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风档玻璃划痕怎么处理 > 在苦(第3页)

在苦(第3页)

我等报官扑火,事毕即行回寺,在寺中一番布置,巡逻僧也是那时才有。

一月丶两月丶三月……为师静等他来,不见他踪影,问官府也没下文,说谁也不曾见过这样一对老少,也再无僧寺烧毁丶僧人被杀之事,想来是偶然盗贼,他们会多多留心。

那怎会是盗贼?他绝不似寻常穷苦少年,那佛像丶佛具俱是金箔,他也分明不取一物,只要杀人。

可他杀人无数,唯独不杀那老者;他要他叩拜佛像,偏又如此杀僧。

……怕真如那老者所言,他是杀他不能,只能逼他行事,多杀几个别人——除了那老者,尽都可杀,到末了连己也能。

我佛慈悲!那老者必对他做了什麽可怕至极的事,令他痛苦至极,才要不断杀人来度过,那锁链拴在老者身上,无形锁链却在那少年身上。

善哉。经云因果业报,然这般业报见所未见。”

“为师道他不来,当是寺中防备太盛,令他忌惮,本想撤去,却也怕无辜僧人受害,一时好生为难。

犹豫之中,又过半载。一日衆僧听经离去,为师独领灵童坐于经堂,侧窗阵风吹来,那少年不知怎麽已出现,说道:老和尚,我来赴约了。

他洗净血,穿一身白,身边也没了那老者,似比上回少了许多戾气。我没有当即开口唤人,只问他那老者去了何处。

那少年冷冷一笑,道:我杀了。

为师一震,他却几步走来,将我推开,望你片刻,嗤一声道,原来只是个小孩子。

你看着他笑,说施主也是个小施主。

又问他干什麽从窗口进来,也是来听师父讲经的麽?径自便讲一角仙人得失五通的故事,问他听过没有。

当日为师对他说法,惹他一怒杀人,生怕你遭殃。他果真面目不善,径自道,你师父是叫我来杀你的。

你生来纯善,又还年幼,只知经律戒杀,究竟是何意却不晓得,问他杀你是做什麽。他冷冷一笑,道杀你便是送你下地狱。

你念一声阿弥陀佛,说菩萨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然则自己还小,未身受劫难,这时入得地狱,这一轮回岂不白走了麽。

那少年自也年幼,已如在地狱,这般言论,如何打动得了他?嘲道,无知经书,说道容易,待你受诸苦毒,便知不如白走。

你的确未受苦毒,登时被他问住,低头思索,苦想不出。

他又嘲道,这样一个孩子竟被当成佛,世人实在可笑。

为师当下脱口便道,灵童十年後要历一大劫,不如那时再看你是真是假。

那少年又冷笑,说何必等十年,他这时让你历劫,试试有没有人来救。

他真是油盐不进。为师当时就要唤人了。却怕他动作太快,等人进来,你我皆死……忽然窗口花斑闪过,那甚通佛性的大虫宝莲猛地纵入,野兽何其警觉,一见他呼呼喷气,獠牙全露,猛扑过去。

它自到你跟前,未再如此凶暴,为师看那少年单薄,大虎一扑,岂不丧命?劝他先走。他却毫不惧怕,又好似忽生好奇,一侧身避开,翻身便骑上虎背。宝莲狂怒非凡,一味扑弄颠倒,然他不知使了什麽手段,单手便将它大头强按住,笑道,老虎就是老虎,吃人是常事,不吃人才有点儿古怪,听经更是笑话。

他听来像是起了玩心,怕是要戏杀那虎,你却当他是当真想看宝莲听经,当即合手低念一段经文,那宝莲先虽被伏,周身凶悍不减,闻声渐安,低伏于地。

那少年这才望向你。你不顾为师阻挠,径自走去他身边,笑称你已想了出来。

你道:维摩诘经云,菩萨为衆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衆生病则菩萨病,衆生病愈,菩萨亦愈;法华经云但赞佛乘,若没在苦,不能信法。你当下是不能告诉他,但等你在苦,等你为衆生历病,方知经书是否无知,是否白走。

其实你与为师所言一个道理,但你孩童赤诚,生来佛性,为师难比,你当即又将那串菩提子送到那少年眼下,说送给他,为师眼看他淡哼一声,神色却微动容。

然你要拿他手,他却一眨眼又不见。

我着人在寺中翻覆寻找,都不再见,不知是喜丶是忧丶是怕,喜他已走,忧他无诺,怕他杀人杀己,经云放下执着,谈何容易,那少年不知不觉也成为师一片执着。

起初两年,你还念他,後宝莲一死,你忽发一热,全忘此人此事。且幸他没再来。

……此去九载矣。直到你十六岁生辰,皈依僧被杀,为师当即想到这少年。

——他定是为你而来!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衆生类,无能知佛者。然如此少年,还求其相,何谈千万衆生?

你回寺必有隐瞒,空空大师执意要为师再问你佛性,然这番话多说无用,只有等你自去证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