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三丶宫变
一封密诏将一衆朝廷要臣都紧急召入宫,哪知这宫门竟是只进不出。
议政殿内挤满了人,大部分都是文臣,见着守在殿外的一排禁军,目露惧意,但更多的是困惑,一个二个不明情况地面面相觑。
一衆大臣被晾了许久,屏风後才总算有人缓缓现身,“让各位同僚久等了。原是祖父召诸位来此议事,但诸位都知道他老人家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便只好由我代为传话。”
端的一张温和的笑脸,不是别人,正是崔士贞。
要说这天子抱病,储君不在,这监国理政的担子理应落到崔相头上,但政事又不是他崔家的家事,哪有让家中小辈出面的?岂不儿戏?
在场的个个都不是傻子,崔士贞如此行事自然是不合规的,可顾忌着殿门已有重兵把守,愣是无人敢发出异议。
崔士贞早料到他们会是这麽个反应,勾了勾唇,“想必诸位都已听闻边西战事已休。这赢了西楚本是喜事,只是太子手中一无兵符,二无调令,擅自调军去边西支援实在于理不合,论罪当处,诸位以为呢?”
按大周律法,擅发兵自然是重罪,可如今天子已值风烛残年,一病不起,太子风华正茂,登基不过是迟早的事。
何况,边西战事危急,太子携援军亲临,一来鼓舞军心,以振士气;二来敌军现已被击溃,太子大获民心,此时论罪实在说不过去。
再者,就算要论罪,谁又有资格定他萧宁煜的罪?
一片死寂般的寂静中,柳泓澄忽然站了出来,应道:“臣听闻,太子殿下是收到了边西军的求援书这才调兵前去,并非是崔大人所说的擅自调军。战事一休,殿下也已在回京路上,不如等殿下回宫再做决断。”
崔士贞微微眯起眼,柳泓澄所言不假,边西军的确是寄了封求援书回京,但这信一早便被他截了下来,萧宁煜半个字都没见着,且那信上求的是粮草而非兵马。
柳泓澄此时说出来无非就是仗着无人能辨他话中真僞,总不可能真将那封求援书拿出来?
崔士贞轻笑一声,“恐怕柳大人还不知道,太子这趟回京可不是单单自己回来的,还将边西军都带了回来,即日便会抵京。依大人看,陛下抱病,太子不仅不侍奉在跟前,还擅自携重兵返京,此举意欲何为?”
意欲何为?他就差将“逼宫”二字给说出来了。
此言一出,底下原本安静的人群堆里爆发出一阵骚乱,衆大臣个个面有异色,眉头紧锁。
倘若太子当真发起宫变,他们这些人被困在这出不去,怕是小命都难保。
柳泓澄也皱起眉,张了张嘴想辩驳,却有人比他更快一步开口:“臣斗胆猜一下,太子莫非是想趁陛下病着,直接……”
“大人,妄议储君论罪可斩。”柳泓澄听不下去了,狠狠地瞪了那人一眼。
说话的大臣是世家派系的,被柳泓澄这句话一噎,悻悻地闭上了嘴。
但他不说自然也有别人说,为着今日这出好戏,崔士贞明显不止安排了一个人。有人牵了个头,剩下的人便急急跟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话语间已然将“叛贼”丶“谋反”的罪名扣在了萧宁煜头上,而方才还摇摆不定的好些人也明显有些松动。
柳泓澄将一切看在眼中,没有因衆人的一边倒而生出退意,而是更加坚定地继续争辩:“太子殿下理政勤勉有加,高明远识,又深得民心,诸位都有目共睹。如今殿下尚未回京,若只凭几句猜测便妄下定论,未免太过草率。”
可惜他说了这麽多也无济于事,崔士贞只是高深莫测地笑了笑,挥手召来人,淡淡下令道:“先封城。”
好像将这城封住,这京中的天就不会变了一样。
柳泓澄深吸一口气,言辞激烈地回道:“崔大人哪来的权利封城?但凡崔大人读过些史书便该知晓陛下抱病,储君继位的不在少数,有何不妥?我等身为臣子本该为君分忧,为天下谋福,崔大人却这麽兴师动衆地急忙拉人站队,究竟安的是什麽心?我看这叛贼分明是另有其人!”
崔士贞当即冷了脸,其馀人不敢参与这场纷争,索性沉默着。
盯着柳泓澄看了片刻,崔士贞不怒反笑,“既然柳大人这麽能言善辩,等过几日太子抵京,便由大人去商谈好了。”
柳泓澄这颗暗棋插得太好太隐蔽,崔士贞从前几乎没留意到过,到世家接二连三地出事,且主要罪证都由都察院那边递呈,这才顺藤摸瓜发现了此人。奈何发现得太晚,对方已然根深叶茂难以铲除。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走到了现在这步,他也没什麽好顾忌的了。
握在手里的筹码虽已有了一个,但两个只会增加胜算,何乐而不为?
-
崔士贞的眉宇间有显而易见的焦躁,原因很简单,再这麽拖下去,皇帝的尸身都该有异味了,届时再想瞒住几乎不可能。
皇帝驾崩一事暂时没几人知晓,当日在场的宫人已如数被他秘密处置,他如今尚可借皇帝重病为由,顺理成章地谴责太子的失职擅专。一旦之後死讯传出,对他有弊无利,只会助长那些让萧宁煜继位的呼声。
可并非是他想拖——
这些日子他都快把宫里翻了个底朝天,但始终没找到国玺。
自从福如海被撤走,内廷的人陆陆续续过了遍筛,手根本伸不进去,而那贴身伺候皇帝的盛公公底下人没看牢,跑得不见踪影,逮都逮不到。
崔士贞量他一个小太监不会敢偷国玺,但这国玺究竟去了哪呢?
总不能是……
一盏热茶递到了崔士贞跟前,打断了他的思绪。
崔士贞接过茶没喝,只揉了揉眉心,对奉茶的人淡声道:“一会儿有车马送你出城,给你的银票和地契你记得带上。”
崔妍今日没戴眼纱,用蒙着一层薄薄白雾的美眸沉静地“看”着崔士贞,“公子呢?”
崔士贞的动作一顿,分不清这声问里究竟含着几分真心,不过是多是少也已无关紧要。
他清楚与崔妍这一别,日後再难相见,或是生死两隔,或是天各一方。
但就像他不问崔妍的来处一样,亦不会问她的去处。
将人送走後,崔士贞在凛冽北风中缓缓登上了北城门。
崔士贞的身侧站着陆升,守城的将士提前架好了火铳,火铳口直直对着城门外,已然万事俱备,只待他一声令下。
崔士贞负手而立,低头望向城门外黑压压的一大波人马,先发制人:“太子殿下这可是要逼宫?”
底下的人听到这话,漫不经心地笑了下,“崔将军何出此言?孤好像并没有逼宫的必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