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呼风唤雨226 > 第6章(第2页)

第6章(第2页)

至于左校在帛书中所言那小女郎有呼风唤雨的本事,或许能哄一哄旁人,张角却心知肚明。

他不知道别人难道还不知道自己吗?

张角抽出一张帛,提笔沾墨,洋洋洒洒写完一封帛书,唤来士卒。

“快马加鞭送往阜城。”

既是师徒,不见上一面岂不是辜负他入梦授课的良苦用心。

张角心中亦好奇陈昭为何会自称他的弟子。

从黄巾军席卷八州之地却无一个士人投靠就能看出来黄巾军不是什么好前途,旁人避之不及,此人却迎难而上。

真是奇怪啊。

既然觉得奇怪那就见一面好了。

陈昭收到帛书已经是五日后了,这五日她忙的不可开交。

被左校派人请到县衙的时候陈昭脸上还顶着两个黑眼圈,面沉如水。

“师兄找我何事?”陈昭直截了当。

左校挠挠头,道:“无事便不能找师妹了吗?”

陈昭攥紧了拳头,沉着脸盯紧左校,思索干掉他自己上位的可能性。

黄巾军说白了就是一群流民,入城第一日便想要劫掠庶民,她废了不知多少力气才让黄巾军老老实实听她安排,不去为祸一方。

她要安排那些黄巾军,开仓放粮让他们吃饱喝足,派人在城中日夜巡逻防止流氓趁乱行恶,她还要替这支黄巾军安排住宿左校只需要练兵,她要管的事就太多了!

不知怎的,左校忽然觉得面前的小师妹恍惚间竟然与老师有两分神似,感觉下一刻戒尺就会打在自己脑门上。

“老师来书,命我派一队人马护送师妹前往广宗。”左校连忙把请陈昭来此的目的交代清楚。

陈昭挑眉。

张角要见她?还真是在她意料之中啊。

第6章常山赵子龙那个赵?

陈昭的目的就是见到张角。

无论加入哪个势力,自然都是离位高权重者越近越好。

尤其是对于黄巾军这样没正规组织的散沙队伍,黄巾军内部的权力构成就是张角的派系,张角兄弟三人是天公地公人公将军,张角手下三十六个弟子是黄巾军三十六方渠帅。

一直到日后给袁绍和曹操带来不少麻烦的黑山军依然是这套做派,黑山军领张燕原名褚飞燕,为了号称大贤良师嫡传便改姓为张。

她自称张角弟子的原因也正是如此,碰瓷都碰了,干脆碰个大的和聪明人打交道总归比蠢人打交道容易。

陈昭回到住所之后就把跟随自己破城起事的几十人聚拢在了一起,告知他们自己即将离开阜城。

“尔等是因活命方才愿意追随我,如今阜城时局暂且平静,我也要离开阜城。尔等若愿意随我离去,自此以后便是我的嫡系,若是愿意留在阜城陪伴家眷,我亦不会强留。”

陈昭站在台阶高处看着身前这一院子的人,扔下一条宛如热油入水般的消息。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把目光一致投向赵二郎,赵二郎下意识往前走一步想要开口,却被身后的赵溪一把拽住,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

“不必立刻决断,上回起事我让尔等即刻决断是生死一线,不得不当机立断,今日之事无关生死,不必紧张。”

陈昭松弛一笑,从台阶上走下绕过人群往外走:“我后日一早动身离开阜城,诸位谁有意相随,后日在城门聚就是。”

事有轻重缓急。

夺城杀官自然人手越多越好,是不是自愿不重要。招募乡勇就不一样了,往严肃里说,这就是刘邦的沛县集团,项羽的江东子弟,忠诚自愿最重要。

留出一日的时间也是让愿意跟随她的这些人安顿好家中老幼。

陈昭盘算着得想法子快点弄块地盘,广积粮高筑墙,把自己的心腹全家都迁进去。

这时候心眼坏的人太多,徐庶就是个例子,老母亲被曹操抓去当作人质,不得已只能委身在曹操帐下,还留下了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谚语。

说起来如今颖川也有一股黄巾军,颍川荀氏就在颍川,如果她劝张角把荀彧荀攸全家都抓来陈昭摇摇头,打散这个很坏了的想法。

不急。

清晨,薄雾朦胧,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阜城外的漳水江面平静的仿佛一块镜子,此时的阜城还未完全苏醒,城门处已经聚集了一片乌泱泱的人。

陈昭身后跟着数十个头戴黄巾的黄巾军,这是左校派过来给她引路的士卒,为的细高个名叫郑进,原先是走南跑北的小商贩,投了黄巾之后因着对冀州路况熟悉,成了手下有百来个人的都伯。

行到门前远远看到这乌泱泱一大片人,陈昭和郑进不约而同紧握马缰止步。

见到陈昭过来,一群人乌泱乌泱涌了过来,数十人骑马而行,身着轻甲,马背上还放着长弓和箭矢。

先前陈昭被推举为县令时候便下令打开武库分兵器,第一时间给跟随她入城的数十人分了甲胄和兵器,后来形势安稳了也没收回来。

东汉律规定,刀剑弓可以私有,甲胄和弩却不可私藏。由此就可见甲胄在战场上的战略地位。

算是陈昭的一点私心,在这朝不保夕的乱世之中,这些甲胄或许会成为他们求得生存的关键倚仗。

赵二郎为,他左侧跟着赵溪,右侧跟着年岁大些的赵七叔,气宇轩昂驱马行至陈昭马前,拱手朗声道:

“我等四十三人,誓死跟随主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