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现场群衆所说的爆炸,我们暂时认为是因为特效火粉的辅助爆炸作用导致的,火粉的体积过大,才産生了那麽大的气流和冲击力。”
“……”
陆江看着那个袖珍煤气瓶,又转而看着模型,脑中回想的是他戴着塑胶手套缓行在案发现场的记忆。他还记得,走上陆应程所说的被热气扑面轰倒的那段楼梯,不长,中间没有拐折。
他的脚踏上已经吱呀作响的木制台阶,视线往前穿透过去,是二楼门边地板的两个焦黑窟窿。陆江慢慢地绕过去,虽然那一整片地都说的上是黑的,可确实是两块特别大的圆形部分,格外塌丶格外黑。
再往前走五十公分左右,就来到了那个01房间的门口。陆江记得自己格外仔细地察看过那个房间,包括那扇木门,包括里面的结构。看看它是否和陆应程的证词一样。
之後的走廊地板,在他印象中便是完全不均的了。他不是专业人员,但也能大概想象出,这里火势一定很大,那边又弱一点,直到走到另一头的通道门口。
他蹲了下来,一丝不茍地观察谢林峰倒地的那块位置。
……
尹利自己认为火调处的推断有问题,第一时间却是对着陆江说,
“怎麽,你认为这个推断有不对的地方麽。”
陆江像没听到一样,先维持原样不动继续他的思考,之後又缓缓擡起头,
“我怎麽认为,又没有证据。”
他呼了口气,“调查还没有结束,我不做武断认定,我只是想……是不是该找找别的部门帮忙,他们已经尽力了,可能……力不能如他们愿。”
尹利,“如果要再找别的部门帮忙,可能只能去请外省的专家了,我去找何局聊聊吧。”
“嗯。”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在十四个世界一流级保镖的加持下,一架私人波音飞机降落,起落架与轨道剧烈的摩擦声音伴随着夕阳准点而至。
等候室里浩浩荡荡的有几十个西装革履的男人,陆应程安静地坐在沙发里,看了眼表。
……
“噔”,飞机舱门开了。
一双穿着大号牛仔裤的腿最先走到阶梯上,风极大,那是个金发碧眼的标准美国人。陆应程的MIT同学,Joe。
随後缓行而来的是一位目光炯炯的老者,瑞恩。
美国化学会会士丶北美热分析学会会士丶中央密歇根大学荣誉终身教授。
他们用英语对话了一番,在大风中只能勉强听清对方大声说出来的语句。瑞恩教授问委托人有没有到,Joe回答他已经静候多时。
瑞恩曾经也多次到过中国,不过每次都是受到大学的公开邀请,像陆应程这样以私人顾问形式有偿聘请的,是极少数。
不仅需要非常丰厚的报酬,而且关乎人脉。Joe便是这个关键的人脉。他的祖父母同样也是中央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与瑞恩关系相当密切,也就是这样,陆应程才有办法在这麽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位火情专家。
十几人走到机场内部之时,就一眼看到,陆应程站在人群的最中心,双手放在身前,等候着。
傲慢丶耀眼,他总是可恨得让所有人一眼就注意得到。
他主动走上前去,彬彬有礼,
“豪威尔博士,我等你很久了,欢迎来到中国。”
——
夜晚很迟的时候,除了值班室以外,其他正常排班的刑警的办公区域灯都熄了。尹利独自架着一个纸箱,来来回回在大家的桌面上整理着案卷。
这是他的工作习惯,也是因为他的职位,他要求自己必须掌握每一个警员已经了解的事务,这样他才有办法统筹整个案件。
同时指出陆江推理时的疏漏,如果有的话。
只是这天的这个时候,他接到了陆应程的电话。
他看到後就接了,
“喂陆先生?”
……
“你说什麽?”
……
“你能确定吗?……好,我去协调,等我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