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裙钗之下结局是什么 > 第60节(第2页)

第60节(第2页)

&esp;&esp;这日午后下了一场瓢泼大雨,一直到日落西山方止,热气退去,清爽宜人,碧空如洗。

&esp;&esp;雨刚停,沈姚华与萧嫣然便来了。

&esp;&esp;“这大雨天气,难为你们还来。”苏清妤笑着迎出屋子,草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精神一震。

&esp;&esp;沈姚华和萧嫣然踩着积水,上了台阶,鞋袜都已然湿透。

&esp;&esp;苏清妤叹了口气,“你看看你们,鞋袜都湿了,我让元冬把熏笼拿出来……”

&esp;&esp;“不必,我和华姐姐早有准备。”萧嫣然打断她,而后拍了拍她肩上的锦皮包袱,她径自到了屋里打开了包袱,苏清妤一看,发现里面是新的鞋袜还有衣服,不由一笑,想必沈姚华肩上的包袱里面也是了。

&esp;&esp;二人换了干净的鞋袜,舒舒服服地坐到罗汉床上。

&esp;&esp;萧嫣然告诉苏清妤,“华姐姐的那位小白脸夫君昨日被华姐姐揍了一顿,一气之下带着小郎去向他岳母告状,他岳母今日一早冒雨前来把华姐姐痛骂一顿,华姐姐气不顺,又把小白脸夫君打了一顿,然后不想看他的嘴脸,就收拾包袱出门了。”

&esp;&esp;“至于本郡主呢,只是在王府待得无聊,偷偷跑出来的。我和华姐姐这次却不是约着一起来的,而是半路碰上的,还都拿了包袱,你说巧不巧?”

&esp;&esp;苏清妤点头笑道:“的确很巧。”

&esp;&esp;苏清妤与她们闲聊着,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前几日她听说有一批流民来到了京城,守城的官员并未让他们进城,后面上头下令,将那些流民安置到了城外的普度寺里。

&esp;&esp;前些日子才听闻朝廷以粮票抵官员的俸禄,如今来了那么多流民,定然是要开仓放粮,也不知粮食够不够,有此考虑之后,苏清妤便让人买了大米和一些方便存放的蔬菜,以捐赠的名字送到了普度寺。

&esp;&esp;苏清妤还打算去看看那些流民,但自己一人去又有些害怕,便与沈姚华萧嫣然说了此事。

&esp;&esp;萧嫣然是哪里有事便往哪里凑,听了苏清妤要去普度寺看看那些流民,当即同意与她一起去,沈姚华亦点头同意。

&esp;&esp;次日,苏清妤等人收拾好东西便坐着马车出了城。萧嫣然是偷跑出来的,并未带她的侍女圆圆,沈姚华向来是一人独行,苏清妤也没有带元冬来,她昨日淋了点雨,今晨起来喊头不舒服,苏清妤便让她留在宅邸歇息了,因此这一行就只有苏清妤、沈姚华、萧嫣然以及一位车夫。

&esp;&esp;出了城,行了估摸半个时辰,看到周边荒地竟然建起了许多茅屋,且已经快要完工。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做着各自的活,有官兵在监工,有的工人累了便坐下来歇歇喝口水,偶尔还与官兵攀谈几句,看着其乐融融的模样。

&esp;&esp;萧嫣然先前经过这里,却不见有茅屋,不禁感到好奇,跳下去一问才知道是为了安顿那些流民,回到马车告诉苏清妤沈姚华二人。

&esp;&esp;苏清妤道:“听说流民很多,他们也不能一直住在寺庙里,而且有的已经失去了家,长途跋涉至此,想必也不愿意回去,若不得到妥善安排,恐成乞丐流氓盗匪之流。”

&esp;&esp;沈姚华问言笑道:“妤儿所言甚是,不过听着倒像是官家的言辞。”

&esp;&esp;苏清妤没好气地嗔了她一眼,“作为老百姓,我也不希望会发生这种事,不然遭殃的不还是我们么?”

&esp;&esp;萧嫣然难得听到她们二人在斗嘴,以往她都是挨说的那个,于是抱着看戏的想法,笑嘻嘻地望着二人,心里默念着:吵起来吵起来。

&esp;&esp;不想沈姚华一句纵容的:“是是是。”便结束了这斗嘴。

&esp;&esp;萧嫣然顿觉没意思,这二人一向是吵不起来的。

&esp;&esp;普度寺建在半山腰上,山势峥嵘,峰回路转,马车难行,苏清妤等人只好让马车停在山下的一户人家家门口的果树下,打算走着去普度寺。

&esp;&esp;山脚下住着好几户人家,她们待的那家家主是猎户,其妻子是裁缝,她们有一女儿寡居在家,生得白皙秀气,像城里人。

&esp;&esp;苏清妤等人与那对母女聊了几句,只觉得不甚投机,便离开了他们的屋子,叮嘱车夫看好东西后,往普度寺而去。

&esp;&esp;日头隐去云翳,山上树木葱郁,便有些凉快,三人一边爬着山道一边看风景。

&esp;&esp;“华姐姐,你有没有觉得方才那家人的女儿模样与身段都与妤儿有几分相似。”萧嫣然突然说道。

&esp;&esp;沈姚华眼睛不瞎,当然看出来了,只是怕苏清妤不高兴才没提此事,谁知道萧嫣然向来是有话直说,根本不顾及人的。“我觉得不像。”沈姚华看了眼苏清妤道。

&esp;&esp;“那你眼睛一定有问题,明明很像。不过她身上一股小家子气,一双眼睛总是不住地打量妤儿,我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就是觉得她那眼神叫人不舒服。”萧嫣然说道。

&esp;&esp;被说与别人长得相像,苏清妤心中自然是有几分不舒服的,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便只是一笑而过。

&esp;&esp;萧嫣然也没有一直纠结此事,三人继续往前走,山道蜿蜒曲折,周围山环水抱,苍松翠柏,荡涤尘虑,三人一路说说笑笑很快便来到了普度寺。

&esp;&esp;到了寺庙,即有知客领进,得知苏清妤便是前几日捐赠粮食蔬菜的人,知客便领着她们去见了主持长老,而后又有僧人领着她们去大殿烧香。

&esp;&esp;烧完了香,苏清妤等人被请到净室里歇息喝茶,此时已是午时,三人便在寺庙里吃了一顿斋饭。

&esp;&esp;苏清妤等人歇息够了便与僧人说了她们想去看一下那些流民,僧人带她们去了。

&esp;&esp;苏清妤没来之前只知道那些流民无家可归,甚是可怜,但到底没有亲眼目睹,心中纵然有些感触,也不会太深,直到亲眼所见,才觉得触目惊心。

&esp;&esp;小院的廊道以及屋子里乌压压地挤满了人,药味臭味等等气味掺杂在一起,令人气憋得慌。

&esp;&esp;院子里支起几个简陋的架子,架子上吊着锅,里面煮着吃食,看着是菜粥。

&esp;&esp;不过让苏清妤等人奇怪的是,这些流民好像都是些老弱妇孺以及一些伤患,并不见有青壮年。

&esp;&esp;萧嫣然原是来凑热闹的,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即受不了就走出去看风景了,留下苏清妤与沈姚华二人。

&esp;&esp;苏清妤是想了解一些事情的,看到院子里有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在往火里添木柴,便走过去询问了心中的疑惑。

&esp;&esp;从她嘴里得知,原来一些青壮年都已经被官府募去当兵了,一些年纪大体质稍弱的则被带入搭建茅屋,苏清妤等人途中遇到的那些工人便是从流民中挑选去的,不论是参军还是当工人,他们都可以领薪水养家糊口,自然个个抢着去。

&esp;&esp;苏清妤原本还担心这些流民没人理会,没想到官府动作如此快,倒是她杞人忧天了。

&esp;&esp;苏清妤随后又从女孩口中得知,她们的故乡遭遇天灾,房屋田地被毁,他们只能背井离乡,然而不管她们到了哪个州府,都会被赶走,他们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一直到了京城,才终于有了栖息之处,所以他们很感激京城的官员。

&esp;&esp;苏清妤问出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听说朝廷已经拨了赈灾银子,你们难道没有拿到么?”

&esp;&esp;那女孩叹着气告诉她,她们得知朝廷拨款的时候已经离故乡十分遥远,又担心拨款银子到不了他们手中就被地方官员贪污了,所以便只能咬着牙继续前行。

&esp;&esp;苏清妤听到此处才深觉傅清玄惩贪官,清吏治是无比正确的,那些贪官便是国之蠹虫,多了便会危害到社稷民生。

&esp;&esp;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