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十)修
◎形势分析丶提点丶分歧◎
出了宫就见到怀安在宫门外等着,见到她就兴奋的蹭过来,开始叭叭叭给毕仁讲今天的事,“母亲你不知道,我今天把那一堆尸首往京兆大门前那麽一放,嘿,您猜怎麽着?”
毕仁掀起眼皮看向她:“怎麽着?”还得自己给她做捧哏吗?
察觉到眼前之人语气不佳,怀安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那京兆尹连官帽都带歪了就急匆匆地奔了出来,一边走还一边说着‘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什麽‘京中治安一向良好绝不会有如此穷凶极恶之徒。’之类的,後来一听我说那些人都是刺杀公主的刺客,他那脸呦,都快憋成紫色了哈哈!”
毕仁:“我让你做的事安排下去了?”
怀安:“您就放心吧!消息已经放出去了,现场都是里三层外三层来瞧热闹的百姓,还有曹非和贾曲他们都在呢,人一多七嘴八舌的,都不用特意找人散播,现在外面就都知道了长平公主是因为要上朝议政才被有心人盯上想灭口的,大家都在猜幕後主使是谁呢。”
毕仁点头:“干的不错。”
怀安笑嘻嘻接受夸奖。
毕仁:“你刚才说的曹非和贾曲是?”
怀安:“母亲您忘啦,少时我们经常一起玩儿的,曹非祖上还追随过世祖和高祖打天下呢,开国後被封为周国公,可惜只世袭了三代。到了文宗时期他祖父那一代爵位就没了,还是他爹厉害,在沙场立了战功又给挣了回来,封了个侯。
至于贾家,就是高祖时期第一任兵部尚书那个贾家,现在他家在朝为官的人也不少,多在行伍一途。不过贾曲他在族中排行第七,现在也没入仕,没事儿就爱和曹非他们凑在一起玩儿。”
毕仁:“你怎麽不和他们一起玩儿了?”
“我?”怀安谈及此事还有些别扭:“当时我看上了王桓,他们那夥儿人都说他不好,整天在我耳边嘀嘀咕咕,烦的我直接不理他们了。”
毕仁斜眼看她:“现在你觉得他们说的对不对?”
怀安脸红:“嗐,咱不说这个了。母亲,您今日上朝情况如何?”得到想要的结果了麽。
毕仁双手抄在袖子里,慢悠悠往前走,“陛下打算点兵三十万,亲自领兵去征辽东,连带着盛王一起。”
“三十万?”怀安小声惊呼:“用得了这麽多人吗?那二舅舅不是妥妥去挣军功的嘛!”
毕仁冷笑:“连你都看出来了,可见咱们这位陛下对盛王的栽培之心呐。”
怀安:“太子舅舅呢,他怎麽办?”
毕仁:“一样闲不着,青州安抚灾民,征兵丶调粮的事都交给他了。”
怀安:“嗯……听着也不错,就是感觉没有二舅舅的差事打眼。”
“那母亲您呢?”听起来差不多的差事都让那俩人抢没了,还能剩下个啥?
毕仁:“下江南,回去准备一下,咱们三天之後就出发。”
……
晚饭後母女二人在书房中,班鹤青也随侍在侧。毕仁悠闲地坐着,轻轻用手指敲打着桌面,想着白天见到的那一夥人,还有自己和方令古的那番对话。
——
毕仁:“这还没到番邦来朝的时候吧?”
方令古:“公主殿下有所不知,陛下不是打算征伐辽东吗,考虑到有可能需借道……所以就……不过这也正常,我大周速来与他们交好,结以姻亲之盟也是古已有之。”
毕仁眼梢微动,看向方令古,“方公公觉得是给皇子或者父皇纳妃还是……”
方令古摆手:“欸,奴才岂敢揣测圣意,不过嘛……”
毕仁静静等着他继续说。
方令古:“我大周乃天朝上国,自是选出一宗室女下嫁才更……嗐,这都是奴才瞎猜的,当不得准。”
说的也是,盛王已有王妃,且盛王妃早已生下世子地位稳固,那番邦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把人送到他那去。
至于太子嘛……太子妃就是未来的皇後,一国之母岂能是由外族之女担任,就算昭德帝同意想必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
华夏自古以来极为重视血统,除非当权者他本身就是夷狄出身,否则即便是两国联姻也万万不会选一个外族女子作为储君後院的女主人,毕竟这关乎下一代的血统问题。
那剩下的选择不外乎就是番邦送一个公主进宫给昭德帝当妃子,或者是让宗室女外嫁……考虑到圣上“有求于人”,多半会是後者。
本朝就自己这麽一个公主,还是丧夫多年的“半老徐娘”,那麽……
怀安虽不姓毕,但也该早早避开京城这是非之地才是!
心中有了盘算,毕仁微微点头致意,“谢方公公。”
方令古再次摆手:“奴才瞎说的,当不得公主一声谢!”
毕仁叹气:“方公公看着本宫长大,素来知晓我的,若不是我年纪大了,否则若国家需要,但凡父皇能用得上,哪怕再嫁一次又何妨。欸,本来那怀安也勉勉强强算得上半个宗室女,若能为她外租分忧也是好事,谁料那王桓之死闹得沸沸扬扬,想必番邦来使也不愿替他们大王迎娶这样一位新寡的王妃。”
方令古半眯着眼呵呵一笑:“殿下说的是……”
回到府中的毕仁越回想越是觉得心中难安,她吩咐闻琴:“去挑一处合适的宅院出来,不用太打眼但要离皇宫近些便于出行,房契交给侍剑让她亲手送去方公公那,就说是本宫谢他一番好意。”
闻琴虽诧异,但也没多问就乖乖退下照办。
……
对面的怀安有些不安的站在那里,偷偷用馀光瞟向母亲,还有身边一同站着的班鹤青。
上首坐着的毕仁即使闭着眼也气势凌人,她开口问道:“白天让你们想的事情想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