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君王如朝日 长佩 > 第八十三章 太庙(第3页)

第八十三章 太庙(第3页)

“大人的意思是……陛下在长天河捡的暗卫的身份不一般?与赵将军是……?”

“是也。我观纸上记录,赵坼语气颇亲近,且称‘傅润’——你想想,若是傅润的眼线,赵坼难道是在找死不成?再者,赵坼似乎有意令此子去西北大营历练……同为人父,我大抵猜到了。”

李季臣的师爷听得佩服,搓搓手,讨好道:“大人宽心。小人们必竭心尽力救公子出来。”

李季臣的目光变得高深莫测,“救,问题是怎样救?救出来容易,轩昂这一支的仕途多半是毁了。江修夔去年劝我多为家里儿孙考虑,也算是一语成谶。忠言逆耳,可惜我不曾听。”

*

六月二十四,将军斐之调中营十万兵马攻莫住城,遇暴雨,炮车难行,粮草溃烂,反将受困。

前有李相之子无故行刺案,後有鞑靼劫掠商镇丶狗国犯边等急情,济天殿针落可闻。

傅润想着万鼎昨夜递进宫的密报,大将军铳丶烈火炸药都尚有缺陷,要麽不能量産要麽难以密封保存,工部的火场正是研制的关键期,提前暴露了恐遭李党摧折;那麽运太宗的武械库的火铳去西北……盛夏水枯,陆运耗费甚多,且兵部负责监送辎重的人员还未调整完毕——

“将军有何看法?”

赵坼持玉牌出列,“莫住有二十五万人口,是西北重镇,畏兀儿丶也里可温丶波斯丶突厥等族的百姓赖陛下恩旨彼此通婚混居,鞑靼杀了守城的十将领占下此地,十将领中有六人是各族推选的素丹丶都督,城内百姓必然要反,鞑靼的汗王贪财重宝丶不能安抚民心,此为内利。

“裴多在高丽屯田,陛下何不命他发兵北上,羌人受袭,必然向西迁徙,攻犯鞑靼的霍洛。”

言下之意是区区一个莫住城,解决粮草,赵斐之便能攻下来,但今年中原和江南的粮食减産了十分之二,鞑靼不会因为一次败仗就放弃翻越长城:他们的男人和马,都饿得没饭吃呢。

赵坼的办法是“围魏救赵”。

用擅长偷袭的羌人打击鞑靼最重要的营帐,逼迫内部四分五裂的鞑靼乱了阵脚丶退守荒漠。

现拨银钞去高丽也无甚麽用,最便捷的法子定然是“就地取材”,征敛高丽人丶物。

傅润连连叹气,问陶先怎麽看。

去年出兵征高丽,不是为了薅一把就撤——蕞尔小国,尚不如江南一个小县城富庶呢。

他的根本目的是完成太祖太宗的夙愿,将高丽国彻底变为汉人设置在东北边疆的一个行省。

借高丽形成对外屏障,一旦有外敌入侵,可以将高丽作为缓冲带,确保其他行省安全。

按赵坼之计,真可谓竭泽而渔,没有二丶三十年,高丽的民生缓不过来。

陶先一听要动驻扎在高丽行省的大营,就知道中枢大概是留不住今年秋收上来的赋税了。

他不是李相,实在没底气强行阻拦年轻好战的帝王,大气不敢出,“臣以为……陛下圣明。”

傅润拍案,“也好。且忍一时,五年内孤必杀灭鞑靼。”

教化高丽人的重任或许要留给他的儿子……

翌日,帝祭祀太庙,五品以上官员俱从行,谒者丶赞者等礼官依次而站。

面对挂在大殿正中央的太祖皇帝御容,以及两侧的太宗丶仁宗御容,傅润的心情颇为沉重。

列祖列宗在上,子孙不肖,不知廉耻,罔顾伦常,对一个男子动了情……暂时舍不得杀他。

但他……祖宗们也是知根知底丶曾经见过的。

他姓赵,名彗之,别字欃枪,乃赵起俞五世孙,赵纶四世孙……将军赵坼第六子。

我傅氏与赵氏几代君臣,共攻天下,同守山河。赵氏之忠,千古罕见。

若祖宗们同意的,小子在此立誓,终此一生,勤政不怠,佑我百姓,兼纳四海。

但求太祖皇帝应允。

檀香浓郁扑鼻,四面金铃作响。

傅润徐徐呼出一口气,接过盛在玉器里的祭牲血,正色道:“开始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