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这麽快,背後自然是有推手的,这推手,不用想都知道是谁。
前有计划不顺,他还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宫里被昭武帝一再清洗,上次传递消息还是因为昭武帝带着顾丛嘉出宫见张文忠临终一面,才让苏丞相找着机会给苏昭仪递了信进去。
後有康王名声再臭,为兄不悌,何其严重的指责,在重名的周朝简直是绝杀!
若说原本还有投机者投效康王的话,那麽这个名声背上之後,投机者都不会来了。
苏丞相闭了闭眼,再睁眼时,已然下定了决心,苏昭仪他都决定牺牲了,还有什麽是不能牺牲的呢?只要康王最後登上那个位置,那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清风书院,苏丞相在纸上写下这四个字。
清风书院之前坚定的站过康王,所以,现在苏丞相在清风书院里动点手脚也是很轻松的,毕竟,他们不设防。
而这一次,苏丞相的动作更加隐蔽,他这次要做的事情,若让大理寺查到,足以送走苏氏所有人。
*
看着人来人往,忙碌至极的福仙楼,二楼包间里,一人问道:“殿下,康王此时已被绝了名声,您後悔吗?”
被问的人眼睛瞥向下方,笑道:“这有什麽好後悔的,本王不後悔,叔公你後悔了吗?”
“当然没有!”废话,就算有,他也不敢说啊。
这怂包的模样,自然是刑部尚书。
而与他对话的人自然是魏王。
这次的会试,各路人马都在竭尽全力以笼络人心,但魏王奇异的没参与。
明日就是会试结束的日子,但魏王一点拉拢人心的举动都没做,刚才刑部尚书就在问魏王後悔吗?因为魏王在搞的事情同康王有关,能一举重创苏氏!
但是谁知道世事变化这麽快,康王的名声算是完了,他们再打击康王,也只是让他更沉寂一点,与他们的付出,调查的时间和精力根本不成正比。
刑部尚书:“这件事还继续跟进吗?”
这件事,扯的东西很多……而康王已经被创了一波,他们继续跟倒是可以,但投入和産出并不成正比。
但,依照魏王的性子……
魏王摸摸杯子:“这件事,继续跟进。”
刑部尚书笑了起来,“好。”
他们都已经跟进到这地步了,半途放弃才不可取。
再说了,哪怕康王名声尽毁,但他是长子,这就有天然的优势……能一举捶死康王,当然要趁热打铁,一举捶死!
毕竟,康王代表的并不只是他本身,还有周朝百年来的礼法传统,一举弄不死他,长子这个身份能让他沉寂几年,东山再起。
现下他已名声尽毁,多麽好的一个时机,再曝出苏氏非法占有开采银矿,这是最好的一个时机——能让康王板上钉钉出局的时机。
名声尽毁,母族势力被连根拔起,昭武帝没有另眼相待,再加之康王那平庸的本领……他没有再回来的本事,也不会有再回来的机会。
刑部尚书想起这件事,都不由得感叹,天命不在康王。
这件事他们发现的也很巧,刑部掌各地案件,每天都有各种卷宗被送进京。
就那麽巧,那天魏王来找刑部尚书,碰见了被送进京的卷宗,而後,一桩南陵县状告雇主,自家当家人被累死的卷宗就这麽掉在了地上,恰巧的被魏王捡起来。
那纸卷宗很小,说的也很含糊,本来若不是魏王恰巧看到,刑部只会粗粗略过,但就是那麽巧,当天魏王在,且纸掉在了地上,吸引了魏王的注意力。
由此,扯出了苏氏私自占有开采银矿的事情……这样的起源,谁不说一声苏氏天命已尽。
“苏氏,只出了一个苏齐贤,後继无力,他们天命已尽早就显现出来了。”
“不然,他们这次为什麽下那麽大功夫帮康王争?”
“登过顶才不能忍受这种一步步下坠的滋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