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三十五)
◎溺婴丶出口钱?◎
在方惟远的带领下,一帮少年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虽有曲折,但是收效甚好。
鉴于对治下百姓负责任的态度,毕仁临走前还是从豫章和庐陵二地路过,转道才去往闽中郡。
一路上毕仁发现这帮少年们兴致都不高,一个个骑在马上都蔫头耷脑的,甚至平时比较活跃的曹非和裴金都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毕仁将曹丶裴丶贾三人叫过来,询问他们到底遇见了什麽事,何至于都挂起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实践课得上,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时刻关注。
三人中贾曲一脸严肃,板着脸不发一言。裴金倒是想要说什麽,但是张了几次口还是选择了低头看着地上的石子数蚂蚁。还是曹非憋不住,吭哧了半天才说出了一句:“他们杀人。”
毕仁纳闷:“谁杀人?”
这一路行来到哪个地方不得见点血,多少而已,又不是头一回见,干嘛作出这副悲悯之态?
曹非用脚踢着地上的石子,有些艰难地开口道:“是那些父母,他们会杀死自己刚出生的孩子。”
怀安插嘴:“又是女婴?”
裴金擡头:“不,男女都有。”
班鹤青也惊讶了:“是刚生下来就体弱养不活的”
“不是。”一直沉默的贾曲回答她的问题:“就是刚生下来会哭会闹的小婴孩。”
听到此话的毕仁变了脸色,吩咐闻琴:“去把方先生叫过来。”她倒是要看看这回又是怎麽个事。
等到方惟远打马到了近前,毕仁也没让他下马,直接隔着车窗询问他事情的原委。
方惟远一点也没觉得诧异,稍一想就知道是那几个半大孩子跟公主殿下说的,他理了理思绪,开始讲诉他们一行人发现这种情况的来龙去脉,“是在豫章当地一个农户家发现的,那户人家妇人生産也没叫接生婆,自己在家就处理了,本来母子平安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邻居家听到婴孩啼哭本想过去帮帮忙,谁料一进屋就看见那家的男人正拎着刚出生的婴孩大头朝下往尿桶里面摁。”
毕仁听得眉头直皱,问:“是那孩子出身有问题?”否则当父亲的何以如此狠心。
你不想要,就和前面在青州遇见的那对夫妇一般,把孩子送往育婴堂就是了,何故痛下杀手?
方惟远明白毕仁说的意思,他摇了摇头:“孩子出身没问题,这点那家男人已经承认了,使他的种。”
怀安监:“那是因为什麽?孩子母亲呢,是生完出了什麽事麽?就没拦着?”
“唉——”方惟远捋着胡须长叹:“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养不起罢了!”
怀安怒了:“养不起就送人呗!何故糟蹋亲生儿子的性命!”
简直愚昧。
方惟远还是摇头叹息,给怀安和班鹤青急得恨不得直跺脚,还是裴金能体会两个小姑娘急迫的心情,给她们继续解释来龙去脉,“那对夫妇是建安郡过来的,刚到豫章郡不久,不了解当地的习俗,以为这边和他们老家那边一样,是需要缴纳出口钱的。”
出口钱?生个孩子怎麽还跟海外贸易扯上了关系?这回轮到毕仁不理解了。
怀安也是一脸懵,“这又是一个什麽税?”没听说过呀。
班鹤青倒是对此有几分了解,她解释道:“这是前朝时针对人口征收的一个税种,嗯……说白了就是民间産子养到三岁要交这个出口钱,不过此项税种在本朝高祖时期就废除了。”
怀安:“生孩子要交税?这是什麽道理?”
生孩子要交税,不生不育也可能要交税。
至于这个税怎麽收,何时收,完全在于国家对人口增长需求而定。
比如,一个国家经过连年征战人口骤减,造成大量的田地闲置无人耕种,窑役征兵的缺口填补不上,那麽上层统治者就需要百姓积极婚育,多生孩子。
在这个耕种以人为主,打仗也需要拿人填的古代社会,人口才是第一生産力。
有了大量的人口,整个社会才会运转起来,士农工商虽然阶级分层明显,但是少了哪一层王朝的运转都会出现问题,尤其是下三层。
所以,前朝有过针对到达一定年龄不婚男女的处罚,不单单是个人,还会罪及家人。
同理,後世也曾出现过针对超生丶多生的处罚。
“国家调控”这四个字可以说是贯穿了华夏前後几千年,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统治者需求使然。
班鹤青知道怀安身为郡主以前应该不晓得这种事,所以就更加耐心的给她解释:“前朝有段时间征伐战争较多,致使国库空虚,当时的朝廷只好重赋于民,想出的增税法子也多不胜数,这出口钱就是其中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