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玄武剧情介绍 > 第73章 绵州巴歌(第3页)

第73章 绵州巴歌(第3页)

&esp;&esp;朱智涵在无为子的父母墓旁边,请风水先生选好藏风聚气的穴位。

&esp;&esp;择吉日将无为道长的灵发,热热闹闹地安葬了。

&esp;&esp;终于安葬了无为道长的灵发,朱智涵感觉一身轻松。

&esp;&esp;他将身上的金银财物,全部送给朱家老小后,嘱咐他们看护好无为师父的坟墓。

&esp;&esp;朱智涵打算去县城的玄武观,探访师父当年学武功的秘密。

&esp;&esp;吴开弟的家在县城郊外,离玄武观很近,他带大家先到自己家里住下。

&esp;&esp;次日上午,吴开弟带大家来到县城的东河边。

&esp;&esp;从山脚下顺小路往山上爬,登上县城最高峰——玄武山的魁山顶,极目四望县城风光。

&esp;&esp;玄武山一边山势蜿蜒像一条长蛇,另一边山头隆起如龟状。

&esp;&esp;龟蛇纠缠,浑然一体。玄武观就高高耸立在那龟形灵峰之上,道观因山得名。

&esp;&esp;城北和城南的山顶,各有一座高高耸立的古塔,南北互为照应,相映成趣。

&esp;&esp;清澈平静的东河,自东北流向东南,从玄武山脚下蜿蜒流过。

&esp;&esp;波光粼粼的凯江在城西转了个大弯,绕城向南缓缓流去。

&esp;&esp;两江在前方合二为一,县城就夹在东河与凯江之间。

&esp;&esp;朱智涵看罢县城风光,不禁怦然心动。赞叹道:

&esp;&esp;“你们看,这里的城池、南北塔、玄武山和两江曲水天然雅成,真是一幅优美、和谐、淡雅的天然图画呀。”

&esp;&esp;众人齐声赞同。

&esp;&esp;四人从山顶沿小路下来,走近玄武观。

&esp;&esp;道观山门为石结构牌楼,门上一副对联映入大家眼帘:

&esp;&esp;游览据高峰,听两派江流,东河水汇西河水

&esp;&esp;登临来胜地,看四周山色,南塔云联北塔云

&esp;&esp;朱智涵兴致勃勃地进入玄武观山门,殿前有块南宋嘉定年间的画像碑,碑上雕刻的真武大帝披发按剑,脚踩龟蛇,神态飘逸。

&esp;&esp;朱智涵和妙音见了真武大帝画像,连忙叩拜。

&esp;&esp;玄武观依山而建,呈复合四合院布局,殿宇雄伟,肃穆庄严。

&esp;&esp;正殿是三清殿,为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翘角,留有唐代建筑遗风。

&esp;&esp;前殿为真武殿,后殿为玉皇殿,两侧为左右厢房、望楼及亭阁等建筑。

&esp;&esp;观内仙乐飘飘,香火不绝。

&esp;&esp;诵经声音和南塔风铃的“叮当”声音糅合在一起,像一首绝妙的交响乐在空中久久回荡。

&esp;&esp;朱智涵对玄武观赞不绝口,他已深深爱上了这座古道观。

&esp;&esp;决定结束漂泊的生活,潜心在此修道。他走进三清殿,拜会玄武观的住持明镜道长。

&esp;&esp;道长听说他是朱教玉的徒弟,非常热情。带着朱智涵等人从三大殿,禅房到厢房一一做了介绍。

&esp;&esp;参观完道观后,朱智涵向明镜道长提出想入玄武观修道,明镜道长大喜道:

&esp;&esp;“无为子的弟子来玄武观修道,欢迎!欢迎!”

&esp;&esp;明镜道长择了个吉日,为朱智涵举办了入玄武观修道的仪式。妙音、廖春雷和吴开弟一起来道贺。

&esp;&esp;朱智涵自此脱去俗装,穿上青布道袍,恢复了“智涵”道号,被人尊称为“智涵子”。

&esp;&esp;智涵子送别廖春雷、妙音和吴开弟后,每天在玄武观诵经悟道,练功习武,悠然自得。

&esp;&esp;智涵子一有空闲,总爱到玄武山的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仔细地察看,像在寻找什么隐藏的东西。

&esp;&esp;在玄武观下面的山腰上,他发现了几个盗洞,但都是旧洞。

&esp;&esp;智涵子时刻注视着,道观及周围的动静。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