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凤阙早步日命理解释 > 帐外的流言与帐内的灯火(第1页)

帐外的流言与帐内的灯火(第1页)

帐外的流言与帐内的灯火

望月关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二皇子正在宫中设宴。他摔碎了三只玉杯,指着跪在地上的信使骂了半个时辰,最後撂下话:“一个娘们儿带的兵,能有什麽气候?传令下去,就说凌酌月是妖女祸国,谁能斩她首级,赏黄金千两。”

流言像长了翅膀,三日内就飞到了太行军营。

“听说了吗?京城里都在传,咱们这位‘公子’是女的,还是先帝的七公主。”

“怪不得细皮嫩肉的,原来是金枝玉叶,哪懂什麽行军打仗?”

“我看啊,就是靠镇国公撑腰,不然哪能拿下望月关?”

这些话像针尖,扎在士兵们的窃窃私语里。有天凌酌月去夥房查看粮草,正听见两个老兵在竈台边嘀咕:“女人家抛头露面也就罢了,还敢领兵?这要是败了,咱们的命不就白搭了?”

青禾气得脸都红了,撸起袖子就要理论,被凌酌月拉住。

她走到竈台前,看着那两个老兵,手里还提着刚从库房清点的粮册。“大叔觉得,打仗靠的是男人的胳膊,还是锅里的粮草?”

老兵们愣了愣,没敢接话。

“上个月大雪封山,是夥房的婶子们连夜烙了二十锅饼,让士兵们揣在怀里当干粮。”凌酌月翻着粮册,声音平静,“前几日攻城,是伤兵营的姑娘们守着药炉熬了两夜,救回了三十多个弟兄。”她擡眼,目光扫过帐内的士兵,“你们觉得,她们算不算抛头露面?算不算祸国?”

帐内静得能听见柴火噼啪声。

“我凌酌月是女子,这点不假。”她把粮册放在案上,声音陡然提高,“可我手里的针能缝棉垫,也能认粮草账;我熬的姜汤能暖身子,也能清点伤兵名册。二皇子说我是妖女,不过是怕我一个女子,能比他这个‘真龙天子’更懂民心——懂你们冻着时要棉袄,饿着时要热汤,流血时要有人包扎!”

有个年轻士兵忽然站起来,大声道:“公主说得对!末将跟着公主,不是因为她是男是女,是因为她夜里给我们缝棉垫,白天给我们分药囊!”

“对!秦将军断了胳膊,是公主亲自包扎的!”

“咱们的粮草账,也是公主一笔一笔记的,从没错过半粒米!”

议论声渐渐变了调,从质疑变成了拥护。那两个老兵红着脸,上前一步:“公主,是俺们糊涂,您别往心里去。”

凌酌月笑了笑,拿起案上的面团:“不碍事。来,帮我把这面团揉了,晚上给弟兄们做芝麻饼。”

傍晚的军营里飘起芝麻香时,秦风拄着拐杖走进来。他左臂的绷带换了新的,脸色也红润些了。“公主刚才那番话,末将在帐外都听见了。”他挠了挠头,“以前总觉得,女人就该在家绣花,现在才知道……”

“知道什麽?”沈微婉把刚出炉的芝麻饼递给他。

“知道绣针能比长枪更有力量。”秦风咬了口饼,芝麻的香混着面的甜在嘴里散开,“就像这饼,看着软和,却能顶饱,比烈酒还暖身子。”

帐外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凌酌月看着士兵们排着队领芝麻饼,有人拿到饼先给伤兵,有人掰一半塞给夥房的婶子。她忽然想起母妃说过的话:“这世间的力量分两种,一种是长□□向敌人,一种是针线缝补人心。後者看着软,却能把散了的队伍拢起来,把冷了的心焐热了。”

那时她不懂,如今看着眼前的场景,忽然就懂了。

夜里,镇国公来找她议事,见她还在灯下整理伤兵名册,忍不住道:“公主今日那番话,比老夫在军前训话还有用。”

“国公爷过奖了。”凌酌月把名册叠好,“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不管是男是女,能扛事的就是好样的。”

镇国公看着她,忽然叹了口气:“老夫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公主皇子不少,却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不恋荣华,不贪权势,心里装着的,竟是这些最寻常的兵卒。”

“因为他们才是这江山的根。”凌酌月望着窗外的星空,“根扎得深,再大的风雨也吹不倒。就像这太行山上的松树,看着不起眼,却能在石缝里扎根,雪压不垮,风刮不倒。”

镇国公没再说话,只是起身时,脚步比来时更沉了些。他忽然觉得,自己拥立的或许不只是一位公主,是一种新的可能——一种让女子也能站在阳光下,不必藏起锋芒的可能。

帐内的灯火亮到深夜,凌酌月把明日要分的药囊摆整齐,又在每个药囊里塞了块芝麻饼碎屑。她知道,前路的硬仗还多,二皇子的流言还会像刀子一样飞过来。

但她不怕了。

因为她手里有绣针,有药囊,有芝麻饼,有一群愿意跟着她的人。这些看似柔软的东西,攒在一起,就能变成最坚实的铠甲。

就像明日的太阳,总会驱散今夜的寒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