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师久道。
师久品尝过老板娘做的泡菜,种类丰富口感佳,可见并非老板娘的品控出现问题。
排除産品问题,服务丶价格等其他变量也未曾发生变化,唯一改变的便是环境。
西市场原本是货品批发区,顾客多是来进货的小商小贩,或本地有闲暇的居民。
但其转型後,顾客的主体构成,由市民变成了外地游客。
西市场原本包含菜市场,市民来此采购青菜果蔬,顺便逛逛其他货品店。当菜市场迁移後,老板娘原本的顾客,并不会为了买一袋泡菜千里迢迢专门来一趟,老顾客自然就流失了。
另一方面,小店位于二楼内侧犄角旮旯的方位,相较一楼一目了然和主道上的摊子,没有地理优势。同时,店内售卖的商品,在整个西市场同质化严重。几乎每三家店就有一家售卖泡菜。
如此行情下,一成不变的老旧小店,自然打不过装潢吸睛,十分网红风的泡菜店,也敌不过擅长营销,软文铺天盖地的零售店。
被师久一分析,老板娘恍然大悟,也松了一口气。“我还以为是我哪里做不好,让老顾客生气了。即是如此,没办法,人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年骅在一旁,带点欠揍的语调道:“老板娘,别灰心,你今天幸运,遇见师老师了。让师老师为你指点迷津,重振江山。”
师久:……
师久带着点咬牙切齿:“我有句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年骅:“请讲。”
师久:……
师久发现,身旁人看似温润如水,实则是一堵铜墙铁壁,还带锥刺的。肉体凡胎一碰上去,对方毫发无伤,自己倒反弹个头破血流。
师久秉承打不过,躲得过的原则,没再接茬,对老板娘道:“今後有打算换个营生,经营其他商品吗?”
老板娘没有犹豫地摇头。
“我只会做泡菜,也喜欢做泡菜。每次做的时候,就会想起年轻时很多欢愉的时光。”
师久点头,以店铺的情况,直接换个商品赛道,独出心裁,是解决当前困境的最佳方式。
但老板娘坚持,他自然以老板娘意愿为主。
“以前搞过促销或宣传活动吗?”师久问。
老板娘点头。“以前搞过买一送一丶满50减20的活动,但就是赔本赚吆喝,活动一结束,客流就又恢复死气沉沉。”
“活动搞得不对。”师久从柜台上拿过纸笔,帮老板娘规划。“我们先分析一下店铺的优劣势。”
店铺优势屈指可数,劣势则数不胜数。
师久勉强列出三条优势。
第一丶泡菜味道不错,産品质量过关;
第二丶是纯手工制作;
第三丶是老板娘亲自制作。
老板娘看着师久的字,面带疑惑:“这三条不是同一件事吗?”
师久摇头:“不,是三件事,後面我会详说,我们再列一下劣势。”
店铺地理位置不好,装修落伍,産品种类单一且同质化严重,营销方式落伍。
师久手下留情,只写了四条。
“地理位置无法变动,装修短期内也不愿翻新,産品还是想坚持卖泡菜,就只能在营销方式上做文章了。”师久道。
老板娘点头,听得专注。不知为何,她莫名地信任眼前的年轻人。
“我们现在在录节目,如果这段没有全部被剪辑掉,以节目和年影帝的影响力,会带来一大波客流。
我们要如何维持客流?或者说,若节目没有播出,店铺要如何吸引客流?”
老板娘认真思考许久,依旧没有头绪,摇头。
师久也不再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直接给出最终答案——线上引流。
“说句不好听的,打线下,小店毫无优势,全是劣势。”师久看着老板娘,毕竟再糟糕,小店也是老板娘苦心经营,担心自己伤了女人心,忙又补充一句,“当然这不是你的问题,是时代的局限,和如今商品化里的本末倒置。”
一旁的年骅轻呵了一声。
师久不悦地嶷了一眼。
年骅低头,压低声音:“你平日说话可比这难听多了,也没见你愧疚。”
师久懒得搭理,对着老板娘继续道:“如今西市场的客流以游客为主。小店没有花里胡哨的装修,游客第一眼必被网红店吸引,同样,産品朴实无华,和大店从産品内容到産品包装都炒新概念,完全没有竞争力。”
“搞促销打价格战,那更没胜算。顶多小打小闹,你就算打到骨折,真影响大店的生意,大店也能轻松奉陪,毕竟对方铺货多,成本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