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呼风唤雨三国笔趣阁 > 第221章(第2页)

第221章(第2页)

朝阳的霞光洒落在陈昭身上,为她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她本就锋利的眉眼在玄黄冕服的映衬下更显威严,十二旒冕冠垂下的玉珠在晨光中折射出璀璨的光芒,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当她从刘协手中接过那方传国玉玺时,整个祭坛都笼罩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刘协退下后,登基大典正式开始。礼官高亢的唱诵声在祭坛上回荡,但陈昭的注意力却落在了祭坛下方的人群中。

沮授激动得眼眶泛红,这位一向沉稳的谋士此刻竟险些控制不住情绪;蔡琰身着华服,嘴角含着温柔的笑意……

武将队列中,赵云挺拔如松地立于位,神色肃穆而坚定。从十六岁起,他就一直这样站在她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从未改变。吕玲绮察觉到陈昭的视线,突然抬头冲她眨了眨眼,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又迅低下头去,努力维持着严肃的表情。

在稍后的位置,赵溪站在那里,脸上的表情迷茫。陈昭手下的能臣越来越多,赵溪又不愿意就在陈昭身边凭借人情倚老卖老,就自请驻守徐州。陈昭登基,她才匆匆赶回来。

回想起来,赵溪既带着不可思议,又似乎觉得这一切理所当然。

阿昭肯定要当皇帝啊,谁能比阿昭更厉害呢?只是,她以后要守好秘密,可不能让别人知道阿昭小时候抓兔子的时候还摔过屁股墩。

陈昭不知道她的年少好友心心念念想着替她维护威严形象,她的目光向后移。罗市的体型比当年稳重了不少,陈昭暗自思忖,以罗市现在的武艺,恐怕连昭明军将领守门员的位置都难以胜任了。

更远处,在昭明书院学子代表的队伍中,陈昭一眼就看到了范桃的身影。离的太远了看不清表情,可既然能出现在此处,就代表范桃已经有了出息。

于是陈昭面上露出一个真真切切的笑容。

礼官的唱诵声渐渐接近尾声。

文武百官的队列中,祢衡看了眼左右,在左右臣子目光落在他身上的瞬间,祢衡把嘴角压下,挤出怒气冲冲的表情。

太可恶了。陈昭这厮当了皇帝也还是只重美色,他祢衡如此大才,陈昭竟只让他站在此处!

别以为他看不出来,那些谗言媚上的佞臣,荀彧郭嘉之流,他们站的地方才是陈昭心腹重臣的位置。

……不过,看在今日是陈昭登基的日子,他今天就暂且不将这件“轻蔑贤才”的事写进他私下编撰的史书了。

一连数日,陈昭都忙得脚不沾地,颁布改元诏书,改元昭明;封赏功臣、调整官职,确立六部……

按理说还要大赦天下,可陈昭心善,登基之前就把各地大牢里的囚犯送去了建业,给他们一个崭新的人生。如今那些囚犯还在船上吐的昏天黑地,也用不着再赦免一遍了。

陈昭唯一苦恼的事情就是她都称帝了,天下间居然没人再跳出来斥责她了。分明史书上连刘备这个皇叔称帝的时候,蜀地都还有官员反对来着。

要是没人跳出来反对,那她的仙山怎么办?

陈昭将这个苦恼转告给自己一众大臣。殿内沉默许久,郭嘉才缓缓开口:“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

“敢反对的人已经都在海上了呢?”

最忠诚汉室的那批人在海上生死不知,剩下的人也都怕死。

先别管什么大汉亡不亡、门阀在不在了,再犟下去,自己三族就要先没了。

陈昭只能遗憾叹了口气。

蔡琰看陈昭遗憾,迅转移了话题:“今岁是陛下登基之后第一次科举,陛下可否要看看名册?”

名册上的名字堪称豪华。陈昭打下益州之后,天下便人人都知道陈昭要当皇帝了,于是以为最嘴硬的士人也不再犹豫,迅将昭明书铺内的书一扫而尽。

再加上刚归入麾下的荆益二州人才。

就连一些年纪尚小,原本没打算现在就出仕的士人也有心想要凑“大昭第一次科举”的热闹,选择提前报名参与此次科举。

陆逊、庞统、司马懿……甄宓、黄月英,还有江东桥家二女……

“今年的状元还真不好猜。”陈昭面不红心不跳,“纵是朕亲自下场考试,只怕也难拿榜。”

“最后也都是陛下之臣。”蔡琰点点甄宓名字,“臣在昭明书院教书的时候,倒是看上了这个女郎。”

“才貌双全,可先留在陛下身侧做个拟旨郎中。”蔡琰浅笑。

她与貂蝉如今在朝中担任要务,不能如先前一样随时陪伴陛下,是该为陛下再选几个能贴身辅佐的贤才了。

参照自家陛下喜好,蔡琰早早就在书院中挑到了合适人选,就等甄宓出仕了。

“知我者,文姬也。”陈昭一笑。

科举之事安排妥当后,陈昭命人给曹操送去一个食盒。彼时曹操正在府中教导子女诗文,自归降以来,陈昭一直未予任用,他便深居简出,以课子为乐。多年的宦海沉浮,早已让他学会了耐心等待。

听闻这是陈昭所赐,曹操挥退子女,独自在书房中揭开盒盖——依然空空如也。

曹操:“……”

陈昭都当皇帝了,怎么还这么喜欢使坏?哪天陈昭在朝堂上指着他笑“短腿的是曹操”,他都不觉得奇怪。

他深吸一口气,起身仔细观察食盒,终于从食盒底部找到了一封故意压在木板下的信。

【征西将军、国子监祭酒】

显然,这是一道二选一的题目。

作者有话要说: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禅位诏书参考:

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曹操)既树神武之绩,今王(曹丕)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刘协禅位给曹丕的诏书

第22o章

曹操并未立刻抉择,而是细细看完了这封信。国子监祭酒倒是没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在国子监钻研文赋,因着日后各州都要设立昭明书院,连教导学子的差事都轮不到国子监了。到点上下职,十分悠闲,倒能做个富贵闲人,含饴弄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