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御赐物当嫁妆镇住人心
宋家并无多少资産,和李家给的聘礼匹配不上。为了不让闺女在京城受到嘲笑,也为了给自家撑门面,宋青川夫妻俩决定将先帝御赏的八匹云锦和两件“平倭靖浪罐”瓷器当作嫁妆陪嫁过去。
这是合乎规制的,礼部会典有明文规定,钦赐织造瓷器,功勋之家得之可为聘嫁之资。
先帝也曾有旨意:抗倭所得器帛,可做武门妆奁。
现如今要把御赐之物当嫁妆让女儿带入京城了,夫妻俩也趁机看看,一饱眼福。
宋青川打开箱子,这是他们夫妻第一次看到御赐之物,这一箱子石青绫包裹着云锦,用朱砂染绳缠着,把其中一匹云锦河南,李旻看到珊瑚色云锦上织有“天”字和“赏”字,上面还有内府织染局标出的字样。
然後又拿起先帝御赐的两件‘平倭靖浪罐’看了看,上面有绘着铁锈红色三爪蟒口喷祥云火焰,倭船半边沉入海中的纹饰,瓶底也有皇家印记。
这些东西一直放在他父亲那里,从小到大都不让碰。
宋青川感慨:“我今日算是第一次见到御赐之物,从小家里就不让碰。”
张氏说:“现在都送到京城吧,明鸿嫁到皇亲国戚家里没点像样的嫁妆还不得让人笑话。”
宋青川把箱子锁了起来,说:“都送过去。”
张氏红着眼圈说:“以後她想回来一趟都不容易。”
“那也没办法,她要回不来,咱们就去京城看她。”
一切置办好後,宋青川准备带着嫁妆再次进京。
去备御千户所那里申办“路引”的时候,刘千户皱着眉问道:“宋青川,前些时候你不是刚去过京城吗?怎麽现在又要去,你这身份又没有重要公务要办。”
“这事儿吧,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公务,但必须去,否则就是抗旨。”
刘千户很疑惑:“抗旨?你惹上什麽事了?”
宋青川淡定地说:“进京完婚。”
“进京完婚?跟谁完婚?你不是去办‘袭职诰敕’吗?你到底是去干什麽了,你要敢不说实话可是要受罚的!”
刘千户觉得宋青川是在说大话唬人。
宋青川一本正经地说:“我闺女要嫁入进京城了。”
“嫁给谁啊?”
“太皇太後侄孙,北镇抚司的锦衣卫指挥佥事。”
刘千户一声讥笑:“切,你开玩笑的吧,你们家能攀上皇亲国戚?”
宋青川也不多言,把两部圣旨拿出来交给刘千户,刘千户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尔宋海原任胶州守御千户所百户,抗倭有功。今因疾而殁,寿逾六秩,追赠武略将军,锡之敕命。钦哉。故制。
刘千户打开第二本,上面写着,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
宋青川世袭百户,仍回原籍任职。务必勤慎奉公,督率军士,操练戍守。其长女宋明鸿秉性端淑,式隆姻好,恩准许配锦衣卫指挥佥事即太皇太後侄孙李颂之为妻。特赐妆奁银五十两丶纻丝八表里。钦哉。故谕。
刘千户眼珠子瞪得老大,看完後,宋青川立刻收回旨意,毕竟这东西可不能随意给人看,要不是为了办理去京城的“路引”他也不至于拿出来。
宋青川提醒说:“太皇太後侄孙现任北镇抚司指挥佥事,你要是不信可以到京城打听打听。”
刘千户眼看着宋青川从一个地方上的小小的百户一跃攀上了皇亲国戚,更何况又成了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岳父,那张脸由震惊转为一脸谄笑,奉承话一句比一句说的好听,竖起大拇指就夸:“哎呀,宋百户,你们家这是要飞上枝头了呀,到底是在哪里求的神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姻缘,你放心,这‘路引’马上办好。”
刘千户相当疑惑:这宋家怎麽突然就高攀上京城的皇亲国戚了呢?
拿上敕书丶路引去了千户所指挥使那里接着加盖大印,千户所王指挥使比宋青川父亲宋海小不了几岁,连夸:“宋百户你好福气啊,竟得乘龙快婿,令爱福慧双修,择佳婿嫁入侯门贵胄,将来必是福泽绵长啊。”
又感叹:“可惜你父亲走得太早,要不然就能看着孙女嫁人了。”
宋青川此时也十分动容,连说:“是啊,前後就差这麽两个月的光景,他老人家要是挺的住,就能喝上喜酒了。”
“你父亲年轻的时候进京城面见圣上,隔了几十年如今他孙女就要嫁进京城了。”
王指挥使一边感叹一边把大印盖的很痛快。
宋青川临走时,王指挥使亲自送到门外说:“以後有什麽事尽管吩咐,不用客气。”
一切办理的相当顺利。
张氏留在家里,宋青川带着三个孩子又雇佣镖行,护送自家置办的嫁妆和御赐之物往京城赶去。
走之前,张氏哭的很伤心,说:“嫁到京城去,谁见了都说有福气,可万一受了欺负哪有人替你出头啊。”
宋明鸿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在京城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未婚夫家大势大,自己一个小门小户家出身的女子如何周旋应付?那个与她仅见过两面的男人会是良人吗?
忍下眼泪和顾虑,最终还是要走的。
经过二十多天的路程终于到了京城。
从东城门而入,带着镖局的人将嫁妆放在李府门口,然後赶紧进李府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