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当时并未看到那人的背影,只能闻得其声,但却不知为何,那个本应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身影,莫名与眼前之人重叠。
他渐渐看得出了神。
待回过神来,出了吹过令皮肤感到一阵颤栗的冷风,哪还见半个人影。
裴颂这才想起自己似乎忘记说正事,不禁一阵懊恼,看来只好令寻机会下次再说了。
本以为这个“机会”会需要很久,没想到次日早朝两人竟再次相遇。
是了,算算日子,今日恰好是沈挽舟解除禁足,重归朝堂的日子。
这些年来,皇帝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太子性子懦弱不当事,二皇子又常年体弱多病,早在多年前就已不幸病逝。
皇帝可能注定子嗣缘稀薄,在之後几年里宫中又新进了许多人,也未曾在发生过之前後宫妃子无缘无故丧命的骇闻。
可依旧是无子,可能偶尔有几个,但要麽中途流産,要麽就算生下来也活不过一年就夭折。
眼看大梁江山将要无人继承,皇帝不得不将目光放到裴颂身上。
说起来他这个三儿子,一直都是不争不抢默默无闻的性子,但每每派发出去的任务都完成的非常漂亮,皇帝也不禁动了心思。
不过就算这样他也没想着要培养裴颂当皇帝。
一来,裴颂母族势力不够,压不住朝廷衆位大臣;二来,他也是有些私心,更愿意让自己的嫡长子称帝。
尽管这位并无帝王之才,但无妨啊,古往今来有多少帝王是真正有才能的,中庸之王一抓一大把,多太子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
皇帝想将裴颂培养成太子身边的一把刀,一柄剑,平时只需要替他斩断登往帝位的阻碍,可做一个辅佐者。他很清楚只靠太子没有治世之才,身旁必须要有一个贤德之人从旁辅佐,与其将这麽一个权力极大的位子交由外姓臣,还不如让裴颂来当,说到底是他裴家人。
而且因为他没什麽势力,日後就算有什麽异心,也掀不起什麽太大风浪。
皇帝自认为自己考虑地非常周全了,在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考察了裴颂数年,这才可以得出结论,裴颂并非那种有野心之人。
他也曾试探过裴颂,结果自然令他非常满意,裴颂虽有些才能,但却自视甚高不懂藏拙,骄傲自满且恃才傲物,偏偏是这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劣质的品性,却让皇帝非常满意。
一个连本性都不会隐藏的人,指望他有什麽大心机吗?
自此皇帝在裴颂身上付出的精力,显然已经可以与太子媲美。
大臣们也都是人精,从皇帝的态度中也嗅到了一丝气息心中也渐渐开始打起小算盘来。
自早朝与沈挽舟见面之後,裴颂一边仔细听着龙椅之上那人的讲话,一边分神关注了不远处的沈挽舟。
沈挽舟上朝不似他以为那般严谨认真,相反态度非常随性。
就比如此刻,她显然盯着地面上一个缓缓爬行的小虫子出了神,可能身在大殿之内,心已经飘到八百里之外去了吧。
也对,今日是沈挽舟正式解除禁令的第一天,理论上皇帝应当立刻将她官复原职,并派往边疆。
毕竟近几年边疆并不太平。
那个暂代沈挽舟统帅之职的“陈草包”,在几场战役被他打的一败涂地之後,皇帝怒而将其斩首。
可边疆不可一日无帅,而沈挽舟又处于禁足期间,君无戏言,皇令不可朝令夕改,况且距他将沈挽舟禁足在国师府中才不过一月有馀,他实在拉不下脸面在此刻将沈挽舟禁令解除,显得朝堂没了她沈挽舟就不行了的感觉。
只好另寻他法,不得不将早已卸甲归田的老将军从乡间请出。
也幸亏老将军宝刀未老,将那些蠢蠢欲动的蛮夷给制住了,皇帝也是大松一口气。
如今沈挽舟也已经重归朝堂了,皇帝却对恢复她封号的事情闭口不谈,很难不让人怀疑他另有打算,沈挽舟心中不畅快那是自然的了。
不过,关于此事裴颂却是猜错了,沈挽舟对皇帝恢不恢复她封号的事情并不在意,她此刻只是单纯在发呆。
下朝之後,裴颂眼看着沈挽舟似乎终于大舒一口气,转身就要离开,赶紧散步并做两步追上去,“沈将军,别来无恙啊。”
沈挽舟自然也注意到,裴颂就是昨日夜里那个跟踪她的人,当初也是看这人没有恶意,便没有多在意,否则他今日也不可能全须全尾的自己眼前。
只是她没想到这人竟是三皇子,三皇子近些年在朝廷中可谓是声名鹊起,就连她一个长期在边关的人,都听说了有关此人的一些事迹。
的确是个可造之材,不怪皇帝愿意培养他,的确是一把好刀。
【作者有话说】
由于设定冲突,将十五章的一点情节修改了一些啦,但对如今观看没什麽影响的,本章写的情节如果已经遗忘,可指路第十五章。
正在码字中,稍後还有一章奉上[亲亲][亲亲][亲亲]
啊啊啊啊回忆部分马上就可以结束啦,下章还有一个小尾巴,应该就可以进行下一part了[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