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嘛用这麽崇拜的眼神看我?”无名突然抛来这麽一句。
袁晴最讨厌自大的人。“崇拜?你想多了。”
就在这时,袁晴的手机里进来一条微信好友申请提示,她打开一看,加她好友的人是侯逸天。正要点击“拒接”,她又犹豫了一下,此时她已经到家。袁晴开门进屋,放下包,然後做到沙发上点了“通过”。无名见状,傻眼道:“你加他好友干什麽?”
袁晴没有回答,通过好友後她主动开啓语音通话,对方很快接通。
“袁晴,没想到你会主动给我打电话。”手机那头的兴奋之情隔着千里之遥都能感受到。
“嗯,有点事想问你一下。”
“什麽事?你随便问。”
“你说你以前和孟一鸣是高中同桌,你对他应该比较了解吧?他是个什麽样的人?你知道他现在成了啃老族吗?他为什麽会变成这样?你知道吗?”
“哇……好多问题。要不我们见面聊吧?我请你吃宵夜,我们边吃边聊?”
无名听罢立刻说:“别答应他。”但袁晴脱口而出“好”。
于是半个小时後,袁晴和侯逸天在一家约定好的夜宵店碰头,点餐後进入正题。
从侯逸天的叙述中,袁晴逐渐拼凑出了孟一鸣的过往。孟一鸣读书那会就比较内向,不喜与人打交道,但成绩还可以,当时的孟一鸣喜欢看漫画,尤其是那种热血番,两个人因为漫画和同桌关系,所以还挺合得来。後来孟一鸣考上了一所外地的一本大学,两人因为大学不同而分开,但通过手机,两人还时有联系。大学假期回锡安,侯逸天约孟一鸣出来吃饭,对方也愿意,还未像现在这样足不出户。
然而,这一切在孟一鸣大四那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孟一鸣迷上了网络游戏,为了充值游戏,他不惜借了校园贷。结果利滚利,债务迅速膨胀到了二十万。最终,校园贷的催债人追到了他家,事情败露後,孟一鸣的父亲愤怒地打了他一顿,但最终还是帮他还清了债务。
这次校园贷事件对孟一鸣的打击极大,他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较为内向变成极度内向,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再与人交往。大学毕业後,他曾尝试去一家公司工作,但仅仅试用了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恰巧那时,他的父亲中风,家里无人管束,孟一鸣便开始了宅在家中的生活,谁叫他出门他都拒绝,在家不是打网络游戏就是看网络漫画,一宅就是好几年,直到现在。
“但他其实心思很单纯,单纯到毫无防人之心。”侯逸天总结道,“可能因为没有接触社会的缘故,别看他现在二十六岁,其实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大学生。”
“他跟他妈妈的关系怎麽样?你知道吗?”袁晴又问。
“说句不太好的话,我觉得他是个……”侯逸天一手挡脸,仿佛旁边有人偷听似的,“妈宝男。”
袁晴挑了挑眉,追问道:“妈宝男?怎麽说?”
侯逸天列举了高中时期的三件事:
由于孟一鸣就读的是住宿制高中,每周末才能回家一趟。但孟一鸣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傍晚放学都要给妈妈打电话,汇报一天的学习情况和早午饭吃了什麽,晚饭又准备吃什麽。如果有一天没打,他就会坐立不安,甚至晚饭都吃不下。
有一次,孟一鸣和同学因为打篮球发生了争执,对方说了几句难听的话。孟一鸣没有当场反驳,而是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妈妈诉苦。第二天,他妈妈竟然跑到学校找老师投诉,要求对方道歉。这件事让孟一鸣在班里成了笑柄,但他似乎并不在意,反而觉得妈妈帮他解决了问题。
高中分文理科时,孟一鸣原本想选文科,因为他喜欢历史和文学。但他妈妈坚持让他选理科,说理科将来好找工作。孟一鸣虽然不情愿,但最後还是听了妈妈的话。甚至填报高考志愿时,也是他妈妈一手包办,他连自己的志愿表都没仔细看过。
侯逸天说完,无奈地摇了摇头:“你看,这些事都说明他特别依赖他妈妈,什麽事都要听妈妈的安排,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妈妈,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我觉得,他妈妈对他的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影响了他的性格发展。”
不是可能,是完全。袁晴在心里暗自嘀咕。
这时无名评论道:“这个倪佳樱果然是个厉害的妈妈。孟一鸣这种才是真正的妈宝男,但所有妈宝男的形成,儿子有责任,母亲也有责任。这是相互的,一个过度依赖,一个过度照顾。”
“我再打听一个事。”袁晴接着问,“你在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你知道有没有什麽办法可以在不留下自己的信息的情况下去医院做检查,比如通过一些关系走後门……”
侯逸天立刻摇头:“不行的,我们是正规三甲医院,没有医生敢这麽做。但有一种情况或许可以办到你说的情况。”
袁晴眼前一亮:“什麽办法?”
“很简单,还很常见,屡禁不止,就是冒用他人的医保卡。”
闻言,袁晴脑海中冒出一张熟悉的面孔,而这张面孔和无名此刻想到的那张脸一模一样。一人一魂,在红线的连接下,仿佛心有灵犀对视一眼,然後不约而同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