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墨,是个人才!
“此法甚妙!”
陈雪(揽星)当即拍板。
“周先生,五十贯赏钱归你!另聘你为格物院‘营造所’主事,专司水利工事!月钱两贯!石骨坡引水工程,由你全权负责!张老丈的埋肥之法,亦由你统筹安排,协同实施!”
周墨激动得浑身颤抖,深深一揖到底:
“周墨定不负寨主丶军师所托!”
草棚外,阳光正好。
工匠们吆喝着号子,擡着巨大的梁木走向初具轮廓的格物院主楼。
这里,将是汇聚才智丶改良器物丶创造未来的地方。
张石头和周墨,这两个原本挣扎在乱世底层的普通人,因为一块悬赏榜,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而他们的智慧,将化为滋养这片土地丶强健均安根基的养分。
黄昏,重修後的观星台上夜风渐起。
龚毅(淬锋)放下手中的窥筒(望远镜),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连续数夜观测推演,玉衡子留下的星图轨迹已在他脑海中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他摊开一卷新的皮纸,提笔蘸墨,开始绘制一幅更精确丶更庞大的星象运行图,重点标注着九星连珠的轨迹交汇点。
脚步声自身後响起,是陈雪(揽星)。她端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羹汤,放在石案上。
“孙妙手配的安神羹,趁热喝。”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龚毅(淬锋)放下笔,端起碗。
温热的羹汤顺着喉咙滑下,带着草药的微苦回甘,驱散了夜风的寒意和观测的疲惫。
“劝学堂今日开了‘算科’。”
陈雪(揽星)走到巨大的青铜浑天仪旁,指尖拂过冰冷的刻度。
“教的是均安通宝的兑换丶田亩的丈量丶粮赋的摊算。孩子们学得很起劲。”
龚毅(淬锋)擡眼看她:
“格物兴技,劝学明理。根基之固,莫过于此。”
“是啊。”
陈雪(揽星)望向台下灯火渐次亮起的城池。
“张石头在石骨坡带着人挖沟埋肥,周墨领着工匠满山砍竹子做水管。通海市的悬赏榜前,天天有人围着琢磨。劝学堂里的读书声……听着让人心安。”
她的目光落在龚毅(淬锋)绘制的星图上,那复杂的轨迹最终指向三百馀天後的那个交点:
“玉衡子前辈穷尽心力推演天机,为的是守护此界。
而我们此刻所做的一切——让农夫有地种,让工匠有用武之地,让孩子有书读,让才智得其所——又何尝不是在守护?”
龚毅(淬锋)顺着她的目光,也看向那浩瀚星图。星辰亘古运转,自有其道。
而人间的道,便是脚下这正在苏醒的土地,是学堂里的读书声,是工匠手中的斧凿,是农夫犁开的田垄,是商人流通的货殖。
这些细微丶具体丶充满烟火气的努力,汇聚成河,便是玉衡子所说的“气运”,是抵御一切未知风浪最坚实的堤坝。
“心锚已铸,气运渐聚。”
龚毅(淬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星台基石。
“只待天时。”
夜风穿过观星台,带着初春草木萌动的气息。
脚下的临渊城,灯火如星罗棋布,每一盏灯下,都是一个正在为新生而努力的故事。
建基固本,兴文重教,这无声的耕耘,远比金戈铁马更动人心魄。
也更能通向那个他们共同期盼的丶“均沾安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