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关山月是什么意思 > 第56章 家世 不如出家更利落些(第2页)

第56章 家世 不如出家更利落些(第2页)

临近除夕,街市上已经热闹起来。

温朝买了糖炒栗子给妹妹,却没说话。一路上他们都少言,温怡怀里热乎乎的栗子散发着香味,但她尝过却不太甜。

她轻轻扯了扯兄长的衣袖:“哥哥,你是不是有话要同我说?”

温朝看了她很久,还是没有出声。

“……你生气了吗?”

“没有。”温朝稍顿,“哥哥只是在想,该怎麽和你说。”

“其实姐姐同我说了一些。”

“她与你说的那些,并不是因为门第。”温朝沉默片刻,又问她,“家里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爹娘的事吗?”温怡想了想,“一点点。”

“父亲当年是兵部侍郎,但他与母亲定亲时,不过是个学生。”

傅清平和温瑾瑜相遇在国公府名下的书阁,郡主和学生的故事,怎麽听都像是话本子里的故事。可偏偏当初那个名满京都的明艳郡主,敢红衣打马丶穿街过巷;偏偏这个一穷二白的学生,竟真的敢身无长物上国公府提亲。

若不是碍着云京傅家实在是名门,恐怕这桩事早成了茶楼戏馆的名篇。

但即便没被写成话本子,这事儿至今仍常被人提起,毕竟那时人人以为傅家的郡主怎麽也得当个王妃才行。

哪怕这个学生後来真成了兵部侍郎,被先帝和蒋淮秋委以重任,仍免不了旁人将他的所成尽数算在娶了傅清平这个缘故上。

碌碌无为的衆生,乐意听风云传奇,却始终更喜欢叙说每个功成名就之人的隐秘。茶馀饭後谈论的时候,他们可以说:你看,他不过靠郡主的名声丶他不过沾了顾家的光丶她不过一个黄毛丫头丶他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温怡记得她还很小的时候,爹爹在沧州教书,学堂外时常围着一群书生窃窃私语。她有一回去找学堂,恰巧听见几句,气得冲上去要和人争论,不知道被谁推倒在地上。

温瑾瑜听见动静出来,那些书生便四散而去,只留下在原地嚎啕大哭的小丫头。

温怡觉得委屈,学堂里不止父亲一个教书先生,他们对旁人都恭敬,却独独对她的爹爹冷眼相待。她从前不懂,如今长大了,终于隐约明了其中的缘由。

“哥哥。”她将手中的栗子捏得更紧,“我知道你想说什麽了。”

温朝摇头,自顾自道:“傅二夫人有三个孩子,一子两女,最小的女孩比你还小一岁。按二夫人的说法,母亲当年是折了家里的面子。当时她的长子正在议亲,次女则是儿时定下的亲事。郡主与一个身无功名的学生定亲,这件事在他们看来已经十分丢脸,遑论母亲还亲自去了国子监。二夫人长子尚未商定婚事就这样就不了了之,至于我们那个定了亲的表姐,她名声原本就不算很好,这麽好的借口送上门,对方便将这门亲事退了。”“後来呢?”

“远嫁他乡,不出五年就病逝了,二夫人将这些怨气尽数算在了我们头上。”

怀里的栗子渐渐冷了。

天空忽然飘起雪,温怡擡头看了一会儿,小声问:“那丶那要是爹爹没去国公府,会怎麽样呀?”

温朝失笑:“你回去问问娘?”

“我才不呢。”

“家世一则,旁人或许看得很重,可我们家一定不会在意。”温朝说,“尽管谢伯父的亲戚已经很少了,但侯府依旧不是个简单的地方。越是位高权重,就越要谨慎,你一直很聪明,倒不是怕你应付不来,只是在那样的位置上,需要心狠。斐渊这个人呢,平时看着不正经,但若论心机城府,我和你姐姐绑一块或许都抵不上他的一半。母亲和谢伯父交换了信物,我便同你说得直白些,斐渊长在云京,他熟悉我方才所说的一切,但很多事情是他无法插手的,只能你去解决。他当然会照顾你,但百密一疏,若是真有那麽一天,我们都不在身边,你该怎麽办?”

“哥哥,我长大了。”温怡安静地看向他,“你愿意和我说这些,我其实很开心,因为你不再将我当成小孩子了。姐姐同我说的时候,我反复问过自己很多遍,可是……我为什麽要为没有发生的事而恐惧呢?最初我跟着林姨学医,看到血就忍不住想吐,但是都熬过来了呀。相信我,好不好?”

温朝替她拢好披风,拂去雪花:“你若觉得是对的,那就去吧。”

温怡乖巧地跟在他身边,追着落下的雪花玩儿。

她忽然回神牵住哥哥的衣袖,笑吟吟问:“哥哥,我什麽时候能有嫂嫂呢?”

温朝抽回手,并不太想理她:“不知道。”

“爹娘选的你都不要,冯伯伯说的那个你也不要。”温怡追上他,“我想要嫂嫂。”

“没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