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功夫,散客定了15份酥肉,加上做完送出去的试吃,定了有20份,足足35份大单就来了!
莫玲珑告诉她们俩这个菜的净利後,她们看着账本上的数,就跟看到雪花银耀眼的银光一样,动人极了。
“收工吃饭!”莫玲珑看了眼陶锅里剩下的菜,直接把饭菜端到铺子里吃。
这样还可以守着摊头,边吃边照顾生意。
“姑娘今天又做了什麽好吃的?”
莫玲珑把罩子一掀,露出开口的包子:“上回说的叉烧包,我看铺子里调料齐全,做完教霍娇做了馅儿,尝尝吧!”
另烫了青菜,做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红烧肉,和高高的米饭。
这时,里面的匠人师傅也纷纷赞叹起来:“莫娘子这包子做得忒香了,从来没吃过!”
“还有这红烧肉,比咱上次在香满楼吃的都强啊,香!”
今天来的师傅实在太多坐不下,只能分开吃。
莫玲珑都怀疑,那带头的匠人师傅,将整个匠作铺子的匠人都喊来了,今日楼上已开始粉刷墙壁,涂装门窗。
“大家辛苦,多吃点,包子还有的,管够!”
里面传出一道不太好意思的声音:“东家,我能买点儿回去吗?我有点儿不好意思吃,这一口一个的……”
“没事,您喜欢就多吃点。”
这时又来客人,林巧吃完起身招呼。
那客人也看中了酥肉,一口气定了三份。
林巧在账本记下客人地址,给完契牌後,忽然惊呼:“姑娘,咱们店的契牌只有一个了!”
现在用的契牌是杂货铺里卖的普通竹片,莫玲珑在上面盖了个印而已。
“我马上出去买……”
还未说完,刚才那道声音又起:“东家,什麽契牌?我瞧瞧。”
一个中年男人从後面过来,接过这普通的薄薄竹片翻看片刻,“就这?您等着,我上去给您现做!”
有匠人说:“东家您就别出去买了,买的功夫还不如姜师傅给您做来得快呢!他可是咱四方街上的头牌木匠!”
另一个匠人:“就是,他一口气儿吃了十个包子,该让他给您做!”
不一会儿,打磨光滑,镂刻了“玲珑”两字的一把薄薄的木片伸到莫玲珑跟前,姜师傅憨憨一笑:“叫莫记的铺子有好几家,我看东家在契书上留的名儿叫这个,就给您做了这式样的,行不行?不行我再改。”
“太好了,能帮我在上面刻上数字吗?”
莫玲珑在上京见过不少铺子的契牌,手里这一把,几乎可以赶上公主府的红木牌子。
“小事儿一桩,那我再做一把,回头等有空了您拿点儿桐油油上,更好看!”
“谢谢您!”
姜师傅搔搔脑袋:“谢就不必了,您把那焖肉的牌子也给我一个,我定两份。”
“林巧,拿试吃碟子过来,给姜师傅先尝尝。”她解释道,“我听您口音不是本地,这焖肉有些甜口,不一定合口味。”
姜师傅摆手:“不用尝了,我看这色面,闻这味道就好!再说您做的这叉烧包,我吃着就挺美。”
“东家不用替老姜操心,他是金安女婿,家里一直吃的是甜口。”
“那好,林巧记上。”莫玲珑便也笑笑不再推辞。
“好咧!”
一顿午饭高高兴兴吃完,匠人们主动帮忙收拾,连午休都没休,就风风火火开始干下午的活。
莫玲珑则留下霍娇看店,带上林巧去城郊的梅鹤书院。
到了约定的时间来送卤味,顺便推销一下新品焖肉。
擡眼看向远处苍翠的山顶,令人心旷神怡,莫玲珑看着乖巧行路的马儿,忽然说:“林巧,看来我们以後也要养一架马车,才好把生意做大!”
林巧原本心里还在担心,万一书院的人认出自家姑娘,言语之间不客气该怎麽反驳回去,听她这般豪迈发言,噗嗤一笑,心里那点担忧好像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行至山门前,莫玲珑报了袁佩佳名字後,有小童将她们领进去。
门房处烧着炭很暖和,莫玲珑打开层层棉布,露出那只装着焖肉的陶锅,一摸还是温温的。
不一会儿,门外响起脚步声,隔着厚厚的布帘,那人忽地停步,咦了一声:“这是什麽香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