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树下垂的树枝和叶半掩伉俪,外婆面迎微风知几许,树帘底下,听人笑语。【1】
几年後,任溪留与江兰舟在一棵柿子树下,也是这样。
再过几年,只有任溪留一人在竹摇摇椅擡头望向树叶中萤火虫。
再过了好多年,萤火虫没有了,他也不住这里了,只留下一个老房子。
後来也许是老天爷垂怜,重温了当年。外婆转头看着孙子,微笑着说:“煤球,哈,你也要树下乘凉吗?”
“嘎嘎我想跟你讲个事儿,我想和朋友出去玩。”
“那看来,是在学校交到了好朋友呢,”外婆笑着推搡着外婆,“去吧。”
“嗯。”任溪留转头正准备走了。
“等等。”外婆喊住他,问他要去哪里玩,他说不知道。
外婆便让任溪留搬张椅子坐在旁边来,乘个凉儿。
“人啊,张着一张嘴,就是用来呼出你的需要,凡做事犹豫不决者,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很容易望北却归南。”外婆笑着道,“若没有人在你身旁引导你,往往你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不知如何处理,越来越没有张口的权力。你说是也不是?”
任溪留嗯了一声。
外婆听到这个“嗯”,夺走外公的蒲扇,自己给自己使劲地扇风:“煤球,你是来干什麽的?”
任溪留想了又想,看了看手机,江兰舟给他发了条私信。
江兰舟想去省城江城玩。
任溪留看着外婆说,“嘎嘎,嗯,我想出去玩的话,但我钱可能不够。”
外婆郑重其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才对嘛,事要说,不要给自己设门槛。”
“好好玩,嘎爷给钱,下半年上高三啦,这里高中压力大,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外公接过嘎嘎的蒲扇,继续给外婆扇风,还一直嘿嘿的笑。
任溪留盯着手机屏幕,看着好友的消息,如释负重地笑了,真好。
手打出了一个好字,点了发送。
这是一个亲人好友的相伴,才拥有的感觉。任溪留後来才知道那是自己心底流淌着是什麽,他们有个学名,叫归属感。
他觉得归属这两个字取的不能用合适妥当来形容,因该是这样的一句话:
我觉得归属这两个字,不管拆分还是合并,用来叫这种感觉,是独一无二,秒不可言。
三个男孩背着书包,无比兴奋坐上县城的火车,去往江,两个小时的火车,三个人坐在一起,叽叽喳喳,无比喧嚣,话多的永远是江兰舟和卢文,任溪留总是说了几句,就转向窗外。
引得旁边睡觉的老大爷,来了一句,“小点声啊,小崽子。”
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低低地笑了。
任溪留看向窗外的侧脸是逆光的。
江兰舟很自然地将头靠在任溪留的肩膀上,也随着他的眼神往外看,问他,“你在看什麽?”
任溪留低头看着他,没有回答。
车窗外是飞过的绿幕,正在遮挡跳跃的阳光,过了几秒,绿幕即将结束,阳光即将铺散,任溪留擡起手,在最後一秒的绿幕将尽,挡住了刺眼的阳光。
江兰舟勾起嘴角,眼睛直接撞在一厘米距离的手掌,说,“你是蓄谋已久,还是反应太快了?”
任溪留没有回答,沉默是此刻他的语言。手掌没有放下,最後还是江兰舟拿下了他的手掌。
他们共同看飞逝而过的水田,树,铁路,线杆。
还有跟着他们的太阳。
一同到站了。
江城,像长江的水一样,既可以柔情,又可以汹涌。
下了火车,他们先去了酒店办理入住,在前台的要求下,十七岁的江兰舟和卢文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确认,才能办理入住。
江兰舟拿着房卡,有些惊奇地对着任溪留说,“这才发现,你比我们大一岁啊!”
任溪留点了个头,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