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64章御驾临府
秋高气爽,田间的一衆朝臣都从围帐中出来,放眼望着面前几片平整金灿灿的麦田。
“今岁也就京中的田地麦子长的好,殿前司居功甚伟。”
陛下的鸾驾停在远处的一片高地上,从这里望下去一片金黄连接着湛蓝的天际,条条横横齐整的田埂,百姓人头攒动挤在田间,俨然一幅盛世太平的的画卷。
沈年伴在圣驾身侧,微微低头道:“京中百姓耕田犁地日日辛劳,才有今秋收成,微臣不过尽绵薄之力不敢揽功。”
“沈爱卿是能臣也是忠臣,朕心甚慰。”
“陛下谬赞。”沈年要屈膝谢恩,被陛下扶了下胳膊起身。
“在朕面前沈爱卿不必如此多礼。”陛下朗声笑了笑道,“沈爱卿可知道朕从前只是个连无名无位的闲人,只是一朝天命眷顾登临极位,才知晓高处不胜寒,登基三年朕过的如履薄冰,眼见着祖宗基业要毁在自己手上,朕夙夜难寐,幸而得了沈卿。”
沈年只是颔首默默听着,陛下同她说这些话是恩赏,她若承这话说下去可就有僭越之嫌了。
“今日召沈卿前来是想问前日所定之计,沈卿可考量的如何?”
“微臣与陛下共谋大事,自然任凭差遣,只是家中兄长和郎君还需时日安顿,望陛下允准。”
“这是人之常情,朕听闻沈爱卿之兄在伯府蒙受了冤屈。”
沈年琢磨着为趁沈季和离之事为自己拖一些时日,便着意说的细致了些:“微臣谢陛下体恤,家兄为人和软,母亲与父亲又上了年岁,若不将兄长的事安顿妥当,微臣实在放心不下。”
陛下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下头,临近祭典的时辰,听声音礼部已开始命人敲钟焚香了。
“沈卿还需代朕主持祭典,便先行退下吧。”
“是。”沈年躬着腰後退几步,而後转身离去。
霁王摔伤了腿,仪容有碍观瞻自然只剩了沈年一人捧着香登上祭台祝祷,京中的农户大都认得她这张面庞,虔诚跟着她一同在奉香跪拜。
行罢礼百姓在祭台下一直唤着她,捧着要送新摘的青梨红桃给她,沈年盛情难却怀中抱了几颗,而後递了个眼神给徐珞宁。
徐珞宁会意上前替她招呼百姓,引着人去喝今年的新酿。
她一人不声不响从侧台而下,台下的霁王有心去拄着拐杖撞了她的肩一下。
霁王假装趔趄一下,撑着拐一笑:“沈大人行事低调,百姓如此感念沈大人的功绩,沈大人合该去与民同乐才是。”
沈年冷哼一声:“霁王殿下腿脚不便还前来,可真是用心良苦。”
“本殿不知是哪里招惹了沈大人,让沈大人生这麽大火气,今日都未见沈大人一个笑脸。”
沈年懒得与她虚与委蛇,白了一眼擡脚要走开。
霁王拿拐杖挡在她身前,意味深长的笑道:“本殿刚瞧见沈大人的郎君在人群里,沈大人不去寻一寻。”
沈年压着眉回头与她对峙一眼,“你什麽意思?”
霁王指了指人群中林闻溪的位置:“听闻沈大人夫妻恩爱,本殿不过好心提醒一句,沈大人这般激动做什麽。”
沈年撞开她的肩,径直往林闻溪的方向钻进人堆中,见到人不由分说就拽着他的胳膊往外走。
她慌里慌张在林闻溪身上摸索几下,林闻溪沉着脸将她的手甩开,“这在外头,三娘要做什麽。”
“你怎一个人跑出来。”沈年惊的一身冷汗,大喘气问他。
“还不是那两个孩子吵闹着说在院中闷,听到外面的动静非哭着叫我领他们出来瞧热闹。”林闻溪扬了扬下巴,看向两个孩子,“有那群侍卫跟着照看孩子,放心,不会被伯府的人抢了去。”
沈年抹了抹汗虚惊一场,林闻溪一脸别扭出声关心道:“可是昨夜吹了风染了风寒。”
沈年摇头说了声不是,回头望了一眼霁王。
林闻溪随着她的视线看到霁王那双漆黑的眼眸,一瞬明白醒转过来,“我这就回去。”
“伯府的人今日去府上,也不知母亲和父亲能否应付对我过来,你且先随我回去,傍晚我同你一起回院子。”
上了马车,二人默契的谁都不出声说话,一人怀中各抱着一孩子。
小侄女的脸蛋生的圆润,脸颊贴在沈年脸上软软凉凉的,语气幼稚的问:“小姑姑和叔叔是不是在吵架。”
沈年看了眼林闻溪,捏着她的小脸笑笑:“没有……”
“爹爹和母亲生气就是这样,谁都不理谁。”
小孩子的手瞧着小小一点,却十分有劲,鼓着脸拉着沈年的手放在林闻溪手背上,“这样就和好了。”
林闻溪难得展眉笑了笑,这两个孩子格外讨人喜欢,他竟也不生厌。牵着孩子进了沈府,走近厅堂便听见里面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辩声。
沈年向林闻溪使了个眼色,林闻溪便领着往後院去了。
沈年走进堂中,两家人正剑拔弩张的对坐着,瞧见她老伯侯的容色稍作缓和,“伯府是理亏在先,不过女子三夫四侍是寻常事,沈府势微时伯府也一直是以礼相待,何况今日伯府已上门赔罪,本是亲家不想伤了和气,这二人成婚多年,岂有劝离不劝和的。”
沈年坐下反驳:“当初可是威胁兄长说要休了他,还纵容侧室欺辱,这便是伯侯说的以礼相待?”
“那不过是一时意气用事,我平日与沈郎也算的上相敬如宾。”
沈季的那位娘子,脸上的伤青一块紫一块,说话时捂着一边脸。
她厚着脸皮小步挪到沈季面前,碰了下他的胳膊:“伯府今日已给足了你面子,再闹下去也无用,早些随我回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