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很显然,在乔布斯的人生信条中,工作就是来实现其价值追求的,活着本身并不是目的,你看他怎么说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esp;&esp;其实乔布斯的原话是“akeadenttheuniverse”,虽说翻译成“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比较高大上,但个人认为还是原话更有意境。
&esp;&esp;乔布斯年轻时去过印度,顿悟过,而且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我想信他对佛学知识一定有所领悟。
&esp;&esp;不管佛教徒对世界的本体有何争议(有没有本体,本体是什么),有一点是确定的,人肯定不是本体。
&esp;&esp;既然人不是本体,那他就是表象。既然是表象,他就不是永恒的,是注定要消失的。
&esp;&esp;因此,问题也就来了,在消失之前,你如何证明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乔布斯给出的回答是“akeadenttheuniverse”——给世界留个印记。
&esp;&esp;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活着本身最重要,个人的价值追求反倒排在其次。特别是这两项需求相冲突的时候,这种选择就更明显和普遍。
&esp;&esp;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基本与“akeadenttheuniverse”无缘,因为人一旦为活而活,就很容易陷入世俗、猥琐和蝇营狗苟。
&esp;&esp;世界显然不缺这种人,所以让他们默默无闻地消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esp;&esp;但很多事情都是有得有失,所以为活而活的人也大可不必失落,因为“akeadenttheuniverse”的代价也不小。
&esp;&esp;首先,不是你想“akeadenttheuniverse”就能“akeadenttheunivese”的,另外,就是你“akeadenttheuniverse”成功,也一样会有所失。
&esp;&esp;比如,就拿“akeadenttheuniverse”的践行者乔布斯来说吧,大家之所以崇拜他,是因为他成功了。
&esp;&esp;可你知道他成功以前是一个是什么样的状态吗?
&esp;&esp;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连饭都吃不饱,学位也没拿到。邋里邋遢,由于长期不洗澡身体还有异味。
&esp;&esp;就这么一个货,得亏是在美国,要是在中国,找工作肯定是四处碰壁,找女朋友这种奢侈的东西,那就更别提了。
&esp;&esp;另外,不加节制的神经质脾气也让他人际关系一团糟,好像他也有自知之明,他的同事alrn就曾记得乔布斯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我晕倒,你们不用打911、不用叫救护车,把我推到墙边靠椅处就是了。我现在在尝试一个新的饮食规律,只靠水和空气。”
&esp;&esp;乔帮主果然是乔帮主,不受人待见都能找出这么有创意的台阶给自己下,我真他妈是佩服之至。
&esp;&esp;当然,这些糟糕状态都是他成功以前的事儿,成功以后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即使这样还是有所失。
&esp;&esp;他是个工作狂,一心想做番事业,从来没把活着当回事,事虽说做成了,但活着也没把他当回事,早早地终结了他的生命。
&esp;&esp;所以,如果你在职业选择上面临活着和价值追求的冲突,不知道怎么办,想从我这里拿个主意,以下这段话一定要记住:
&esp;&esp;认清自己,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事。前万不要错位,那样既滑稽可笑,又不幸福。
&esp;&esp;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让一些人拒绝价值,选择虚无。
&esp;&esp;事实上,我倒是非常希望那些为活而活的人们,有一天能从生命意志的控制中解脱出来,追求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esp;&esp;即使是不能给universe留个印记,给你的untry,ciety,或者oneelse也行啊。
&esp;&esp;只是,对于那些为了活着连灵魂都肯出卖的人来说,即使是上面的小追求也还是太高了,如果再讲下去,我猜想有些人还会迫不及待地给我上课,“别他妈跟我讲清高,饿你三天,你就会知道什么叫有奶便是娘了。”
&esp;&esp;坦白地讲,我对布道度人这个角色不太感兴趣,所以即使你对我说的不感冒,我也不会生气,我只是给你指出一个终将面对的问题而已。
&esp;&esp;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死,而价值追求涉及到一个人如何面对终将到来的谢幕问题。这个问题谁不也回避不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希望你在从这个世界消失之前不会后悔。
&esp;&esp;就我个人而言,乔布斯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希望世界因为有我的存在,人们的精神生活能有所改善。正是带着这种价值追求,我才不辞辛苦地写这本费力不讨好的书。呵呵,我害怕虚无吗?
&esp;&esp;最后我想说的是,给世界留印记很重要,但也不能为留印记而留印记,你还得考虑好坏。也就是说在留印记之前,你要问问自己,世界因为你的存在,是变得更好了,还是变得更坏了?
&esp;&esp;不能像桓温那样,“即使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esp;&esp;他们倒是给世界留印记了,可是世界因此却痛苦不堪,说实在话,我觉得这印记还不如不留呢。
&esp;&esp;而且,对于那些想留这种印记的人,我也想说一句,让后世鄙视、唾骂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即使你出名了也一样,别以为那很酷,其实一样很俗,因为这世界从来就不缺做恶留名的人。
&esp;&esp;23
&esp;&esp;就棋龄来说,由于教师这份工作,她在活着和价值追求上都出了问题,因此下决心换工作并不是很难。
&esp;&esp;可泽家接受不了,他觉得这是棋龄受刺激后的不理智表现,所以赶紧规劝,“现在收入是不高,不过以后不还涨呢吗?”
&esp;&esp;“我教书快六年了,一共才涨过一次工资,而且就那么点,还不够塞牙缝呢!”一说这话题,棋龄就火大。
&esp;&esp;“工作的事也不能光考虑钱,你想,把那么多学生培养成才,到老的时候,桃李满天下,不也很有成就感吗?”
&esp;&esp;“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猪,还成就感呢,都是气!”
&esp;&esp;“不是我说你,你这个人哪,太过峻急。不就是为了评上优秀班主任吗,你有耐心,其实学生也是很好教的。你看看我,平时这么多兼职,隔一年还能评上一回呢。”
&esp;&esp;“你寒碜我是吗?”
&esp;&esp;“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让你因材施教。”
&esp;&esp;“因材施教?”棋龄冷笑一声,“我是教书的,难道学生木匠活好,我还要教他做木匠活是吗?”
&esp;&esp;注释见星号下的的楷体部分,至于为何把注释放到正文,原因你懂的,所以不再说了。
&esp;&esp;因材施教对老师而言,基本就是屁话。
&esp;&esp;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完全否定因材施教的价值,我只是说这一方法的实施,有赖于两大不可控制的因素。
&esp;&esp;一是学生的智力水平,这个老师根本无法控制,而且更悲哀的是,好学生基本都不是教出来的,老师的作用充其量是拓展视野,让学生少走弯路。至于那些笨蛋学生,恐怕连这点作用都难以实现;
&esp;&esp;另一个老师无法控制的因素是,即使学生在自己所教的事情以外有天分,老师也不能选择教他们这些东西。比如,我就是个语文老师,学生语文不好,但是剪纸好或者木匠活好,你说我能不教他语文,教他剪纸或者木匠活吗?
&esp;&esp;肯定不行,但是家长可以这么做。比如郭德纲不就是让他15岁的儿子退学学相声了嘛。我觉得这挺好,但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资格向老郭学习,毕竟人家有产业,学了手艺不会白费。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