冀州侍御史。
唐卯任并州防御史。
周高祖毕胜不仅开创了女性入朝为官的先河,更是建立男女平权的皇位继承制,并把其写进律法,为当世之先例。这一举措对当时的社会坏境産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
单是大周朝建国前一百一十八年,就出现过两位女性皇位继承者,与男性继承者人数相当。
毕家初代族谱上的女性犹如一座大山,狠狠压在毕家男人头上。
《大周国志》第一篇,世祖篇,上书:
世祖毕仁,起于微末,平匪寨,收三郡,先封松亭侯,官拜幽州牧,後攻并,伐青,围冀,并兖,统掌五州之地,立于群雄并起时,逝後追封大司马,以巾帼之姿大争于乱世,实乃当世真豪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