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翻译 > 第八十九章 十九(第1页)

第八十九章 十九(第1页)

第八十九章十九

姚妃留给傅润的除了一匣子玉佩,便是她从低位妃嫔那里抱来抚养的兰真。

这个妹妹体弱,胆子小,性子闷,十六岁就被病重的文宗指给了陶先的次子陶讷。

傅润自顾不暇,一心要做皇帝,等回过神来,发现兰真因难以有孕丶与驸马陶讷分居多时了。

妹妹婚後并不快乐,险些被陶讷蓄养的外室谋害,与姑舅(丈夫的父母)相处冷淡,又不能独自建府别过,在四四方方的院子里熬过春夏秋冬;好容易有了孩子,依旧处处受气。

因他是文宗选无可选的唯一将成年的儿子,所以文宗非但将他和赵家绑在一起,也施恩似的为兰真找了一门“好”亲事。是啊,陶先,自比唐人魏徴的陶次辅,家风清白,人口简单。

哼,好一个家风清白。

他是男子,说实在的丶对女孩儿们复杂敏感的心思并不很清楚,至多是下旨教训陶讷几顿。

哪里知道一声不吭的妹妹心里痛苦,常自残以解忧愁,久而久之,只剩下一具轻飘飘的躯壳。

七月,兰真的腹部挨了傅琊用尽全力的一拳,从此性命在鬼门关外游走。

……

傅润赶到陶府,见屋檐四角挂白丶下人们的衣袖绣了麻布,大怒,踢翻放在阶下的火盆。

御医们颤颤巍巍地解释情形,一会儿说“胎毒所致”,一会儿说“妇人病症”丶“産後亏损”。

他坐在正堂,仰视文宗手书的“两袖清风扬正气”匾额,动了罢陶先官职的念头。

稍後,陶夫人抱着兰真的儿子阿汴来请安,和善地笑道:“有陛下在,公主一定平安。”

傅润见阿汴亲昵地趴在陶夫人怀里丶两颊红扑扑的,似乎不知生母病危,微微蹙眉。

他又想起上月这孩子亲眼瞧见兰真吐血晕倒,坐在徐氏的怀里也不哭闹,脑海中闪过思绪。

他与生母姚妃的相处使他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兰真在家同儿子也是这麽回事。

难道阿汴并不养在兰真身边麽?

否则便只能说这孩子心大,和他满脑子女色的父亲一样,不辨好坏亲疏丶香丑远近。

傅润一直等到深夜,因明日还要上朝,只能把周总管留在陶府主持局面,带王长全等人回宫。

满城宵禁,十二人组成一队的禁军带刀巡街,不时叩门查问家中人口。

傅润坐在宫车里,心有所感,推开木车窗透气,下意识瞥了一眼走在禁军队列末尾的少年。

是彗之。

但赵彗之没有看过来,几个模样周正的禁军领头比划着招式,拱手作揖求他再出手演示一回。

王长全:“是赵都将。奴婢去知会一声?”

傅润感到少许慰藉,愁眉难展,“不必。回吧。”

毕竟姓赵,看来或许不需两年,禁军里的“刺头”也就都服气了。

祖宗保佑,但愿彗之平平安安……活到二十岁。

*

八月底,李轩昂以行刺圣人犯死罪,凌迟处死,妻丶子皆为官奴,李季臣力不能救。

从前车马不绝的李相府如今门可罗雀,要债的丶发牢骚的丶想找机会骗一笔的倒都跑来了。

赵坼的病将好,秋雨连绵,又赶上伤风发热,退朝後脚底发软,不骑马丶改坐轻便轿子回府。

经过李相府,他亲眼瞧着李轩昂的妻女被太监们带走黥字充作官奴,不禁心有戚戚,一个不留神,踩板凳时险些失足摔倒——

“阿坼。”

京都敢这般随性地喊赵将军名字的人不多了。

赵坼扶住轿子边沿,收回脚,朝坐在茶楼上的岳母老定国公夫人颔首,心下纳闷,憨笑道:

“娘。”

老太太年过七十,精神瞿烁,摩挲腕上翡翠,冷着面孔说:“你上来。我有件事要问问你。”

街边摆摊卖馒头丶糖人丶脂粉的小贩纷纷垂下眼避嫌,注意力则不约而同地移到那间茶房。

但听咚丶咚丶咚的脚步声——嗐,赵将军上楼去了,他老人家身子骨还是那麽壮实;

又闻茶碗掷地的脆响——得,老太太动肝火了!为的什麽事呀?

过了一炷香功夫,赵坼捂唇咳嗽着钻进轿子,急忙要走。

稍後,老定国公夫人面色阴沉,在四位如花似玉的贴身丫鬟的搀扶下离开了自家茶楼。

背对街道站着吃面的一个老头眼睛大亮,呼噜呼噜几口吞下面条,抹了一把嘴边的黄豆酱,骂道:“他娘的,这帮世家老不死就是能忍,送到眼前的绿帽子,忍了足足两个月才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