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执剑“这起案件,应当啓动公开审判程……
一周後,望海市公安局十楼会议室。
墙上的钟敲了一下。会议桌两侧坐满了人,检察丶公安丶舆情丶网安丶宣传口以及司法厅派下来的观察员,是应泊主动提议把他们叫来的。所有人面前摊着厚厚一叠卷宗,还有刚打印出来的红头文件。
应泊坐在最前头,神情冷静,双手交握,眼神没有落在任何人脸上。他穿着那套春秋制服,白衬衣领口扣到最上,领带紧绷到毫无褶皱。整个人像一块刚从熔炉里掏出来的钢铁,被打磨得光洁无痕,但骨子里还透着烫手的热。
“……我的建议是,”他开口,语气平稳却有种不容置疑的钝重,“这起案件,应当啓动公开审判程序,并由我担任公诉人,全程对外直播。”
一秒沉默。
然後,会议室里炸开了。
“现场直播?!”政法委副书记眉头一跳,第一个发出声音,“你确定不是开玩笑?现在‘殉道者’这个词刚刚从热搜掉下去,社会情绪还没冷却。你要在这种时候,把一场血腥舆情案放到公衆面前?!”
“是的。”应泊看向他,语气依旧冷静,“我们不能让任何人觉得,这种事能在暗处处理掉。”
“你是想给他们洗白?还是立碑?”宣传部代表语气尖锐,显然已经在私信里被民愤淹了好几轮,“你知道外面有多少人现在同情‘殉道者’吗?你知道那些年轻人把他剪进视频丶做成动画丶写歌写诗吗?你一直播,这司机是不是成了烈士?倒真成了我们压迫他们了,你想引发第二波模仿案吗?!”
“他不是烈士。”应泊低声打断他,“他是杀人犯。张继川是医生,他没做错任何事,他只是想救人。”
“可你也明白,网络上已经在说司机是被蛊惑的,是工具人。”公安那边的副局长低头翻卷宗,“你要是公开这起案子,不只他一个人会站在被告席,公衆会逼着你把‘殉道者’整个议题展开,那是你准备让全体网民参与一次……全民审判吗?”
“不是全民审判。”应泊看向他,“是一次全民看见——给法治一个还能发声的机会。”
这句话一出口,会议室短暂沉寂。
司法厅观察员放下手中的水杯,擡头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要把这个案子当成一次政治信号?”
“不可以吗?”应泊反问:“难道我们以往处理这些事的时候,不是这样吗?”
桌上某人咳了一声,避开目光。
“你要知道,”公安口的技术支援小组低声提醒,“这司机叫贺金龙,曾经是工厂工人,在本地有固定住所,父母尚在,案件会牵动一个完整的下沉阶层。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单一的恐袭,而是一个叙事体制的博弈——”
“正因为如此。”应泊打断他,“才不能再躲起来,由我们自己审我们自己。”
他站了起来,抽出面前那份厚厚的案卷。他声音不大,每一个字却都像水珠落进油锅:
“贺金龙的货车是故意开进隧道,他曾在殉道者相关话题中多次发言,事故当天凌晨他在车内时间达四小时,爆炸産生的浓度溶剂明确超过合法运输限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我要让所有说‘他只是被蛊惑’的人看看,这就是谋杀。我不在乎弹幕如何说丶视频如何剪辑丶那些帖子如何脑补,我只忠于我的职责,一个国家公诉人的职责。”
“哪怕没有人信。”他轻声说。
望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门前临时竖起了一面巨大的公告板,红色印章鲜明,公告用加粗体写道:“本院将就被告人贺金龙涉嫌危害公共安全一案,依法举行公开庭审。”
下方备注:允许公衆旁听,庭审全程进行网络直播。
此信息一出,网络舆论顿时沸腾。一部分人认为此举是在故意“制造舆论示范”,另一部分则讽刺说“终于肯让老百姓看看法律长什麽样了”。评论区里“正义”“殉道者”“张继川”几个关键词迅速重新挤入热搜榜单。
而此刻,在法院内部的一间会议室中,应泊面前摊着审查报告和公诉意见,神情冷淡至极。
他前方,是由政法委丶网信办丶宣传系统以及市中院代表共同组建的临时协调组。他们曾试图干预这次直播的细节,包括“是否需要全程开放画面”丶“是否删减法医报告”丶“是否控制评论区节奏”,甚至建议应泊不要亲自出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