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丞相……”
“参见陶校尉。丞相大人有请。”
陶程回头看了一下大营,道:“我要离迎敌,须回去跟将军请示。丞相可有要事?”
“此时我不知,大人直说请陶校尉一叙。”
陶程没再考虑:“既然是丞相大人有请,我不好推辞。请稍等片刻,我向将军说明,去去就来。”
“有事?那便去吧,记得午後回来。”陶程一向勤勉,他既然跑来说有事,那便一定有急事了。于是王庞点了头,让他快去快回。
“多谢将军。”
“诶等一下。”王庞看他急急忙忙要走,于是又叫住他。
“你平日不怎麽出去。我知道你平日里不舍得花销,军饷都寄回家中了。如今朝中推迟了军饷,想必要等到年後了。”王庞从桌上拿了一包银子,交到陶程手上。
“你家中困苦,总得过个好年。这些银子你拿着。”
陶程看见王庞拿来的银子,一时有些心酸。报国之志腰斩,只能月馀领取一些军饷养家糊口。索性他跟了一个好将军。
陶程叹了口气:“将军,上次的军饷我还没花完,再寄回去一些就是了。这些我就不要了,将军自己留着。”
“哎呀,给你你就拿着。”王庞把银子拍在陶程手中,说道:“正好,你要出去。就顺手往家里寄一些,也给自己留点。”
王庞虽然并没跟着他北征,但因为陶程为人实在,做事也勤勉,王庞总是很喜欢他。前段日子听说陶程的事,他就提早给他发军饷,不要耽误了过年。
王庞看着手中的军饷,忽然跪下道:“家妻前段日子写信,说家里要揭不开锅了。将军的银子我收下了,陶程多谢将军。我一定报答将军爱护之恩。这银子等发了军饷再还给将军。”
王庞知道,陶程倔,自尊心又强。说不让他还反而伤他自尊。
“不着急还,今年的军饷还不定什麽时候发呢。”王庞把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是难得的人才。自己练得好,带的兵也好。咱们以後少不了一起上战场,建功立业。我身为将军,该对手下的兵负责。你要是想谢我,不如就好好努力,能做栋梁之材,给我长脸,也算报答了。”
陶程知道王庞是安慰他,他苦笑了一下,说道:“将军是安慰我呢。如今四境安定,西南有驻军,东南有秦王。北方玄月又刚合谈。江山何处用兵将啊……”
“哎,此言差矣!”王庞一听他这话,于是道:“西北边军是要换的,你想去西北,等明年便可去。边军也有军功啊。若无处用将军,我还何必在这里天天练兵。”
“将军……此言果真?”陶程仿佛听到了平生最为好的消息,比他武举中举更开心。
王庞笑着说:“看你那拼命三郎的样子。你放心,本将军从不胡说。行了,有事快去吧,别忘了往回寄的时候给自己留点。”
陶程和王庞聊了一会子,觉得恐怕怠慢了丞相。于是出了营帐就一路跑了出去。不远处的文罡还有些奇怪,什麽事儿那麽高兴?
陶程将银子放好,而後跟着来到了丞相府。丞相对他倒是很热络,比上次来的时候好多了。
陶程有些奇怪,但并未多想。
“你们都出去吧。”
丞相吩咐了一句,屋内的侍女和侍卫立刻都退出了门去。不久,屋内就只剩下他的云玮两个人了。
方才倒茶寒暄了半天,见云玮忽然让别人都出去,那想来是有事了。
陶程疑惑的问:“大人,有什麽事?”
“陶程,你觉得本相对你如何?”丞相看着陶程,问道。
陶程抿了抿嘴,认真的说道:“丞相对陶程有知遇之恩。武举中能参军之人不多,头年得陛下亲封校尉者更不多。陶程能有今日,全仰赖丞相。”
丞相对这回答颇为满意,他点了点头。
“可如今边疆无战事,本相纵使保举你。无仗可打,也终究没办法。陶程,若是有一个开疆拓土的机会,你可愿跟着本相?”
陶程猛地擡头,道:“丞相是说,很快有仗可打?难道玄月卷土重来了?西郊大营义不容辞,还请大人在升上面前美言几句,就说末将愿往。”
陶程有些急切,因为他想要军功,想要更上一层楼。
但丞相却大笑三声:“陶程啊,玄月不来,难道我们就不能动手了吗?你只管听我的,到时一定保你挂帅出征。”
陶程确实心动了。参军入伍,谁不想挂帅呢。但他想起,临来的时候将军答应他,明年将他编入边军。陶程不禁想着,等回去问一问文罡,看他愿打仗还是愿戍守。
这样一来……就都有事可做了!
“若是北征是皇命,属下在所不辞!”陶程郑重的答道。
丞相收了笑容,坐在了对面的椅子上。
“身为校尉,营中可有不服你的?”
“没有,都是沙场上的兄弟,哪有不服气一说。”陶程恳切摇了摇头。
“嗯,那就好。”丞相看着还沉浸在美好幻想中的陶程,顿了顿又道:“陛下病危,当今太子与三殿下交好。若是四殿下登基,那麽与玄月就真的百年内不可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