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差劲了,这句话回的太差劲了。
尹母:“世人常说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她哪里爱我——”顾贝曼情绪失控地站起身,沉重的木料凳子被她推开一截发出响声,“她爱过我吗?”
她同时绝望地想到,爱过的,至少在十二岁以前,花的精力丶花的钱,都是爱。
尹母并没有露出被冒犯的神情,“为什麽你只在提起你母亲的时候这麽激动?”
“难道我连恨的权利都没有?”
“我是说,你为什麽不恨你的父亲?”
老房子暖气不高,但不至于冻得顾贝曼手指尖跟外头气温一个样。
她听见尹母慢条斯理地说:“你不恨他,因为你不在意。没有爱,所以也没有恨。你如今这样恨,只是因为你曾经那样爱你的母亲。”
“所以呢?”顾贝曼被磨去的尖牙又漏了出来,“你说这些什麽意思?”
“我希望你能想明白一点,并不是母亲天然就要爱孩子的。所以放过——”
“放过她?”
尹母垂下眼,不知道是不是很隐晦地翻了个白眼,“放过你自己。接受母亲也许没有那麽爱你,你不是她期待的那个孩子。”
“别用爱折磨自己。”
顾贝曼往後退了一步,不小心踢到了自己刚推开的凳子,痛得她龇牙咧嘴了一下。
这句话有点太惊悚了,惊得她直接越过愤怒——反驳这个阶段,到冷静了。
“阿姨,您到底什麽意思?”顾贝曼不得不承认自己从前从没认真关注过尹宓的家庭。她是和尹宓当朋友,又不是要嫁到她家当媳妇,管什麽家境。
“你应该知道人有三次死亡的说法。我嘛,不才总结了一个人有两次成年。”尹母轻轻吹了一下茶沫,“一次是法律意义上的,一次是他们剪断精神上的脐带。”
一个人如果不能剪断同父母相连的精神上的脐带,即便能立业,也不可能成家。
家不是什麽结婚生小孩就完事了的廉价玩意儿。它是成年人协作构建平台,让自己,或让利益相关者站得更高的地方。
从前尹宓怎麽样,尹母不在乎。她生下孩子,赚了万贯家财,保证这个孩子没有长歪是对社会尽责,保证这个孩子未来无恙是对孩子尽责,就已经足够了。
但今年,应该叫去年了,关于尹宓退役这件事上已经能够看出,孩子现在翅膀硬了,要自己做主了。
而且显然,顾贝曼对她的影响比父母要大了。
那怎麽办呢,孩子选中了一个伴侣,当父母的还不是只有履行责任,站好最後一班岗,替她把关。
顾贝曼,熟悉的人都说她又傲又独。
在过来人尹母的眼睛里,她觉得那是抗拒亲密关系。
也是奇怪了,这丫头明明就该是谁也不让近身的性子,怎麽偏偏对尹宓不一样。
顾贝曼讨厌爱,恐惧爱,偏偏又从事着对爱最敏感的行业。她拧巴,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她在躲,躲所有会让她痛的人。
逃避得越久,她逐渐学会从根源上把自己和其他人隔绝。
就好像狼孩,与人隔绝成长,就不会生出复杂的社会关系。
如果没有尹宓,尹母任她逃一辈子,逃到天涯海角,反正事不关己。
问题是,顾贝曼小时候不知道抽什麽风偏偏认定了尹宓。然後尹宓这小傻子又偏偏喜欢上了顾贝曼。
唉,老母亲头痛不已。
但你妈就是你妈。
想要解开一团乱麻,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找到线头和第一个结,把它抽开。
【作者有话说】
*《安魂曲·震怒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