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陛下竟是查都不打算查,就直接相信了安嫔的话?
固然安嫔没这个胆子,但,若是陛下重视的话,最起码也会查验一番,确保没冤枉人……苏禾默默退下,看着昭武帝更改圣旨,陛下是厌了魏郡王。
其实,因为昭武帝没给过康郡王他们任何感情,甚至他们一出生就是昭武帝的算计,所以出于某种微妙的情绪,昭武帝给康郡王他们的结局是,不插手朝政,以郡王爵享富贵。
而做了诸多事情的顾画,他的结局也不过是,杖责三十,剥夺爵位,终生幽禁府中。
但,魏郡王的手实在伸的太长了,不说对陈郡王的算计,就单说算计他,还有这个顾丛嘉必经之路上的花洒宫女……
所以,就有了如此场景——不少人在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对魏郡王的处罚。
魏郡王犯的错是大逆不道,不识大体,为争储位害死璃国公主,影响两国邦交,在万寿节前夕害死人,给君父找晦气,算计君父,勾搭後宫宫女,秽乱宫闱……是,这些是需要重重责罚的。
按理说,这些罪名一下来,还有陛下让苏禾扔下来的证据,他们不该为魏郡王求情的,但,听听陛下对魏郡王的处置——杖责五十,贬为庶人,流放通州。
这已经不是重重处罚魏郡王的范畴了,这是奔着要魏郡王的命去的……寻常杖责五十,最起码也要去半条命,好好休养才能康复如初,但陛下将魏郡王贬为庶人了,也就是,魏郡王因罪贬谪,是得不到好医药和郎中的,然後带着伤去往通州……不用怀疑,再强壮的身体也经不住这麽遭啊。
一串处罚下来,魏郡王绝对是活不下来的。
陛下可以因为盛怒下这种旨意,但他们不能不求请,万一,陛下以後再想起这个被他处罚致死的儿子,再想起他们没劝阻,他们也要倒霉,而且,这种圣旨,若传于後世,陛下也难免会被说刻薄……万万不可啊。
昭武帝:“朕心意已决,诸位爱卿不必劝朕。”
魏郡王,不,现在应该是庶人的顾画愣愣的,一切都完了。
他当初不是失了智非要挑破储位之争的潜规则,他只是想,他做了那麽多,但他挑破这一切,算得上有野心且会为野心付诸行动,这样,作为帝王,昭武帝哪怕厌恶他的手段,也应该会为此有些欣赏他……为君者,最忌讳无能,而不是恶毒。
但,昭武帝告诉他,他不会因此而欣赏,他只会有纯粹的厌恶。
陈郡王也被惊到了,显然,他当初也像是失了智般与顾庶人争吵,也是抱着同顾庶人同样的想法,但,现在看来……陈郡王庆幸,他也为储位做了很多事,但好歹没胆大包天算计到昭武帝头上。
顾庶人愣愣的,眼神扫过自己的兄弟,康郡王,陈郡王,赵王,雍郡王,楚郡王,还有,秦王。
突然崩溃,顾庶人恨道:“父皇,至高无上的皇帝,其实让我查到苏氏银矿案的那张纸是你安排好的吧?”
“你那麽想要清扫世族,怎麽可能会让我们这种世族出身的登上储位?”
“可惜,时到今日,我才明白。”
顾庶人终于明白了,他是这样几乎致死的处罚,他还是皇帝亲子,但,他的母族居然能没事?
又在看到少了不少眼熟面孔的覃氏官员後,他悟了。
正是因为昭武帝从来没想过让他们任何一个世族出身的皇子登上储位,让世族做大,所以,不论他怎麽表露出他有能力有野心,昭武帝都不会为此欣赏他,只会为此厌恶,甚至,顾庶人恶意的想,哪怕他们这些世族出身的皇子不干什麽,恐怕他的好君父也会动手让他们去厮杀。
昭武帝打了个手势,立马有人就要将顾庶人给拖下去,顾庶人恶意的看着顾丛嘉,这个昭武帝最宠爱的孩子,他道:“顾丛嘉,若是你的母族林氏没有昏了头陷害皇後,你以为你又会比我们好到哪里去吗?”
“都会是陛下砍向世族的刀!”
顾庶人被拖下去,最後一句大声嘶吼着。
虽然顾庶人下去了,但,朝堂一片寂静,气氛古怪的很,他说的那些,根本不敢深思,苏氏怎麽倒的,是顾庶人弹劾银矿案,这里面还牵连了程氏。
而现在,顾庶人下场已定,他的母族则覃氏大义灭亲……这,其他人隐晦的目光扫向刑部尚书,或许是因为猜到了当初苏氏案子的隐秘,所以,那麽果决的大义灭亲,砍掉覃氏大部分势力。
不仅朝堂上世族官员们的面色古怪,就连康郡王他们的脸色也奇怪的很……顾庶人的话到底可不可信?
遗憾的是,无人敢问昭武帝这个问题。
其他人的眼神瞄向顾丛嘉,但,顾丛嘉面色如常,仿佛根本没受顾庶人的话影响。
不是,你都不好奇一下吗?康郡王他们看见顾丛嘉如此,都有些无力,不是,你才六岁啊,怎麽可以这麽平静。
顾丛嘉:……首先,现实是他就是很受宠,其次,顾庶人半瓶子水就别挑拨了,林氏跟皇後因果关系根本就是倒的,应该说是皇後带走了林氏,他也属于差点被带走的……因为他身上有林氏的血脉,从皇後哪里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